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燕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一、故事激趣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比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有一天,小猴一家到花果山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就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看他们摘了哪些水果?小猴子等不及了,随手拿起一个桃子就往嘴里放,在一旁的猴妈妈说:“别急别急,我们应该数数每种水果各有几个,看看够不够分。”可小猴犯愁了,这些水果摆得这么乱,怎么样分才能一眼就看出这些水果各有几个,够不够分呢?小朋友你能想出办法来吗?这样一来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谁都想帮助小猴。比直接提出问题好更容易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二、图画激趣
喜爱图画是一年级小学生的天性,因而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是我们教师常用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爱好,把他们感兴趣的形象运用到数学课堂,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比大小”这个内容时,我在黑板上先贴出一幅猴子野餐的图画,学生看到图画非常感兴趣,都抢着回答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动手操作激趣
儿童的天性就是爱动,随着小学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际操作活动以它具体的形象化,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操作贯穿于整套教材,更体现了动手操作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强和小朋友们站队,小强的前面有1个小朋友,后面有2个小朋友,一共有()个小朋友站队?先让学生通过摆具●★●●。“★”表示小强,“●”表示站队的其他小朋友。通过操作,学生知道这一队一共有4个人。
四、儿歌激趣
数学知识的表述往往比较抽象和单调,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它们编成口诀、儿歌等用于教学,这样不仅学生便于掌握,而且使学生富有情趣。
例如:在学习大于号、小于號和等号时编配了口诀:开口朝大数,尖角朝小数,开口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等用等号。
又如:在学习“凑十法”时编配了“凑十儿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五、游戏激趣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例如我在教学第几和几的时候,就和孩子们玩了一个“你来表演,我来找茬”的游戏。让几个孩子在讲台上站成一排,然后老师发出指令,台上的学生表演:从左数第2个小朋友蹲下,从右数前3个小朋友举手……这样不仅台上的演员演得很带劲,台下的观众也看得很仔细,游戏促进了双方的思考。
六、比赛激趣
一年级小学生都争强好胜,荣誉感较强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采用比赛、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的形式。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了20以内加法后,我设计了“夺红旗”比赛,让全班同学每两组之间进行比赛。我念算式,让学生说答案,给每个组分有必答题,还有两个组之间的抢答题。不言而喻,比赛产生了巨大的激励性,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喜悦,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七、“奖励”激趣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肯定,而这种认可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赞同,还包括物质上的奖励。不管这种东西是什么,只要是老师给予的,他们都会当作珍贵的礼物细心地珍藏。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功利性,我通常用这样小小的奖励来吸引学生。如上课表现好或有进步或作业完成得好,我都会发奖励卡,集到10张奖励卡又可以换一张表扬信,并抽一次奖。而奖品就是一颗小橡皮或一支铅笔等,奖品并不丰厚,但只要是老师奖励的,孩子都会如获至宝。得到奖励的学生一脸高兴自豪的表情,没拿到奖励的心里也痒痒的,于是也会努力争取好的表现。
总之,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