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考生物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9-09-10 20:43高鑫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提升策略

高鑫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高考试题日益灵活,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和动态,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复习高中生物课程,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利用多种有效措施,比如排除法、正推法、逆推法、归纳推理法等,灵活多变地解题。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高考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考生物;解题能力;提升策略

前言:从最近若干年的高考生物试题来看,题目更加重视考察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考察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建构模型等能力。学生要学会从题目所给的曲线图标、语言文字中准确获取生物学的信息。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步强化对学生的高考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排除法

排除法可以广泛地用来解决生物选择题,它的准确率比较高、方法十分有效,能够快速解题。当学生在不太理解相关某个选项牵涉到的知识点时,可以采取这种解题方法。请看具体例题。例题关于植物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所需要的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无法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来吸收所需要的矿质元素离子;

B.只有在活细胞中才会出现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

C.低温不会影响细胞吸收所需要的矿质元素离子的实际吸收速率;

D.细胞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一样。

结合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相关特点,可以有效地排除A、C。虽然课本并未列举关于B、D的相关理论知识,然而我们很清楚的是,蛋白质为各类植物吸收所需要的矿质元素提供了载体,温度因素会显著地影响载体蛋白的活性,后者也会影响细胞的吸收速率,排除D。如此以来,可以有效地选出B,作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2.正推解题法

它的含义是依据题目提供的相关条件以及本人学到的相关重点知识,直接推问就能够得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前提是学生要牢固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请看例题。

比如某地区有一家大型农场,它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农场面积达到了150hm2。它丰富多样的植物为黑线姬鼠的发展和生存提供了可靠的食物保障,快速繁殖的黑线姬鼠吸引了鹰到此地扑捉觅食,然后用标志重补法对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进行分析,首次捕获了一百只黑线姬鼠,对其进行标记后放掉它们。第二次捕获了三百只黑线姬鼠,带着标记的有4只,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在植物、鼠、鹰这样的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所包含的能量比较少;

B.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农场群落丰富度的降低;

C.50只/hm2代表着当地黑线姬鼠的实际种群密度;

D.鹰迁入率的提升会影响当地鼠类的种群密度。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组成食物链的各种成分间形成了对应的关系,在鹰的数量增加后,黑线姬鼠被捕食的数目也会增多,D选项正确。在A选项中,从生态系统能量的单向流动以及逐级递减关系能够看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最少。在C选项中,能够依据相关公式求出鼠类的种群密集度=种群总数量/物种分布区域面积=(300÷4)×100=7500只,在此基础上可以求出其种群密度:7500÷150=50只/hm2,所以C选项正确。在B选项中,农村种群丰富度不会受到某些群种群的密度的影响,仅仅受到了生活在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群种类的影响,因此D选项错误。

3.反推解题法

反推法也经常被用来分析和解决生物试题。它指的是从选项反推到题目内容的一种解题方法,也就是说,可以从选项中找出试题正确答案的分析思路,它通常情况下用在选项提供了较多信息,但是题干涵盖的信息比较少的问题。请看例题。在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下列基本原理的运用错误的是( )。

A.由于上一轮反应物可以被作为下一轮反应模板,所以PCR呈现出了指数扩增DNA片段;

B.细胞壁具备一定选择过性,是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的主要原因;

C.采取溶剂在各类化合物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组织DNA提取出来;

D.由于缺乏独立代谢系统,所以应该在活菌中对噬菌体进行增殖培养。

从题干来看,可以注意到生物学实验以及相关的基础原理属于有效信息,缺乏其它方面的信息量。所以,应该采取反推法处理这道题。就B选项来看,参考所掌握的相关细胞知识,细胞膜具备了选择透过性,但是细胞壁却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B选项不正确;从教材的相关实验可知,C项正确;D选项,噬菌体不具备完整化的细胞结构,所以无法开展独立的独立代谢活动,D选项正确。

4.归纳推理法

归纳推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的一种能力。它也是解答生物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按照试题提供的局部的、片面的、个别的条件,推论总结出生物学某个方面的知识或结论,利用规范化的生物学语言进行表达。比如蝗虫在夏天时的体色和周围的青草保持一致,冬天时雪兔浑身白色,金龟甲在受到惊吓时会装死不动。此类现象表明了生物体具有( )

A.遗传性 B.多样性 C.适应性 D.应激性

学生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从这些事物的具体现象以及个别表现,概括和总结出生物学的一般性结论。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应该重视训练他们的解题方法。因为生物题型总在持续变化,假如一味地生搬硬套,注定无法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众所周知,生物题型日益生活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多关注各类生物资讯,增加对有关知识的把握。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要随着题型的不断变化,结合所掌握的方法和知识,持续地尝试与探索。在原有解题方式的前提下训练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开发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在使用排除法、反推法、逆推法、归纳推理法的过程中,也能够結合对比法、综合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重视引领同学们的思维逐步发散,不断地总结、积累和优化解题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在训练和培养同学们的高考解题能力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准确识别各种迷惑条件,捕捉生物学科的相关信息,采取对比、综合、分析等诸多思维方法。编制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规范化的学科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浅谈高考生物解题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161.

[2]黄胜秀.浅谈高考生物解题技巧[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16(2):77.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提升策略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探讨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