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强冬 李中
摘要:轮滑运动推广至今已受到很多青少年喜爱,尤其是在高校当中,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少不了轮滑运动的影子。然而,轮滑运动中却缺少了漂移板项目的影子。除轮滑本身、旱冰、滑板等项目外,漂移板运动也是一项较为流行但学习强度大的轮滑运动,其灵活性强、操作难度大等大众特点就已吸引了众多人群的注意,但在高校社团当中却得到了较大的忽视。针对这一现状,将漂移板运动其起源、发展及其项目特点等相关信息进行罗列,欲给高校社团联合会等相关社团增添一抹新绿,让往后的漂移板运动得到更多样、更精致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社团活动;漂移板运动
轮滑运动兴起时间并不长,但早已受到广大人群的喜爱,尤其是青少年人群,高校社团也不例外。在高校中也时常看到,大学生穿戴轮滑装备,穿梭于校园之中。本文欲从漂移板运动的根源出发,将其自身的结构特点、特有刺激性以及存在利弊层面带入到高校社团当中,为高校社团活动再添一抹新绿。
一、漂移板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漂移板项目是轮滑运动的一项分支,严格来说漂移板运动起源于2004年,来自一名美国极限运动爱好者发明。其灵感也是来源于高山滑雪,在考虑如何在平地上使用后,才在左右支板的基础上加了两对轮子,从而一只脚一支板,形成了当前的漂移板运动[1]。
在其流入国内后,掀起的漂移板热潮都先是在一线城市发展。随着电商及自媒体的流行,漂移板构造及漂移板教学、文化等都广为流传,科技也带动了电动漂移板的发展,使得当前一些生产厂家能直接摸出电动漂移板的生产。当今的漂移板运动已经在一些大城市形成了一种文化,如北京、武汉、广州内蒙古等城市都有各自的俱乐部。据考证,曾在2016年,由淮北师范大学漂移板社团社长的组织下,展开了第一届漂移板交流赛,前来参赛的队员有来自武汉体育学院、武汉工学院学生等,均有漂移板运动的相当功底。这次比赛虽是高校社团组织的活动,但这也预示着高校在漂移板运动上成长与重视。在高校社团活动中,漂移板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就能很成功的成为全国高校社团活动中的一员。
二、漂移板运动的结构与特点
漂移板本身结构并不复杂,从外表看来,分左右两个支板,左右支分别标注了L和R标志,即Left和Right,表示左右脚踩动。板身分为金属和木材两种材质,金属材质一般相对较重,木质相对来说更适用于新手使用,不易受伤。金属板厚度不宜,就木质板来说一般是复合板,有1-2cm厚度,金属板、木质板上层都附着砂纸,防滑之用,板子面积仅。板下为金属物固定轮子,轴承与轮子皆不一一介绍。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也未尝不是一样较好的代步工具。
据考证,漂移板运动是一项全球最轻、体积最小的轮滑运动,较轮滑、旱冰、活力板、滑板等轮滑项目都很方便且易携带,装载方便,即便是小扳手等修理装卸工具都适宜装在包里。这对于高校社团来说,既可以成为代步工具,也可以成为一项推广活动,未尝不能在高校中推广和实行,对于轮滑这项大运动来说,也是一项不错的补充。
三、开设漂移板运动的意义
漂移板运动就其运动本身而言,极具挑战性和刺激性,因其本身所具有的项目特色,而被列为极限运动。在漂移板运动的推广普及过程中,从事的人群大多是青少年,在其人群特征中偏年轻及灵活等,因而对较大的健身人群来说不宜运动,存在着手上的高风险。而青少年不同,对于极具灵活性、挑战性的运动,该人群就越想征服和驾驭。并且,青少年对于这类极为新型的运动项目颇具好奇心。在各种原因驱使下,漂移板运动使得他们入迷,以致动脑筋攻克其技术。跟其他轮滑运动相似,漂移板运动也存在相关技术,玩法多样,如刷街、U池、速降、街区等[2]。青少年们可通过这样练习习得该类轮滑技术。高校社团可以通过不一样的轮滑项目吸引众多大学生去投身到新型体育运动中来,让不同的大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切身体验新型运动项目;在这样的新型运动项目驱动下,高校社团项目也会变得丰富多彩,也会驱使一些传统项目得到思想和行动上的更新;青少年在学习疲惫之余可切身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与项目带来的刺激,开发学生不一样的运动神经,锻炼学生智力和协调性,切实践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诸多益处都在驱使高校开设漂移板运动,何尝不一试?
四、开设漂移板活动的可行性
从漂移板运动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在结构特征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漂移板运动在高校社团活动中的开设是可行的[3]。
1.漂移板運动携带的诸多益处都为青少年的身体协调性及脑力智力都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及其符合高校开设社团活动的初衷,为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漂移板运动因其自身的体于特色广为人知,该极限运动在玩法上存在着诸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众人眼里也是极具观赏性,在玩法不同的基础上也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前来研究,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扬。
3.漂移板运动打破了传统轮滑运动的方式,有着像单板滑雪站姿的方式体验,让更多的青少年对其有一定的好感,加强了人群的参与感,使高校社团漂移板运动的推广与宣传得到了更好的加强。
参考文献:
[1]屈强.高校开设速度轮滑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58-59.
[2]林夕.漂移板:感受华尔兹的节奏[J].娱情体讯,2015(1):1-2.
[3]张正祎.武汉地区高校漂移板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7):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