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财富创造幸福

2019-09-10 07:22芮萌
家族企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悖论幸福感家族

你既不是财富的奴隶,也不是财富的主人。你是财富的管家。

虽然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幸福的问题,但是直到进入21世纪,经济学家才将幸福作为经济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但伊斯特林悖论有些令人沮丧,伊斯特林发现,富人确实通常比穷人幸福些,但是GDP的提高并不会让人们随之感到更加幸福。有人说,金钱可以买到幸福,但财富是负担。这似乎一针见血。幸福与财富究竟是什么关系?在2018第五届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主题论坛暨中欧第七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坤集团金融学教席教授、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芮萌分享了幸福财富观。

经济学家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尽管GDp不断上升,物质财富日益增加,但就现代社会而言,今天的人们并不比20世纪50年代的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在被经济学家长时间忽视之后,“幸福”终于在21世纪成为经济学重要的研究对象。

我们首先来看看,经济学家如何分析幸福。经济学家认为决定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决定幸福感的个体特征因素包括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婚姻、子女、家庭经历、教育程度、性别和年龄,等等;决定幸福感的外部因素包括工作、社区和治理、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人与人信任、政府以及社会的安全和保障。

那么财富和幸福到底是什么关系?

伊斯特林悖论

在幸福经济学里面,有一个难题叫作伊斯特林悖论。197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写了一篇很有创意的文章,他发现富人通常比穷人幸福些——这是代表性事实,但是在不同的社会,随着时间流逝,当国家的收入提高时人们并不会随之感到更加幸福——这是时间序列事实。所以经济学家将这个现象称为伊斯特林悖论。

图1是基于宏观的研究,横轴表示人均GDp,纵轴是该国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图中数据显示两者是正相关的,但是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而且是随着收入的增长,它的边际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增速是递减的。

另外一个是基于美国的研究,是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的另一个例子。在1956年到1998年间,美国的人均GDP在直线上升,但是在美国人中,感到非常幸福的人的比例是始终不变的,只有30%左右(见图2)。

被财富打破的幸福感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公平性的实验,他们把两只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也互相认识的僧帽猴放在一起,在它们完成相同的事情以后,都给它们小黄瓜作为奖励。在一个实验中连续25次,两只猴子没有任何异样。但是当实验人员给其中的一只猴子葡萄作为奖励时,那只拿到小黄瓜的猴子,立即把小黄瓜扔了出来,甚至反应激烈地拍打笼子,再也不做它本来要做的事情。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见图3)。当实验人员将葡萄作为对另一只猴子的奖励时,就意味着在它们之间制造了不平等,后来科学家们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为依据来解释伊斯特林悖论。

虽然我们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是30年前父辈们的几十倍上百倍,但我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并没有提高太多,甚至有些人还下降了。因为财富在放大富人骄傲的同时,也加深了穷人的自卑,从而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认同与信任,导致整个社会的幸福感缺乏。

因此今天我们更需要自问我们自己追求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事实上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隔壁老王家更幸福时,幸福就要远离我们了。

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和,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就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等、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幸福并不能单单用绝对收入衡量,相对收入也非常重要。这是目前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第一大挑战,那就是收入不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财富金字塔引发的社会问题

图4为2015年全世界的财富金字塔。在这个金字塔中,最顶端的3400万人,仅占成年人口比例的O 7%,拥有全世界45 2%的财富。而在金字塔最顶尖的两个阶层,他们所占的人口比例只有8 1%,但他们所拥有财富将近达到全世界85%。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不管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还是英国的脱欧,以及之前在巴黎发生的骚乱,其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均衡。

可以说幸福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些客观的指标来研究社会问题,比如说平均寿命、文盲率、婴儿天折率、谋杀率、在监狱里面关押的罪犯数目以及早孕、肥胖症、精神病、社会流动性,这些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會问题综合的指数。

图5是发达国家的一个数据,横轴是人均收入,纵轴是健康和社会问题指数,你会发现两者之间好像不存在任何的关系。但是如果我们把横轴从人均收入变成人均收入的不平等,我们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变成非常明显的正相关(见图6)。人均收入越不平等,其中的社会问题就越严重。因此我们说,今天这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难题,同时也是摆在财富拥有者面前的挑战。

比受更有福

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一项名为“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的课题,工作人员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经过对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此外,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也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在综合了40多所美国主要大学一百多项研究成果后,并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显示的数据,研究者们得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这也是我们说的正能量。施比受更加有福,背后是有科学密码的。在我们渴望他人善待自己时,我们自己也同样应该善待他人。这是被称作“黄金定律(Golden Rule)”的著名伦理学命题。所谓利他就是对他人的幸福给予理解和支持的价值观。“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利他主义的体现。而慈善,则是建立在这个价值观上的资源再分配,解决因为人的能力不足造成的机会、消费不平等。

“Philanth ropy”(慈善事业)一词源自希腊文Philanthropia,意指“对人类的关爱”。慈善事业一词所代表的意义已超出了简单的施予,如果将慈善与家族企业结合起来,它还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家族传承工具,可以有效地实现家族传承,做到基业长青。

瑞银曾经做过研究认为,慈善事业在创建家族传承上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并认为家族传承和回馈社会有助于家族价值观的世代传承,也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凝聚力。

因此对于财富家族而言,传承不只是在财富上的传承,更是一个家族价值观的传承,就是让他们的下一代明白财富的真正意义在哪里,而且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凝聚家族成员,并且培养他们的下一代。同时,长期坚持不懈的系统性家族慈善的投入,也体现着财富家族的社会责任感,而回馈社会也会为家族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获得社会归属感,形成代代相传的家族慈善的家风。所以说一个家族的荣耀,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寡,而在于每个家族成员对待财富的态度。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后来人们又引伸为: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因此只有价值观才能永远传承。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它的梦想是建立起百年基业,如同要建造起一座高楼,就需要把地基打好,就要打很深的地基,而且地基一定要牢固。如果地基不牢固,就意味着需要重塑价值观。

今天我们提出要让财富创造幸福。有一点需要铭记:你既不是财富的奴隶,也不是财富的主人。你每天起早贪黑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把自己变成财富的奴隸。你也不是一有了钱,就可以任意挥霍。这都是错误的财富观念。爱马仕家族第五代一位成员说过这样一句话:

“家族企业是我从子女手中借来的。”我要把这句话改为:你的财富是从社会借来的。你是财富的管家,不管你承认与否,财富是从社会借来的,最后还是要回到社会当中。如何利用上天所赐给你的才能或财富造福这个社会,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让财富创造幸福,让我们成为财富的管家,让我们的家庭,让我们的员工,让社会因为我们存在,因为我们企业的存在,可以获得幸福。

猜你喜欢
悖论幸福感家族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皿字家族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美妆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