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拉下旋球的技术教学探究

2019-09-10 07:22:44樊恒
体育风尚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乒乓球教学

樊恒

关键词:乒乓球;正手拉下旋球;教学

一、引言

乒乓球作为“小球运动”的代表,是我国传统优势运动项目之一,在世界大赛舞台上不断垄断性优异成绩。乒乓球运动对体能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但对技巧性要求很高,较少有直接身体接触,因此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乒乓球“小球”换“大球”,其旋转降低,球的运动更多地以上旋球为主,正手技术训练显得更加重要,下旋球技术成为重要的进攻利器。然而正手拉下旋球技术难度较大,只有根据其特点对教学技术进行探究和优化,才能帮助乒乓球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门技术。

二、乒乓球正手拉下旋球技术的教学难点

乒乓球对抗和比赛中,正手拉下旋球往往能够给对手带来节奏上的混乱,通过这出其不意的一击帮助自己在比赛中扭转劣势或者直接得分,其在乒乓球技术训练中越来越受到推广和重视。然而,该项技术的掌握难度较大,它要求很好地将身体协调性、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等融为一体,技术性很强。在乒乓球教学中,尽管这项技术往往被当做重点训练,但学生由于身体协调性较差,模仿的不规范性、击球点的错误性等因素,在学习上存在着较大困难。因此,正手拉下旋球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自身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门技术,也要求教师自身有着较为丰富的执教经验,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训练的难点和痛点,对症下药,从他们容易犯错的地方入手,才能达成高效和有效的教学。

三、乒乓球正手拉下旋球技术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基本功,练好拍面和步法

很多乒乓球的初学者在练习拉下旋球技术时,认为拍面倾角越大,拍面对球提供的摩擦力也会更大,打出的球速度快杀伤力大,往往造成拍面过度前倾。实际上,拉下旋球时,球的运行轨迹和速度不仅需要有力的“摩擦”来抵消球的下旋效应,也需要拍面的击打提供前进动力,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成真正具有杀伤力的效果,让对手陷入混乱。在进行多球练习时,需要对学生拍面倾角进行重点练习,比如通过深握法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球拍的固定前倾程度,在角度不变的前提下去判断来球方向和锻炼良好手感。

步法是打好乒乓球的重中之重,具备灵活且标准的步法,才能在训练和实战中快速移动到位抢占最佳击球位置以最舒适姿勢完成击球,从而充分保障回球质量,在对抗中扭转颓势或者直接得分。同样的,击打下旋球对步法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教师要重视并强化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以此为基础推进学生各种步法的加强练习,尤其是在多球训练中,以不定点练习强化学生的步法移动和对来球的判断能力。

(二)做好准备工作,把握引拍要领

引拍是乒乓球运动中一个很关键的技术因素,对拉下旋球的质量也能产生重要影响,很多初学者在拉下旋球引拍时,手臂僵硬,诱发击球动作走形,最终导致手臂力量无法完全发挥,难以高效利用腿部力量缓冲来球下旋力度。基于此,在训练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多进行徒手练习,在放松各关节的前提下更快地收缩前臂,掌握协调发力的要点。

同时,引拍不够也是影响下旋球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击球摩擦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拍的幅度,如果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来球方向并引拍至身体下后方,降低重心,则能时加速距离变得更长,击出的球能带上更多的旋转,更好地缓冲来球下旋。训练时,多进行徒手引拍练习,要求学生尽量降低重心,体会重心的调整,感知球拍与球摩擦的感觉。

(三)提升运动能力,掌握发力和重心

拉下旋球中,发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发力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回球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是必须反复体验和掌握的重要技巧。很多初学者不能很好地协调发力,仅仅依靠手臂的力量将球击出,实际上,拉下旋球很好地体现了运动中能量传递的原理,其要求完成由大肌群向小肌群的能量传递。在发力过程中,拉下旋球能量是由腿部向上传递至腰部然后传递到手臂,最终手臂将力量传递到手腕和手指,完成击球,球飞出后旋转更快,力量更大。训练时,要对学生多安排徒手的和多球的相关练习,要求学生标准完成每个引拍动作,合理降低重心,运用好腿部和腰部发力并体会力量的传递。

如前所述,重心在完成拉下旋球动作时非常重要,很多学生身体重心落在脚跟处,导致击球瞬间前脚掌向上翘起,而臀部自然向后坐,同时上体后仰以致击球不稳定,最终影响回球质量。基于此,训练中可以通过提踵训练重点强化学生对重心掌控能力,在学生进行徒手练习时,要求他们提起脚后跟,固定身体重点于前脚掌上。

四、结语

正手拉下旋球是乒乓球运动中最具杀伤力的技术之一,往往能够在比赛中扭转颓势或者直接得分,但其技术难度较高,同时要求具有很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在教学训练中,教师除了要把握好其技术特点之外,还应立足于学生容易犯错的节点,展开针对性教学和提升,这样,才能不断优化和发展下旋球教学技术。

参考文献:

[1]张雁.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之双人供球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3,34 (02):31-34.

[2]窦洪茵,张瑜,杨伟涛.“研究性学习”在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06):109-111.

[3]石峰.业余乒乓球选手正手拉球的常见问题及训练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57-58.

猜你喜欢
乒乓球教学
“俺老孙”吹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哈哈画报(2022年5期)2022-07-11 05:57:58
追风的乒乓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跳舞的乒乓球
幼儿画刊(2020年4期)2020-05-16 02:53:26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34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幼儿画刊(2018年7期)2018-07-24 08:26:08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