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迎春
开学伊始,我们学校就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而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古人云:“师者,人之模也”。
中华民族是重视师德的民族。而今,随着教育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的作用日益增强,教师的道德品行也受到普遍关注,整个社会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牢固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从而培养学生、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一、师德就是自律。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与自律相对应的是他律,他律是外在的约束,他律与自律同样重要,但自律更为可贵,自律是发自内心的自愿主动约束,而他律是来自外面的压力,不得已而为。因此,自律表现出来的师德情操是长久的,而他律表现出来的师德情操是短暂的,加强师德修养,关键要做到自律。
1、言行举止要自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就要用高尚的师德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语、情感、与行为,一举一动都要做学生表率。老师不能信口开河,面对学生,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慎重,有的老师就是因为说话不注意,伤害了学生自尊心,所以影响了师生关系。老师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准则,在孩子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既是知识的榜样,也是道德的榜样,“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例如:我们常常跟孩子谈“守时”,要准时到校,不要早退,而作为我们老师的是否做到了呢?上课钟声响是否有准时到达教室呢;我们教育孩子要“诚信”做人,不许说谎,作为我们自己好好想想,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为了激励孩子,我们会有目的的制定一些奖励机制,并跟孩子说了条条框框,随后孩子也努力参与了,最后,老师有没有兑现当初的奖励诺言?还是只是说说而已,要是老师这样言而无信,当然就降低了自己在孩子中的威信,我们的“诚信”教育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加强师德修养全面修炼自己,做学生的道德楷模,社会的道德楷模。
2、自律要做到自我教育。 教育和自我教育都很重要,但相对而言,自我教育的作用更大。自我教育是一个过程,可以说,人都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和缺点中长大的,都会犯错误,关键是要勇于和善于改正,要以师德行为规范为标准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督促。例如:我们在做家校沟通方面,屡屡会发生与家长的意见观点不同,甚至发生口角等,这样的家校工作就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诸如此类,我们都得做一个反思反省,究竟在哪个环节出现了纰漏需及时改正,为以后的家校工作积累经验,才能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二、师德就是敬业。
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凡是职业没有不可敬的。“师德”的内涵始终贯穿其中的是“爱岗敬业,坚守本分,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个学生”。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老师多轻松啊,一天就两三节课… ”。其实,这是外行人的想当然。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都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钻研,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的进步,勤勤恳恳,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抱有高度的责任感,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真正担负起“三传播”“三塑造”的时代重任。
1、敬业就是爱岗。敬业总是和“爱岗”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实际上一个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所以,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必须从爱自己的岗位做起,不论做什么工作、不论职务的大小,都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次坚守值日岗位做起,从一次带放学队做起,从每一次教研活动做起,脚踏實地在自己责任田里精耕细作。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2、敬业就是奉献。敬业就是和奉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奉献就是无私的付出,作为一名师德高尚的老师,都要有一颗大爱之心,都是无时无刻地默默奉献着。就如我们有时碰到的问题生,我们都是不离不弃,呵护有加,一点一滴手把手教他礼仪礼规,教他认字、教他握笔等等,老师都得无私奉献时间,如果我们交回家长管,甚至让他们退学回去,我们倒是很省事,但这个孩子的一生影响该有多大?教师这个行业很特殊,是教书育人,是面对儿童的心灵与灵魂,需要老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一个人将来会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国家的有用之才还是危害社会的人,都取决于上学时期培养的价值取向,而这个价值取向就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三、师德就是情怀。
一位优秀教师都是具备有“三心”的情怀,做“三心”伯乐,挖掘孩子发展的无限可能。首先,教师要有“慈爱之心”。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用心呵护、用心陪伴,用自己所能助力孩子成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教师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后进生,教师更应呵护有加,“弯下腰”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真正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再者,教师要有“豁达之心”。老师就是“伯乐”,要对每个孩子始终充满期待和希望,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教师做到这“三心”的情怀教育,必定是一个愿意对学生付出所有心思与耐心的好老师。
纵观历史,“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所以中国的老师历来看重自己的师德修养,从孔子到朱子,到陶行知,无不以为人师表来时时处处提醒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作为当代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更应该力争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高尚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全社会昭彰以德立身、以德立校、以德施教的师道精神,真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人之模也。
(作者单位:汕头市龙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