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适能课程构建分析

2019-09-10 07:58:54陈正江
体育风尚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构建课程评价

陈正江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体适能的概念,阐述了幼儿体适能课程构建依据是要整体符合幼儿身体发展特点。同时课程构建目标应包括情感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并基于此目标构建内容幼儿课程内容指标体系。

关键词:幼儿体适能;课程构建;课程评价

一、幼儿体适能含义

体适能是指身體具有一定程度的能力,能够安全而且高效的对付日常生活中身体所承受的负荷和冲击,避免自身过度疲劳,并有充沛的体力享受娱乐及休闲活动的能力,体适能内容可划分为四大类:(1)心肺适能。(2)肌肉适能。(3)柔软度。(4)身体组成。

幼儿体适能由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部分组成。身体健康发展主要包含运动相关体适能和健康相关体适能,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包含团结协作、注意力、意志力、不怕艰难、勇敢自信、果断、理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幼儿体适能课程构建依据

(一)幼儿体适能课程目标构建依据

幼儿体适能课程在目标构建方面,参照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并结合该阶段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制定。目标的整体性体现在幼儿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必须有自己的明确目标。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体现在每一个阶段,都是从最简单的开始,一步步过渡到比较困难的过程,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挑战下一个基本技能的决心,能够为体适能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幼儿体适能课程内容构建依据

幼儿的敏感期理论,指的是个体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特定发展时期或阶段,对外界环境中的某一刺激极为敏感或可以发展的水平最高。因此,根据“敏感期”理论准确把握不同学段幼儿的敏感期,使幼儿学习最适合其发展的体适能内容,幼儿将会更容易、更好的掌握这一学习内容。因此在体适能课程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敏感期”,尽量将幼儿体适能学习内容与其“敏感期”相吻合,以使幼儿能更好地掌握基本体适能,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健康,使教学效果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幼儿体适能课程评价构建依据

体适能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幼儿平衡、柔韧、敏捷、灵巧、距离感等不同的运动相关技能。按照评价手段的不同,课程评价包括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量性评价力求得到绝对客观的事实,因此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对评价的周密性、客观性、价值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幼儿体适能课程当中采用量性的评价可以对每一位幼儿在教学完成后得到一个客观、周密的事实,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测评结果来进行教学反馈,也能对幼儿个体需要加强某一方面的技能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质性评价是通过教师的持续不间断的观察,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通过对话和合作性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并能够解决幼儿存在的困惑。因此对幼儿体适能课程的评价方式通过比较和研究,最终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同时进行。

三、幼儿体适能课程构建

(一)幼儿体适能课程构建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乐趣,使幼儿愿意并开心的参加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以及不怕困难、勇于竞争的勇敢精神,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体育课程布置的任务。

2.运动技能目标

(1)能轻松自如绕过障碍或曲线,进行走或跑的练习,较灵活的追逐以及躲闪跑运动,坚持完成指定的运动任务。(2)敢于从较高的地方往下跳、学会简单的立定跳远、能够进行助跑跨跳等。(3)能协调的单手进行篮球运球,能肩上挥臂投准目标或投篮,喜爱参与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4)能熟练协调的爬、钻,能手脚灵活的交替、协调的攀登、攀爬,养成勇敢、不怕艰难的良好意志品德。(5)能在平衡木上行走,在有间隔物体上采用横向或侧向的方式行走。(6)能听多种口令和信号熟练地进行队列、队形练习,能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有精神、有动感的做徒手操运动和持轻器械做操,动作做的有力、到位。

3.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恰当的时间里培养孩子的抗干扰能力。培养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做到互帮互助,为建立良好、和谐、友爱的社会人际关系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能够在环境中,与其他人或物建立起一些必要的联系,学习扮演社会中的角色,并增强自己培养角色的意识;能够展示自己、敢于展示;学习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看法,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二)幼儿体适能课程构建内容

幼儿课程内容指标体系,即钻、爬、走、跑、跳、滚、抛接、投掷、悬挂、旋转、攀爬、支撑、平衡、躲闪的指标。

(三)幼儿体适能课程构建评价

定量评价可以直观的看到幼儿在体适能课程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根据《3-6岁儿童动作发展评定指标》中对大班幼儿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定,针对需要发展的幼儿体适能具体的运动技能,主要有以下各方面的指标体系可以进行幼儿体适能表现的测量。幼儿体适能的检测指标: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二十米跑、立定跳远、十米来回曲折跑、十米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双手正撑、网球掷远。

教师观察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评价:(1)运动情感,指标内容包括参与兴趣、运动情绪、参与的积极性;(2)运动行为,指标内容包括遵守规则纪律、同伴协作、收拾整理器械;(3)运动能力,指标内容包括学习新动作的效率、完成动作的情况、动作的协调性。

四、总结

幼儿体适能体育课程的理念是注重幼儿全面发展理念,使幼儿各项体适能指标都能够得到发展。构建幼儿体适能体育课程能够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各项体适能,能够促进幼儿在各项评定指标中全面平衡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能力时,着重注意发展幼儿的短板,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好的实现对幼儿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安利,张新,汪黎明,等.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征及力量训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2):54-57,101.

[2]陈娟.浅谈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体验教育[J].当代学前教育,2017(4):32-34.

猜你喜欢
课程构建课程评价
基于国际语言测试理念的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初探
ESP课程体系下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关注校本,有效教学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标准体系》课程的构建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42:28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0:41:20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1:34: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探析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42:24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22:56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