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双一流”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

2019-09-10 07:22郭培张娟刘爽
速读·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政治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郭培 张娟 刘爽

摘  要: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学会让“互联网+思政”与党建工作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兼具“创造力”与“生产力”,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新的发展形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的原则和框架是将“双一流”高校思政工作主动适应“互联网+”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的必然结果,增强高校改革创新的本领,保持高校建设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使得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焕发新的生机,党的政治建设在高校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建设;框架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部署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明确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个方面的建设,特别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具体落实在“双一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加强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政治建设”在微观上工作开展现状研究

高校“互联网+基层党建”的建设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传统党建工作自身存在的活动开展、党员管理、党员归属感、辐射效果等遗留问题,虽然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并未根治。在互联网+高校党建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显现出了其工作开展的现状:

第一,工作理念方面,虽然越来越重视发挥信息化手段整合资源,但是互联网工具如雨后春笋一般增长,数量过剩,同質化严重,只是形式上的更新换代,缺乏对“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真正创新。

第二,目前仍未明确提出高校党建政治建设的标准,基层党支部在工作中没有客观的标准参考,致使互联网工具在为党建政治建设服务时无据可循,政治功能的建设和发挥均受限。

第三,在工作效能体现方面,在实际情况中,党建实效仍然未能完全突出,党员监管缺乏可量化且可视化的有效手段,显示度不足。

二、框架理论的内涵及应用

框架理论源自于戈夫曼的思想,他把框架当作个人解释的图示,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化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传播者提供给受众应该如何理解符号的诠释规则。互联网的参与者,都有凭借自己利益而自觉的“把关”,那么人通过互联网传播如何加强促进政治建设时就在勾勒某些顺序的“条”,进而交织成“框架”。

框架理论从文化社会学领域发展至大众传播学领域,因为框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受众的接收功能和效果,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框架理论应用于构建新闻形象、议程设置等实际操作领域。通过框架理论的参与,能够使得传播者的想法更加集中,目的更加明确,效果更加凸显,受众更加容易接受。

三、“互联网+政治建设”的框架搭建实践路径

第一,勾勒政治建设的概念框架,其实也就是勾勒政治建设的文本框架,就是所选择的议题内容能否让受众解读出传播者期望其所解读的意义。“互联网+”和高校党建的政治建设也是一个亟待建构的框架,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催生出完善的崭新的党建政治建设工作形态。不再无序呈现,而是以加强党建政治教育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来设置议题和呈现,让参与者接受并且维持此框架。

第二,从议程设置的生产过程来构建政治建设框架的机制。戈夫曼所提出的框架理论试图从选择议题和制作议题两种角度为受众呈现,它将有意传播的内容进行生产,体现了主动性和生产力,技术则为其提供基础性的保证:“互联网+党建”解决了传统党建的时空限制,打破了原有党建政治建设的“壁垒”,为政治建设建立新的阵地——传统党建可谓是组织传播模式;构建“互联网+政治建设”新的互动模式——大众传播模式,它从技术上也赋予了普通党员和党外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也是变相增加了这部分群体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坚定性和自信度,敢于发声,敢于接受质疑。此外,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党内工作相结合的典范,使得政治建设数字化,便于追寻和记录,使得“互联网+”模式更加根深蒂固。

第三,从优势互补的角度建构框架的运作。从互联网进入到党建领域以后,线上和线下都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斗争和混乱,使得党务工作者劳累疲乏,无法掌握如何实现其一体化。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二者必将逐渐找到自己在此领域里的“生态位”,就是如何在这样一个螺旋交替的格局里继续发挥可能的优势来保住“传播高地”。现实的党组织体系有其面对面组织建设的天然优势,线上的互联网阵地也有其传播快、易渗透的后天优势,二者相互结合并且相互利用,才是“互联网+政治建设”融合发展成熟的自然结果,最终达成二者和谐共存、相得益彰的结果,也达到受众接受的目标。

四、结语

在“双一流”号角刚刚吹响之时,高校基层党组织应顺着“互联网+”的浪潮,加强政治建设,勾勒政治框架的美好蓝图,在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壮丽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R].北京,2017.

[2]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R].北京,2017.

[3]乔丹.“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381.

猜你喜欢
政治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