张国勇
【摘 要】随着我国学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学校教育发展的越来越好。但在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反而成为了新农村教育的关键问题。许多农村家长在对孩子家庭教育的方面有所欠缺,制约着新农村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合,实现家校合作是推动新农村教育发展的有利武器。
【关键词】新农村教育 家校合作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2.172
在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较为严峻,家庭教育的缺失让新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距离逐渐拉大,重视新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法。本文关注在新农村教育家校共育模式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探索家校合作的途径。
一、农村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的教育能力有限
在新农村开展家校共育之前,需要先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新农村,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能力有限,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农村孩子家庭教育不够完善的不良后果。虽然新农村的不断建设、义务教育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农村与城市的知识氛围、人们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教育孩子的观念终归是不同的。这里指出的家长教育能力有限,首先体现在对家校共育的认知观念上,指的是家长的主观心理导致地问题;其次,是部分农村家长因为在外地打工、自身知识水平有限、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不到位等客观原因导致家校合作模式难以创立的问题。许多农村家长并没有建立家校共育模式的想法,认为学生上学是他们的职责,家长只需要把学生送到学校里去,给孩子提供充裕的物质条件即可,至于具体的教育,还是需要交给专业的学校和教师去做。这种想法并不是全错,至少家长信任教师和学校,重视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启蒙教育、行为习惯培养、正确价值观树立等基本的教育内容还是需要家长来完成。如果家长一味依赖学校教育,把孩子发展的希望都压在学校教育上,未免太过沉重。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和家长相处的时间往往比与教师相处的时间多,孩子最信任、最依赖的还是家长;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没有办法兼顾每一个学生。如果家长像一个赌徒,把教育的筹码全部压在老师身上,家长缺失了对孩子教育的某一环之后有可能就再也补不上了,一旦孩子出了大问题,即便追悔莫及也于事无补。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解放和各种思想的不断发展,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也有着和教师联合起来开展家校共育的想法。但遗憾的是部分农村家长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无法进行家校合作。例如一些家庭条件不佳,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家庭。父母外出打工本来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但家庭教育的欠缺让这类学生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精神生活较为空虚。近年来,不少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陪伴、缺乏合理的家庭教育而出现重大事故的例子不胜枚举,家庭教育的开展对学生有着重大意义。
(二)家校共育模式太过死板单一
凡事贵在坚持,越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家校共育模式,家长和教师越要坚持下去。教师和家长在选择合适的家校共育模式之前就要学会坚持自己的选择,有了坚定地信念之后再去结合实际找出符合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的合作模式,选择的模式一定要符合学生客观诉求,不要千篇一律。伟大的先贤孔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每个学生的性格、个人爱好、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各有各的不同,教师和家长对每个学生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要绝对相同,完全采取千篇一律的家校共育合作模式太过死板,家长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更符合学生未来发展要求的家校共育模式。总而言之,家校共育要因材施教。
二、解决家校共育问题的策略
(一)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准
首先,教师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准就要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校共育的观念。教师和学校要帮助农村的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和家校合作观,家长自己的观念要注意与时俱进。家长应该认识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长的教育至关重要。家长不应把全部的希望托付在学校和教师身上,家长自己也能成为孩子很好的榜样。其次,教师要在关键时刻指导家长,跟家长携手共同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找出原本导致家长开展家校共育能力有限的客观原因,和家长一起克服困难,提高教育水准。例如,在农村开展家校合作的各种活动时,教师要尤其注意一些留守儿童的家庭的家校合作情况。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类学生的内心是比较敏感、易受伤害的。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开展家校合作的活动时,要照顾这类学生的自尊心,要包容这类学生,不要过分要求这类学生的家长必须参与某些家校合作的活動。除此之外,还要格外关注这类学生的发展情况,在他们出现问题后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家长在外工作就算再忙,也不可能忙到没有任何时间跟教师通过微信、QQ等通讯工具简单聊一聊学生的近期情况。即便是条件不成熟也不要放弃,教师和家长要尽量创造条件开展家校合作的活动。
(二)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家校共育模式
教师和家长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家校合作之前,首先要坚持自己选定的家校合作模式,教师和家长要坚持家校共育,也许短时间内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够明显,教师和家长不要气馁;或者短时间内效果显著,教师和家长也不要认为任务基本完成而不去继续坚持。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短时间内的微观变化,还要关注孩子长时间内的宏观变化;不仅要关注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还要关注孩子在心理上的变化。其次,家长和教师在选择家校共育的合作方式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家庭、学生家长的客观条件。例如,在农村,每个家庭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有的家庭是留守儿童家庭,有的家庭则较为圆满。每个孩子也各有各的性格特征,有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很快就忘记了;有的孩子缺乏关爱,内心容易受伤害却不随便表达出来。每个孩子的家长的情况也不可能完全一致,面对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孩子,家长和教师选择的教育模式不应完全一致,有的家长长期外出打工,有的家长有一定文化知识积累,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较为重视……总之,家长和教师在合作之前应该有一个基础的教育目标,对学生具体的要求要机动灵活。
三、结束语
教师和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家长的知识水平有限、时间和精力不足,要想实现好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家长和教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为之付出一定的努力。教师和家长坚持不懈、不断探索,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家校合作方法,达成想要完成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