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楠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装饰语言方面的应用,全文主要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语言的发展现状、广西少数民族的装饰性语言在工笔画中的体现以及工笔人物画创作中装饰语言创新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新时代背景下工笔人物画创作装饰语言的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工笔人物画创作;装饰语言;研究分析
我国工笔人物画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随着不同朝代更迭以及对工笔人物画的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工笔人物画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与民族风格。装饰性语言作为工笔人物画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工笔人物画的典型代表[1]。广西少数民族在服饰、生活方式、形象以及文化传统方面存在着独特性,能够为工笔画人物装饰语言的运用提供依据。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浅谈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在工笔人物画创作装饰语言方面的应用,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一、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语言发展现状
工笔人物画装饰性语言是用于表达画面美观的一种常用技巧,通过装饰性语言的应用能够突出人物特点。当代工笔画人物在装饰性语言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
“引西润中”,尽管我国在工笔画人物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全世界的开放与融合,装饰性语言中逐渐融入了西方部分内容,比如我国工笔画人物线条与西方写实造型的有效结合;(2)“博采众长”,对西方工笔画中的优秀内容加以运用,增加民间以及不同民族在装饰性语言表达以及运用方面的技巧,善于从西方画家绘画中学习点线面构成关系,增加了我国装饰性语言表达途径;(3)“多元化发展”,开放的世界使得工笔画人物在装饰性语言运用方面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同学者结合自身特点使得装饰性语言运用和表达朝着多个方向发展[2]。
二、广西少数民族的装饰性语言在工笔画中的体现
(一)造型的装饰语言
装饰性语言的表达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加以表达,不同人物造型是表达人物特点的重要元素。装饰性语言在造型表达方面,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比如:直线条、曲线等。通过不同表达方式表现出人物造型特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较多的少数民族,比如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等民族。不同民族在服饰造型等方面存在鲜明的少数民族特点,造型,如瑶族服饰具有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特点,因而具有“过山瑶”“平头瑶”“红头瑶”“大板瑶”“蓝靛瑶”“白头瑶”等称呼,瑶族头饰较为典型的如“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不同造型在工笔画人物创作方面能够表现出民族特色。
工笔画人物在造型方面可通过写意造型、写实造型等不同手法结合少数民族人员服饰特点达到预期人物表达特点,比如依据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人员在人物比例、五官、服饰以及身体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在工笔画人物造型中表达出这种不同,实现写实风格与少数民族造型的结合,刻画出少数民族特点[3]。
(二)色彩的装饰语言
工笔人物画创作中涉及不同色彩,不同色彩所表达的内容也存在差异,通过不同色彩的合理搭配与明暗组合,突出画中人物的特点,并使得欣赏者形成共鸣,古代将绘画称为丹青,其中“丹”与“青”都是颜料,不同时代画家在色彩运用方面有着差异性,如东晋人物绘画中强调色彩的朴素,而唐朝在人物色彩方面强调雍容华贵,通过不同色彩的合理搭配,体现出画中人物仪态、不同人员关系等。
广西少数民族在服装色彩方面包含了较多信息,工笔人物画在应用期间需要重视少数民族服装等色彩方面的变化,如广西瑶族男子服装多以青蓝色为基础,长短裤额包含了蓝、黑色彩,整个色彩较为单一,而女性人群服装色彩则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比如瑶族妇女腰带或织带中多包含了红、黑、白等相关色彩,与此同时,不同族系、支系、地域在辅助色彩方面也具有差异性,同时根据色彩能够掌握画中人物的相关信息,如瑶族女子婚前缠头使用青黑布,而婚后则头顶锥形红头帕。
(三)构图的装饰语言
工笔画人物构图在于表达画面的一种形式美。构图期间采取的构图方式需要满足工笔画人物表达的“立意”,纵观我国工笔画发展历程,强调“立意”“为象”与“章法”的有效结合。并在构图以及技巧方面拥有重要的绘画语言表达,随着时代的变迁、视觉化取向等变化,构图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广西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既是该民族精神风貌的展现,在突出少数民族人群的民族尊严、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构图中可重视少数民族服饰在造型、色彩、图案纹样等内容的体现。比如广西地区瑶族在装饰方面擅长织绣,其服饰在袖口、裤脚、胸襟等边缘位置有彩纹的点缀,美感十足,织绣在色彩变化方面主要以红、黄、绿、白等为主,具体图案则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花鸟鱼虫等,突出民族特色。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应善于使用上述内容在构图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四)线条的装饰语言
工笔画人物在具体绘画期间,需要从基本的画线条开始,画线条期间通过对粗细线条的合理分配与大盘,勾勒出人物特点,保证粗细线条能够一气呵成,在掌握线条的基础上合理进行颜色搭配与浓淡协调。线条是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基础,也是进行造型装饰、沟通装饰等操作的基础,线条的合理运用能够突出线条的艺术性,同时能够表达出某种情感。实际绘画期间需要掌握用线技巧,重视各类粗细弧线、曲线等运用[4]。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方面的特点使得当代工笔人物创作期间重视服饰方面中的线条,并在绘制期间注重线条的运用。依靠线条提出当代工笔人物画少数民族,尤其是女性身体曲线方面的微妙变化。
三、不断探索、传承传统、推陈出新
(一)在创作中
工笔人物画创作并运用装饰语言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大创新,注重工笔人物画与其他创作的有效结合,比如可将工笔人物画与动漫人物形象相结合,充分将动漫人物在造型审美、表现形式以及绘画风格方面的优势融人工笔人物画,使得人物表达更加鲜活生动。
(二)在艺术上
工笔人物画在装饰语言方面,还需要加大艺术方面的创新,拒绝“拿来主义”,因而在艺术方面,工笔画人物艺术既要继承传统传统表达方式,同时加大对西方艺术的研究,从科学角度出发并分析中国工笔画艺术表达方面的不足。不同人物形态需要符合事实,依靠不同线条的变化提高不同人物形象表达的艺术欣赏性。如早期工笔画人物在装饰性语言中强调民族哲学,东晋时期我国工笔画人物较为成熟,典型代表如《女史藏图》《列女仁智图》;唐代代表作如《步辇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其艺术表达十分鲜明。
(三)在表现上
工笔画人物在表现方式上也需要加大创新,实现多种工笔人物画表现方法的综合,比如白描法、工笔重彩法、点染法、勾勒法以及工笔淡彩法等。
四、结语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群体,不同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以及文化表达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也是工笔画人物创作中的重要资源,通过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工笔画人物创作中,有利于创新工笔人物画,推动新时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装饰语言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装饰语言表达方面应重视不同少数民族在服饰方面的特点,依据服饰特点,通过不同艺术方法、表现手法等突出装饰性语言的内容表达。
参考文献:
[1]汤小锋.侗族女性服饰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探究[J].大众文艺,2018(04):111.
[2]彭青.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装饰语言[J].艺术科技,2016(07):216.
[3]刘莲莲.广西地区少数民族题材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5(05):23-24.
[4]靳森媛.广西黑衣壮服饰元素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表现探析[J].美与时代(中旬),2014(08):69-70.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科研立项项目“当代广西少数民族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与研究”(课题编号:2018YJYB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