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粉丝经济”的社会媒体营销研究

2019-09-10 07:58:54刘小泽
体育风尚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粉丝经济

刘小泽

摘要:社会媒体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为体育“粉丝经济”的营销做出很多贡献。本文通过对体育“粉丝经济”的描述,探究其特点,了解体育“粉丝经济”独有的营销模式和手段。

关键词:“粉丝经济”;社交新媒体营销;体育营销

当今社会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地开始去追求精神上的需求,所以也就出现了“粉丝”这个时代产物下的群体。而且这种身份存在于各个领域,体育领域也不例外的是其中之一。粉丝为明星千玺庆生买下17颗星星、包下18架飞机,在粉丝的经济时代,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慢慢地开始变得在正常不过。但当记者们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后,移动互联网和网络社交就成为了当下的主导体,而体育“粉丝经济”的社交媒体就开始步入这个圈子,并开始了自己的发展。

一、社交媒体的体育“粉丝经济”

粉丝是指对自己心中所定义的偶像的仰慕和尊崇。这些偶像是粉丝的精神支柱,甚至是他们的信仰。在社交媒体的时代,体育“粉丝”可以通过发微博、或在贴吧上支持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团体,所以“粉丝”经济开始不断成为当今的新型消费模式,因为粉丝们对偶像的追求是很难停止的,这就带动了商业价值的发展。而在新媒体运营的情况下,共享理念和互联网的催促下,创新、互动已经成为了体育营销的代名词。所以粉丝经济成为了有粉丝参与、信任的一种营销经济、一种模式,而这与以往的形式不同,它不是以偶像为出发点,被关注人偶像或明星存在巨大的优势。体育消费开始成为被关注热点,自身价值不断提升,促使着很多体育事业的发展。

社交新媒体时代,体育“粉丝”存在很多独特之处,像互动性强、创新性强等等。这些特点都是他们特有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特点才让粉丝更加有激情,也促进了“粉丝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样这些特点也打开了新媒体发展的大门。

二、基于社交新媒体的体育“粉丝经济”营销策略

(一)基于市场运作下的体育“粉丝经济模式”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体育“粉丝经济”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交环境不断更新换代,有了体育“粉丝经济”的带动,也成出现了很多极具代表性的相关经济模式。如:体育偶像、明星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甚至出现在“粉丝经济”之前。从资源方面看,明星经济整合着消费链,并很好地利用着资源。而且粉丝作为消费主体,在不可控制的消费情况下,是经历了体育明星的刺激,而形成的情感消费。体育媒介文本IP运营模式有很多种,像报纸、通告、故事等。主要是看它是否真正具有吸引力,随着新媒体媒介的迅速发展,体育媒介也跟着在不同的层次上融合了很多新的元素和文化,这使体育“粉丝经济”向IP行业不断发展、过渡。所以,按照媒介主体,体育“粉丝经济”是一个升级了的立体运营模式。还有就是体育社群商业模式,其实“群体经济”它的本身是一种去中心的体育商业模式,不管是消费者、还是机构、又或是社群工作人员,都可以相互合作。在体育“粉丝经济”中,社群模式一般都充分利用并整合了多方的资源和力量,从而以和合作人的身份共同的打造了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体育文化产业模式。

(二)基于新媒体的体育营销策略

体育“粉丝经济”曾经是国内外的新型的经济体系,随后粉丝更成为了一个体育营销对象,促进了新媒体营销的发展并调整了体育营销的策略。

社会化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像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软件都在社交平台上被广泛的使用。社会化营销是通过新媒介进行的体育营销过程,它必须要实现内容整合,来实现体育“粉丝”的价值。社群思维会对消费群体进行管理和引导,这样更能充分发挥体育“粉丝经济”的营销手段和策略,进而实现价值转换。

脱媒化营销,如果它能够应用到新媒体中,那么它将会实现他真正的价值。在新媒体中,脱媒化可以实现大数据的整合,精准的服务与体育消费人群,实现脱媒化营销。这是一个创新性的营销手段,他以体育“粉丝”的需求为主体,这种营销手段能够实现高效、高速、精确地传播。

泛媒化营销,如今的多媒体传播时代,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新媒体,变换速度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在互动的过程中,体育“粉丝经济”十分注重传播和营销。随着社交软件的不断更新与增加,功能也越来越全面,任由新媒体发展。在多元化媒体时代,泛媒化营销模式和路径是非常值得探索的。开展多途径的体育运动品牌战略,以此来争取体育“粉丝经济”的长期效益和发展。

自媒化营销,很多人利用科技平台来发送、分享多方消息,所以就出现了像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自媒体,这些软件、平台面向所有人,没有限制,还容易上手,操作简单,效果也不错。若是关注量非常高,那就会有很多人进行转发,这是不用付费的二次传播。所以在自媒体中,信息的及时融入和传播会有引领、示范的效果。

(三)基于粉丝消费行为分析的体育营销手段

体育“粉丝”消费行为其实有理性、有控制的消费行为。在对偶像追求并理性消费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当体育“粉丝”发展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个体”时,也就具备了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努力引导体育“粉丝”的消费行为,有利于体育“粉丝经济”的良好运行、健康发展,更对社会的各方面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更能够促进新媒体的社交发展与进步。

1.以体育“粉丝”为主体

以粉丝为主体的营销模式,最先要保证的就是行業对粉丝的地位的认同。也要充分满足体育“粉丝”的要求,只有满足“粉丝”的要求,我们才可以用“粉丝”独创的有影响的产品去开发更大的市场。控制体育明星的衍生品,做到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粉丝经济”的产业链生产。并且也要注意“粉丝”作品的保护和开发。

2.搭建体育“粉丝”网络平台

构建虚拟网络平台,并融合体育“粉丝经济”社区,增加消费者的情绪感染力,增加资本。互联网时代,搭建网络平台,通过“粉丝”的情感之间互动,去增加明星代言的运动品牌认同和粉丝的转化率,来实现吸引客户,达成运动品牌客户的目的。就如一个俱乐部粉丝微博的建立,可以增加粉丝的归属感,也可以提高粉丝对明星的热衷度,而且这样也方便对粉丝进行管理,可以增进两者之间的联系,保护产品营销,限制粉丝产品购买,保护版权。

3.开展体育“粉丝经济”文化活动

发展“粉丝经济”不仅是在商业产品购买、保护版权方面,还可以发展运动品牌文化活动。创造体育文化的气氛,烘托运动品牌的文化,打造体育运动品牌知名度十分关键。举办体育运动品牌粉丝主题活动,或是开展支持明星地粉丝公益活动等等,其实都可以增加粉丝对文化品牌的体验,实现体育“粉丝经济”的积极、主动参与。也可以促进粉丝与明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更加相互理解,更有甚者达到两者之间达到拥有共同话题,并且去寻求情感共鸣、相互理解。开展文化活动中,主动发挥明星的力量,促使体育运动品牌的发展,赢得粉丝的支持。

4.注重体育明星广告代言

广告代言是赢得体育“粉丝经济”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为了实现体育品牌“粉丝”的转化率,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匹配运动“明星与品牌”和体育“目标与粉丝”,吸引粉丝的数量。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品牌的营销的地位不可取代。广告代言的消费模式,吸引粉丝注意力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并且对粉丝群体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结语

体育“粉丝经济”社群是消费者的主体存在,突出的是体育自我消费。在新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体育“粉丝经济”已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运营模式,并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经济效益。社交媒体不仅在网络时代传播信息的平台,更是聚集粉丝力量的场所。它来劲了明星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距离,让他们相互了解、支持,共同进步。所以社交媒体对体育“粉丝经济”有着不断地推动作用,“粉丝经济”让新媒体成为了营销策略的最优解。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不断深化“粉丝经济”在市场的运作,让它扎根社交媒体。并且我们应该创建并保护体育“粉丝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粉丝与明星之间就减少了商业关系的存在,而更像朋友、家人,这时候我们希望看到的转变。也是时代进步的诠释。

参考文献:

[1]丰佳佳.体育“粉丝经济”大行其道[N].中国体育报,2017-04-28(2003).

[2]慈鑫.当举国体制遇上“粉丝”经济[N].中国青年报,2017-04-17(008).

猜你喜欢
粉丝经济
基于“粉丝经济”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4:28:53
新媒体环境下市场化报纸的“粉丝经济”
从网络直播看电视台如何利用粉丝经济扩大影响力
中国记者(2016年8期)2016-11-14 16:59:02
IP驱动下影视行业发展新格局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40:52
互联网3.0时代的粉丝经济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5:41
关于社会化网络中“粉丝经济”营销的思考
商(2016年25期)2016-07-29 22:10:37
电子竞技行业中的粉丝经济
商(2016年19期)2016-06-27 09:38:26
“粉丝经济”的商业价值到底有多大?
“粉丝经济”,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