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傲雨
[摘要]网络时代,某一事件在微博上传播,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后,就会成为热点事件,微博上也会形成类型化事件的“置顶”。微博上一旦出现同类事件,就会再次形成传播热潮。同类事件叠加在一起,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引起受众的情绪反应,使其对此类事件进行持续性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以高铁霸座事件为例,研究热点事件在微博传播的叠加效应,以期找到网络舆论在微博上的传播共性,总结出应对网络舆论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高铁霸座 微博 叠加效应
叠加效应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最初提出者不明,但此概念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效应是指,当一件事有利,另一件事也有利,这时原本不利的第三件事,可能会因为第一、二件事有利而变得有利;同理,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都不利,这时原本有利的第三件事,可能会因第一二件事不利而变得不利,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扩大效应。
叠加效应被引入新闻传播学领域,衍生出了联想叠加的概念:公众关注度会与同类事件密切相关,后期发生同类事件会增加对该事件的关注。陈安等学者将联想叠加效应划分为横向叠加效应和纵向叠加效应。前者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一件引发大量舆论的突发事件,随后同时段同类突发事件发生后,不仅该事件的公众关注度会增加,刚开始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公众关注度也会增加。后者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不同时段同类事件集体记忆的激活,随着该类突发事件公众关注度的增加,与此紧密相关事件的公众关注度在此时也会有小幅上升。新媒体时代,热点事件更迭迅速,同类事件的相继发生,会唤醒受众的集体记忆,各例事件的热度再次共同上升。分析事件在微博上传播的叠加效应,有利于将事件热度保温,延长事件在公众视野内的时间,从而促进事件的妥善解决。
一、微博高铁霸座事件叠加效应分析
(一)泛道德化的公众情绪叠加的“连锁反应”。
近年来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与此不协调的是道德和法律等上层建筑并未同样迅速地在公众群体中获得较为深刻的认知。网络空间匿名性强,言论空间大,一度成为用户的情绪宣泄场。在微博上,用户针对社会上沸沸扬扬的事件,可以毫无保留地宣扬自己的情绪。
2018年8月21日,微博上一名高铁霸座男子的视频迅速走红,该男子在G334次列车上霸占别人的座位,拒不相让,并对自己瘫坐不起的行为解释为“不知道原因”“找个轮椅呗”。时隔近一个月,微博上一则霸座女子的视频再次引发关注,其在G6078次列车上霸占靠窗的座位,罔顾自己座位靠近过道的事实,强行与列车工作人员争辩。
不需要对法律的掌握,网民选择更为迅捷的道德审判应对霸座男女事件。道德选择清晰简易,群体极化就造成了社会上的泛道德化现象,人人皆可以在微博上批判谴责霸座男女,而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满足自己宣泄的欲望和良好的自我道德认知需要。这也契合了近年来公众利用网络表达观点的潮流,一则具有争议,实则舆论倾向明显的事件发生,网民则会迅速做出情绪反应,或赞赏,或批判,以言论参与到事件当中。
霸座男女的行为具有公认的不可取性,微博用户进行简单判断即可以做出明确的道德选择,对其进行指责,大量评论转发,满足自己道德上的优越感,情绪的连锁反应将在微博上形成取向鲜明的舆论场,最初保持沉默静观事态发展的用户,也逐渐在铺天盖地的批判情绪下,开始随波逐流地发表意见,微博上形成了高铁霸座事件的累加效應。
(二)网民道德审判的噪音墙,形成了事件的“回音”“增音”的叠加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平台由于言论开放自由,极易形成热点事件传播中的噪音墙。高铁霸座事件的本质明显,即为罔顾社会秩序,破坏规则的不公德占座行为。综观事件在微博的传播过程,噪音搭车情况突出,微博用户不满足于对霸座行为本身的指责,相继发表有关霸座男女学历、职业、工作单位等私人信息,为事件提供了更多值得注目的信息。
在微博上,用户根据转发、评论、点赞的方法,选择性接受、理解、传播信息,受众将会根据所持观点的异同形成一个个小的传播群体,在每个小群体内,受众会主动接收与自己观点符合的信息,排斥与自己观点有差异的信息,传播圈层逐渐变得封闭且单一。在封闭的环境中信息会得到强化,这就是传播过程的回音壁效应。
网民自以为搜索出的霸座男女的私人信息,实际形成了其道德审判的噪音墙,表面上弱化了批判不道德行为的传播主题,实则是为霸座事件本身提供了次牛信息。霸座男是在中国社科院工作的博士、霸座男是奥的斯电梯公司员工、霸座女是某医院的护士长等噪音,被网友选择性接受,并在各自的传播小群体内得到强化,形成更强的信息流,回流至霸座事件本身,通过噪音的传播、扩散、澄清,为事件提供了“回音”“增音”的效果。
(三)短视频的视觉效果强化当事人“蛮横无理”的形象,造成了网民痛打“落水狗”的集体群愤心理的效应。
在后现代的审美环境下,多样速食的内容和形式,反而能抓取用户一瞬间的注意力。微博是一个优秀的融媒平台,图片、文字、视频、超链接,简洁清晰的内容呈现,使事件普遍、快速、持久地呈现在用户眼前。就算一个事件随着时间流逝,使用户丧失了新鲜感,当同类事件再次出现,微博迅速的推送,将立刻唤醒用户当初面对同类事件的激动情绪,使用户既关注新出现的事件,又复习先前发生的事件。
霸座男女最初都以视频的形式在微博上发布,蛮不讲理的对话、生硬的争辩,视频内容给观众视觉和心理都带来强烈的冲击力,两例事件都通过大量观看量、评论量、转发量“走红”。同类事件的丰富还为微博用户提供了原始素材,用户的再创造,丰富了微博上的内容,给微博用户带来了视觉快感,促使用户再次传播。沃尔特·李普曼认为,成见系统一旦完全同定下来,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受到支持这一系统的事实的吸引,对于和它相抵触的事实则会视而不见。霸座男女给微博用户的负面印象一经固定,任何符合其负面形象的再创造,都将收获到新的注意力。
二、热点事件叠加效应的思考
(一)热点事件的叠加效应,形成了网络舆论的“超时空链接”的气候性舆论场。
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层出不穷的信息过期时间也大为缩短,往往一项事件正处于热度上升期,就被另一热点事件冲淡了视线。综观近年来的和颐酒店遇袭事件、百度魏则西事件、罗尔诈捐事件、红黄蓝幼儿同事件,都是涉及社会信任体制机制和社会成员牛命安全的热点事件,但是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有限,传播资源只会不断往更新鲜的事件挪移,许多时候热点事件迅速就被新近事件取代,悄无声息地逐渐退出公众视线。
当热点事件加持了叠加效应,事件的影响力将会超越时空的限制,由于不断的联想思考而变得更加持久。以高铁霸座事件为例,霸座男首次在微博上引起了网友对高铁霸座事件的重视,月余之后,霸座女的出现让霸座男重回公众视线,网友对两人的形象进行了二次加工,微博上出现了“希望这两个人结为连理”之类的调侃言论,并开始流传一张霸座男女共坐轮椅的图片,图片配字“这样残废的我们,依旧在努力前行。”热度加持助推主流媒体的资源分配,@北京青年报微博发布霸座男的惩戒结果,@人民日报微博以短小评论倡导遵守社会规则、构建诚信体系。在霸座男女之后,高铁霸座现象再次出现时,微博内容往往会再次涉及霸座男女,此类不公德行为在霸座男女基础上形成了“超时空链接”的气候性舆论场,受众在遵守高铁座位秩序上已经被这对男女留下了烙印。
(二)热点事件的叠加效应,反映了网民泛道德化社会心理处在敏感期,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叠加效应的积极作用是帮助受众主动设置议程,引起衬=会关注。高铁霸座事件的横向联想叠加,不仅仅是霸座女带动霸座男热度的回升,更是在舆论场上强化了遵守社会秩序的议程设置。微博网友出于内心道德感正义感的驱使,积极转发评论,促使主流媒体完成了报道事实、宣布结果、化解矛盾的一系列动作,强调了霸座举动的不可为性,巩同了社会秩序。
但消极作用是受众沉溺情绪宣泄,随意判断事实。在彭字案中,公众的态度就随扑朔迷离的案情摇摆,在彭字和老人之间来回站队,在纵向叠加效应的影响下,许多人至今在老人跌倒扶不扶这个问题上,仍会受到彭宇案的不良影响。高铁霸座事件在微博上的传播是用户主动参与的结果,实际反映了网民泛道德化的社会心理十分敏感,在该事件中,网民的“口诛笔伐”恰好号准了“脉”,霸座这一行为具有公认的不恰当性。但是当事实不清晰,取向不明显的时候,一味沉溺于情绪宣泄,将对事实发展起到适得其反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小安:《网络舆情联想叠加的基本模式及反思——基于相关案例的综合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2]陈安,房亚楠:《多舆情事件的演化机理及其公众关注度的替换/叠加效应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3]张伟骏:《文化现代性孤立的终结——对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再探讨》,《文教资料》2018年第8期
[4]曹敏:《自媒体场域中舆论的碰撞与净化》,《安徽大学学报》2017
[5]裴洪:《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中主流媒体官方微博传播规律探析》,《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第9期
[6]王晰巍,文晴,赵丹,王楠阿雪:《新媒体环境下自然灾害舆情传播路径及网络结构研究——以新浪微博“雅安地震”话题为例》,《情报杂志》2018年第2期
[7]汪致宏:《幼教类冲突事件网络舆论传播與演化研究》,《南京大学学报》2018
[8]温家林,张增一:《社交媒体中错误信息传播的回音壁效应》,《科普研究》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