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冰冰 李会平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本文以“热力环流”为例,进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尝试,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可为后续开展积极有效的地理实验课积累经验,不断培养师生地理学科素养,实现新课程目标。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新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明确提出“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地理基本技能的新要求。实验是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面,但是提到实验教学,一般都会觉得这是理化生学科的事情,跟地理无关。可是地理作为综合性学科文理兼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地理课堂中也可以挖掘出很多有意义的实验素材。适度、适时地将实验引入课堂,不仅是对新课程的积极回应,对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这些学科素养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实效。
一、地理实验教学的探究基础
地理课堂实验是由教师创设情境、设计指导或是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在课中或课下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具、学具等实验手段,来表达地理知识、过程、规律和原理演变的教学活动过程。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涉及地球的运动、地球上的大气、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空间逻辑思维很强的知识,对历届高一学生学好地理来说是一项挑战。实验教学可以将知识直观形象展示,也可以把知识点生活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活中的地理,让地理课堂真正丰富起来,进而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但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多数高中学段地理教师已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使用挂图、地球仪、板书之类辅助授课,课堂效果很受限制。尽管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日渐普及,很多实验可以通过视频直接观看,地理实验这一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论上可以被取代,但这在实际上让学生丧失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机会。就学科体系来看,学科与理化生科目相比较,实验教学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加之当前教材中缺乏成熟的实验案例,地理课堂中推进实验教学就相对困难。另外,地理实验室的建立,既需要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術支撑,多数地区目前尚不能达到建立地理实验室的条件。
虽然当前进行地理实验教学基础薄弱,但是也有很多教师、学者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本文选取身边的地理现象来进行实验教学尝试。大气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然而对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要研究其运动及形成原理照本宣科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实验教学就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热力环流”为例,谈一谈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作用及反思。
二、实验的问题提出、准备与实施过程
实验前问题提出:多媒体展示一个视频案例,视频出自某卫视家政栏目,这期节目名称为“切洋葱不流泪”。正常情况下,切洋葱会辣眼睛,当主持人在砧板两侧分别放上两根点燃的蜡烛后,竟然做到了切洋葱不流眼泪,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科学道理,课前以小视频的形式抛出问题。
实验前基础知识储备:掌握气压、气温、等压面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并理解大气运动的原理。
实验准备:
一个打火机、一根蜡烛、敞开着的教室前门(教室内外有一定温差)。
实验过程:(1)同学们观看视频后,在掌握基础知识,理解空气热胀冷缩垂直运动的前提下,点燃蜡烛;
(2)教师先将蜡烛放置在教室门口的下方,观察蜡烛火苗的飘向;
(3)然后将蜡烛放置在教室门口的上方,再观察蜡烛火苗的飘向;
(4)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一谈发现了什么现象?
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实验过程操作简单,实验过后,学生形成对热力环流的直观感知,加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然后通过讨论很快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室内气温高,相当于热源,垂直气流膨胀上升;室外气温低,相当于冷源,垂直气流收缩下沉,所以在同一水平面的近地面和高空分别形成了高、低压中心,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于是就有了实验中门下方蜡烛火苗由室外飘向室内,门上方由室内飘向室外。随着实验结果的明确,整个课堂也进入了高涨阶段,为后续热力环流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同时,课前小视频里的问题也有了科学解释:砧板两侧的蜡烛为热源,中间切洋葱处为冷源,按照以上气流的流向,切洋葱时眼睛下方的气流为下沉气流,所以被切开的洋葱里跑出来的化学物质是不会接触到眼睛的,生活中的现象用地理知识得到了科学的解释,课堂效果随实验得到了升华。
热力环流原理是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重点。它承接大气受热过程,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在本次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生对学习思路的自主归纳:近地面空气受热或遇冷→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水平、垂直运动形成地区间的热力环流。教学重难点顺利突破,并且让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三、地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反思
本次地理小实验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将深奥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经历了相对完整、规范的科学研究过程,成功地营造了实时、生动的地理环境,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了地理教学的顺利完成。所以,高中地理课堂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地理实验教学,并逐步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本次地理小实验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对今后继续进行创新性教学也会有很大帮助,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本次地理实验教学的相关作用总结如下:
(1)本次地理实验教学具有生活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就感受到了身边的地理,并且用一根蜡烛、一个打火机就能顺利完成实验,达到了轻松趣味学习地理的效果。
(2)本次地理实验教学还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探究性,体现在对实验过程的分析以及实验结论得出过程中的启发性提问,同学们根据这样的提示,顺利完成自主探究,成功解释了实验原理并归纳出热力环流。同时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本次地理实验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发展,这是一次课堂内在生活情境中开展的地理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观察、感悟、理解身边的地理环境。同时由实验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综合思维,逐步分析和理解热力环流这一地理过程、地理规律,有助于学生今后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观察地理问题。
(4)本次地理实验教学也是对教师团队的科研创新精神的一种鼓舞,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对本次地理实验教学的观课感受也都是眼前一亮,相当认可,也会借鉴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在相互学习过程中,不断促进创新型课堂的生成。
但这仅仅是实验教学的初步尝试,地理实验教学同样要求实验的科学性、专业性、严谨性、规范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真实的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唐少霞,赵志忠,杨迅捷.地理实验教学内容及条件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6):120-124.
[3]姚睿.实验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