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2019-09-10 07:22白远兴
南北桥 2019年16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渗透

白远兴

【摘    要】曾看过网上的一篇报道,一个数学老师说他曾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在数学应用题课堂上,全班的学生没有几个人能把题目流利且不停顿正确的读下来,这让这位老师感到很震惊,其实这种情况很普遍的存在着,在日常数学课堂上,通常忽视了学生阅读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致使很多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偏低,这样很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仿佛你要去一战场作战,但你却走去了二战场,完全在开端就是错的。所以阅读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阅读教学法  数学课堂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022

针对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不能对一些定义,概念等做出正确的阐释、理解和运用,为了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数学阅读教学法应运而生。数学阅读教学法是指在数学学习中运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一些方法如圈点并阐释重要、关键性词语、说说句意及引申义、谈谈你的理解等各种做法,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领悟知识、在阅读中进行思考,进而从内心理解、在头脑中明晰所读内容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阅读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课堂是培养和形成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场所。下面对一些做法进行简单分析。

一、低年级就开始重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数学阅读教学法要从低年级就开始运用,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和理解力有限,大多数的情况是老师来阅读数学题目,并且在读题过程中会有语气的抑扬顿挫,帮助学生去划出重点和理解题目意思。所以一定要杜绝这种代读的模式,强迫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领悟,遇到不认识的字老师可以适当教读如果不重要的也可以忽略不计,在学生自己读过题之后要求学生解释题意阐述题目要求。开始学生因为自己不认识生字,不理解题意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个时候需要教教师的时刻关注,可以一个字一个词的进行导读,随着识字量和情绪的稳定,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也自然会得到提升。习惯和热情都适合从小进行培养,小孩子是比较好塑造的,要想孩子养成哪些习惯,那老师和家长就要给其灌输哪样的思想。

二、涉猎一些数学以外的阅读

数学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课堂练习的题目也是有限的,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快速的训练,所以老师可以寻找一些推理性强,逻辑思维表现比较丰富的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阅读能力是通用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受益的也不仅仅是数学一门课程,所以各个科目的老师都要重视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自然也会增长,所以对孩子现在的学习或者是以后的继续教育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

三、传授数学阅读方法

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有其独特的阅读方法。在中高年级老师要教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1.学会咬文嚼字。数学语言简练、准确、严密、抽象。阅读数学语言时教学生逐字、逐词、逐句反复咀嚼、推敲,认真分析,仔细甄别,领会其内容、含义。如:“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这里,学生要弄清什么是“单位1”,怎样是“平解决均分”,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再如:除、除以、增加了、增加到等等;2.重视相互转化。数学语言包含有通常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画出图表的能力,根据图形写出结论的能力,用符号表述定义、法则的能力等。如:一桶水,第一次用去式1/3,第二次比第一次少用12千克,这时还剩28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此题理解起来繁琐难懂,若转化为线段图,则清晰易懂;3.读懂题外之意。数学语言精练、严密,隐含有丰富的“题外之意”,在阅读时要教会学生琢磨琢磨,切磋切磋,领会题外之旨。如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通过阅读要理解:(1)比例尺不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尺子。(2)它是一个比。(3)它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比的关系,因此不带单位名称。通过切磋琢磨,把阅读与思考结合,将阅读的效果达到极限。

四、坚持阅读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大量的有效训练和时间的保障。阅读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每堂课的教学,可以在新知识概念、法则的学习中,可以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训练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师生共读共议,可以是个人阅读的展示,也可以是小组交流等等。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训练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及时督促和坚持课堂练习,学生的自制力差那就在课堂上做练习,保证有连续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且阅读不仅仅只适用于数学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是一个长久之计,可以为各个科目的学习提高良好的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

五、教学生大声读出来

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说总是有差别的,学生默看和默读时总是草草了事,但是读出来就会每个字都要发音,都要经过大脑,那么大声的读出来题目效果会更好,背诵的前提是熟读,理解的前提也是熟读,读的不流畅何谈理解呢,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大声的朗读题目,并且有语气语调的存在,这样学生会下意识的发现哪些是问题的重点,哪些数字和词语是关键,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拿到题目可以朗朗上口,很快的理解题意,并能做出表达。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阅读能力,另一方面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六、结束语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基本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训练,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喜欢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和钻研,数学思维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宽度。有待提高的是老师对数学知识系统、深入、全面而又准确的把握和老师对学生阅读中疑惑问题点拨与精讲时机的把握。播种一种行为,可以收獲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可以收获一种人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发展中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许洁.数学专业科技外语阅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社会科学前沿,2018.

[2]蔡玲玲.培养初中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2):77-78.

[3]朱敏洁.数学,从阅读开始——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12):48-49.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渗透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