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海方
关键词:拓展训练;高校体育
一、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以往高校体育课在应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往往只会进行教和学的单一互动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在锻炼方面将会出现两个现象。首先,传统体育教学很容易由于设备不足而导致学生锻炼身体时出现局部锻炼现象。例如俯卧撑,学生雖然能够借此强化上肢力量,但学生腿部和腰腹却无法受到锻炼。其次,由于体育活动较为单一,长此以往之下学生很难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排斥现象。而体育课程在引入拓展训练后,可将体育课程与户外教学相结合,带给学生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学生在拓展中锻炼自身身体素养和个人意志,并在此环节中最大程度挖掘自身潜能,提升体育素养。
(二)丰富体育教学项目
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来看,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时往往惯用于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容易让学生丧失锻炼身体的兴趣。例如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多数以开展长跑、短跑、跳高、引体向上及跳远的方式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并将这些体育项目用来伴随学生一生的体育生涯。因而多数学生即便年幼时十分喜爱体育运动,但在相同项目的体育训练过程中必然丧失学习积极性。对于体育教学来说这种情况十分不利于培养体育人才,而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便可以将体育教学活动加以延伸,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体育室外活动中,通过探索和应用教学设备来锻炼自身身体,由此提升体育学习兴趣。
二、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可行策略
(一)合理利用体育资源,优化学生各项能力
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不仅要充分掌握训练内容及训练项目,更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体育精神、判别问题能力等进行针对性培养,适当调整体育训练方向、训练内容、训练量,在针对式体育教学下有效提升学生体育素质。首先,体育教师可在室内和室外对学生进行训练,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交流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还要在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模式中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并在体育教学内容中丰富体育锻炼项目。其次,教师应设计合理的体育教学结构,让教学软硬件能够与当前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向匹配。并利用高校中的体育教学资源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如公园、矮墙、广场等来作为重点开展体育教学基地。最后,体育教师在教学基地中可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身体锻炼的教学活动,如真人CS、障碍赛跑、越野赛跑等。学生通过在此类教学活动中不断运动和训练,以此提升自身身体协调能力及学习兴趣。同时,体育教师还可在此基础上通过现有教学资源来丰富学生学习环境,如山羊、运动垫子等教学工具来为学生设置活跃的教学情景,学生在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可以有效提升自身体育技能,并激发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通过与当地泳馆合作等方式,结合当地水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河流及泳馆来帮助学生训练水上技能。拓展训练模式下,体育教师通过现有教学资源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能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二)挖掘学生运动潜力,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当前高校学生多数都处于家长的寄托之下,希望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中成为有用之才,从而导致学生一旦面临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时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情绪波动,面对未来很难充满自信。这种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对我国青年就业造成影响,更是多数大学生毕业后的真实现象。因此,想要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开发学生个人潜能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必然要在挑战中让学生突破自我,由此形成强大的内心。在此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师通过拓展训练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锻炼身心健康,从而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可根据当前学生体育及内心情况,开展蹦极、攀谈等具有挑战力的体育活动,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条件下在十米左右高度的攀岩教学和蹦极活动中锻炼学生内心。这种高度对高校学生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在活动开始时并不会让学生感到恐惧,但在登高时学生便会由于视觉压力而感到害怕。体育教师在此时应对学生加以引导,克服学生内心的恐惧感,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心。在学生成功完成挑战后,不仅能够获得强大的自信心和喜悦感,还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引入拓展训练进行体育教学后,不仅能够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加以完善和革新,还能够最大程度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及教学项目,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自己更具有自信心,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高校体育拓展训练中的教材内容优化整合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06):66-70.
[2]张翔.高校教学中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的结合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0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