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 润物无声

2019-09-10 17:26石洁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美育

石洁

摘 要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各界对美育越来越重视,基础音乐教育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以美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的观念对音乐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基础音乐教育 美育 优质音乐课

2018年12月21—29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与观摩活动”,21堂各具风格、精彩纷呈的中小学音乐展示课让人激动不已,我看到在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良好学科大背景下,音乐课堂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发展态势:课堂具有艺术美感,学生在一种和谐、放松、平等和自主的状态下享受音乐学习过程,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和现实, 方法新颖多变,教师的综合素质良好、基本功过硬。展示活动过后,在专家点评的阶段,上海音乐学院余丹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刘沛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王安国教授都不谋而合的提出了美育应润物细无声的观点

自2011年,美育被正式纳入教育方针后,音乐教育工作者便深入的贯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们在音乐中感受文化,培育审美,涵养品德,提升艺术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师日常备课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作为课程的首要目标来实现的,可见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观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中难免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王安国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美”不是说出来的,不是贴标签贴出来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培育出来的。育人固然是首位,但是完成课程目标,将音乐教会同样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将各环节简单的流于形式,常态化教学没有完成,便强行直接将育人的价值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音乐的“美”从何谈起呢?例如一堂歌曲教唱课,如果学生的音准明显存在问题,老师不及时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干预,忽略暴露的基本音乐问题,而只是按照课堂流程直接教授歌曲的创作手法,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那就严重偏离了“以美育人”的真正内涵。试问,学生学会的是跑掉的歌曲,他怎么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呢?育人应是在不脱离音乐本身的基础上,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去欣赏,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欣赏探索的积极性和创作的熱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学生配合老师的教学。

音乐教学是一门最具情感性的艺术,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备了一些欣赏音乐的能力,很自然的就能感知音乐的情感,随着音乐的代入达到“共情”,这对于学生自身的情感发展和个性形成,以及健康的审美教育的渗透是十分积极的。相反,如果脱离了严谨科学的常规音乐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学生和音乐之间互通有无的纽带也就不存在了。

那么如何将美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渗透在音乐课堂中呢?

一、重视常态化的基础知识教学

遵循“音乐何须懂”理念的往往是音乐大家,而对于站在音乐的大门之外,热爱音乐却无奈没有钥匙的学生们,必要的音乐知识积累就是那把钥匙,教师应仔细研读课标,在每个阶段认真的完成课程目标,切实的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避免落入形式主义的怪圈。

二、激起学生的音乐共鸣

音乐的风格丰富多样,走进不同类型的音乐,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都会因此拓宽。在备课时,教师要仔细的研读音乐教材,发掘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总结音乐作品创作手法的共性以外,找出其独到的激发美的音乐素材,一环环地引导学生将音乐作品中的内容美、形式美、旋律美、情感美等发掘并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冲动和学习兴趣。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谢嘉幸教授曾强调,在一节音乐课中,一定至少要有完整的一遍,是让学生自己安静地欣赏的。这强调的就是在尊重音乐和学生的基础上,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要让每个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感知音乐。

三、鼓励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如果只是注重体验和感受音乐,那么课堂很容易变得枯燥和沉闷,长此以往,再好的音乐作品也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但如果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去学习则更加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选择与之相适合的活动。例如,合唱、合奏、表演唱、歌舞剧、小组竞赛等等。在这样的活跃的音乐课堂中,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感受音乐,主动地融入集体,也更加大胆的在音乐中表现自己。不知不觉,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中,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也得到了唤醒,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再依赖于老师去诠释音乐的美,他们有了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四、选材多样化、丰富化

我国的民族音乐博大精深,西洋古典的音乐作品熠熠生辉,拉丁美洲的音乐热情奔放,非洲鼓乐欢畅自由,贝多芬用音乐告诉世人他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古人用琴声觅得知音,百转千回的《梁祝》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亿万中国人用《义勇军进行曲》发出最后的吼声……音乐就是一门跨越时间和国界的语言,通过学习经典的音乐作品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的达到美育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音乐教育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努力进取,才能更好的肩负起培育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耀华,王安国,吴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周青青.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J].中国音乐教育,2015(03).

[3]包成玲.音乐课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

猜你喜欢
美育
德润童心 雅美育人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校外小记者项目的美育课程研究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新时代我国美育研究的进展与使命
挖掘绘本美育功能 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试论文学美育中的审美评价能力——兼论“多元解读”和“多元有界”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