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2019-09-10 06:00万婷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

万婷

摘要: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样也是令学生们最为“头疼”的难点。在以应试为目标的传统教学下,古诗词教学在方法、策略和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这也是导致如今学生畏惧古诗词学习的原因之一。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语文教育工作需要向前发展,古诗词教学也需要改头换面,调整策略,加以完善。本文从目前现存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出发,将提出几点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策略引言: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蕴含着民族气韵,需要不断的传承。但在语文教育中,许多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古诗词作品时却出现了方法和目标的偏差,学生学习时十分吃力,教学陷入了困境。为了更好的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出现漏洞的古诗词教学必须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必须对现存问题进行总结。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以“标准答案”压制学生的理解

古诗词教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以应试为目标。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写出“准确答案”,教师在教学时不断要求学生背诵生硬的译文和字词的释义,讲解古诗词的过程十分枯燥。而对于学生时而提出的一些富有新意的看法,教师不仅不尊重,不保护,还会认为是错误。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不断[降,也不愿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而是机械的背诵教师规定的内容。这样的古诗词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的一大弊病,且普遍存在,这不仅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扼杀,也是对古诗词文化的亵渎。

(二)教学方法呆板无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晦涩的古诗词学习起来本就吃力,教师只有尽力优化他们的学习体验,才能抵消他们的抵触感。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方法都较为呆板和无趣,课堂上大部分的教师都用来口授、讲解,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会很快分散。这不仅在无形中增大了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难度,也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再受挫,不能体现出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形同虚设。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了解诗意,熟悉诗词背景

在对一篇古诗词进行学习之前,学生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古诗词的相关背景,背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诗人的背景,另一个方面是写诗的背景,从两个方面出发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诗中的意义,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更加容易理解。以《春夜喜雨》为例,《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杜甫被后人称之为“诗圣”,诗被称之为“诗史”,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杜甫由于陕西严重的旱灾在四川成都定居两年,自己种菜养花、耕作农务,与农民之间交往,从而对雨也有着深深的感情,从而写下了这首《春夜喜雨》。全诗描述了春天夜晚降临雨水、万物润泽的景色,诗人喜悦的情感描述得淋漓尽致。了解了这些再深入理解古诗词,学习会更到位[1]。

(二)展开联想,切身体会情感

每一首诗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意境,而意境当中也蕴含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古诗词中的意境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深入挖掘,然后细细品味,发挥想象,让诗中描绘的场景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景象,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感情。以《锄禾》为例,该古诗词总共20个字,里面描绘的场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其在脑海中展现出来。在炎炎烈日下,农民在弯着身子在农田地里忙碌锄草,一滴滴汗水浸透了身上的衣裳,额上还有汗水滴滴落人泥土之中。这样一幅辛苦耕作的画卷在学生脑海中快速展现出来,学生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也就更能体会诗词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三)创新方法,优化学习体验

想要让学生们主动学习、爱上学习,教师必须设计出贴合小学生兴趣的趣味活动,使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富有动态性。与此同时,利用好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把握好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情境表演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趣味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同样适用。如教学《游子吟》中的“密密缝”,老师让学生想象画面,师生进行对话表演:如果你就是诗中的儿子,联系“意恐迟迟归”,想想慈母在儿子的“衣”中缝进了些什么。通过师生表演对话,学生进入了诗境,感受到了母爱之深。

(四)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是为“诗眼”集中体现了诗歌精髓。抓住诗眼就抓住了诗歌的重点和教学的切入点。如我在教学杜牧《江南》一诗时,抓住“千里”一词,莺啼、绿树、红花、村庄、城镇、酒店、寺庙等景物统统囊括其中,引導学生体会诗人高超的医术想象力及诗歌宏大的意境。许习白老师在教学《渔歌子》一词时,抓住“不须归”一词,引导学生领悟春江美景及诗人高远的精神追求。而罗蓉老师在教学《清平乐》一词时结合上下文茅檐低小、大儿除草溪东,最喜小儿无赖等,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的含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建立“合—分—合”的教学思路

此策略一改传统的“逐首教学”(即一首一首地教学)和“逐环教学”(即解题开始、正音跟上、疏通为主、背诵断后)模式,大胆采用“合分合”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模式和“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区别在于是否有主题的提炼。这种教学策略的选择,要求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审美嗅觉,洞悉所组诗词的内在联系和同构本质。王自文执教的《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就以诗人“忧国忧民”之情怀为主题,将三维目标和诗歌有机地整合为一体。首次整合,同中求异,奠定了两首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二度整合,异中求同,索解出两首古诗一致的精神本质。分步解读,则是在两次整合的基础上,悟遗民之“泪”,解权贵之“醉”[2]。

三、结语

总之,通过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不应该被传统束缚,而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我们有责任,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为走向振兴的中华民族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雷丽霞.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18):219-220.

[2]吴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43+60.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