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日益增多,需要大量的外语专业人才,包括口译人才,这就对口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口译教学多局限于課堂上的练习与点评,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本研究尝试利用一系列教学手段提高口译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对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口译或其他和外语相关的复杂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对象是国内某211高校外国语学院2015级与2016级共3个班。其中2015级两个班共28名学生,于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选修了笔者教授的“中级口译”课程;2016级1个班共25名学生,于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选修了笔者教授的“基础口译”课程。
本研究探索通过口译教学实现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提升的路径。针对研究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针对2015级:
名称 具体做法 目的
听力训练 英汉-汉英回译练习:选取VOA慢速英语新闻及其对应中文译文录音。 学会听辨;体会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
英汉互译训练 分主题练习:练习分为经济、科技、教育和外交等主题。 了解不同领域的特殊用语。
口译实践 口译比赛、 课堂模拟会议、鼓励参加CATTI考试/培训。 锻炼现场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
研究性学习 推荐阅读通识书目 。 扩大知识面,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 。
针对2016级:
名称 具体做法 目的
听力训练 不记笔记的情况下练习复述 学会听辨,锻炼记忆能力。
英汉互译训练 线上口译训练:创立口译打卡QQ群 让学生创立自己的练习材料库。
口译实践 组织观摩实战;口译比赛;鼓励参加CATTI考试/培训 锻炼现场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
研究性学习 推荐通识书目阅读 扩大知识面,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中学会一些独立研究的方法。
三、 研究结果
“问卷内容”研究项目结束后第三个月(即2018年9月),笔者在所有研究对象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项目的实施效果。针对2015级和2016级笔者设计了两套不同的问卷。每套问卷都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是”或“否”进行回答的题目,并请学生说明原因。这部分问题是为了了解项目的各项措施在学生中落实程度。第二部分是选择题,每道题目下列出了4项和语言相关的技能,请学生对项目各项措施提高各语言技能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价,以了解各项项目措施是否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第三部分是简答题,请学生针对各项措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以后的教学中优化教学手段,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2015级调查结果:
第一部分:1、3、4、5题回答“是”的人数少于回答“否”的人数,分别为3人和25人、9人和19人、11人和17人、11人和17人;只有第2题相反。回答“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而不敢参加”“其他学习任务太重没时间参加”“与自己职业规划不符”“缺乏自律”等。
第二部分:6-12题每项能力选择“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人数均超过总人数的一半(14人)。但“逻辑思维能力”一项,选择“中立”的人数略多于其他几项。
第三部分:1题认为突出优点为“提高双语能力,口译技能”的人数最多,为19人;针对缺点的回答比较分散,人数较多(4人以上)的包括“无法充分练习”“不具情境性”等。2题有22人认为分主题口译练习的选材难度“适中”,主要建议包括“可以再丰富些”。3题有23人以未参加过口译比赛为由未作答;另有4人提出“建议多加一些形式”。4题大部分人也以未参加过ATTI考试/CATTI培训为由未作答,另有7人提出“CATTI更注重应试技巧,而课堂教学更注重基础技能”。5题有9人认为“很接近”,有13人认为“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区别”,有6人认为“差异很大”。6题有14人认为要通过“制定计划”保证完成阅读,8人认为需要“用强制的方式”。7题认为研究型学习主要障碍是“个人能力低”的有6人,是“不熟悉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有6人,是“缺乏耐心与时间”的有5人;有6人认为克服方法是“多阅读多查阅”,4人认为“需要一定引导”。8题认为这些教学方法“整体不错”的有11人;建议“增加练习和作业量”的有10人,“提高趣味性”的有4人。
2016级调查结果:
第一部分:1、5题回答“是”的人数多于回答“否”的人数,分别为16人和9人、14人和11人;而2-4题相反。回答“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没时间参加”“与自己职业规划不符”“缺乏自律”等。
第二部分:6、7、10、11题每项能力选择“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人数均超过总人数的一半(12人);8、9题选择“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人数较少(5-10人),但仍然超过选择其他选项的人数。
第三部分:1题认为复述练习材料难度适中的有20人,认为偏难的有4人。2题认为“形式很好”的有14人,认为“材料难度不一致”的有7人,认为“组织比较松散”的有6人。3题有9人认为应该“和译员近距离交流”,有4人认为“观摩之前要熟悉背景,结束之后可进行总结性小组讨论”。4题有13人未作答,另有6人认为“CATTI实战性更强”。5题有10人认为应“制定计划”,另外10人认为应进行“外部监督或互相监督”。6题认为“不熟悉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有8人,认为“个人能力低”的有7人,认为自己“自律性差”的有6人;关于克服方法,有6人认为应当实行“老师指导,同学讨论”,有4人认为需要“多阅读,多查阅”。最后一题,有10人认为这些教学方法“整体有效”,有6人提出“需要加强监督和指导”,另有6人提出需要“增加练习机会”。
四、 分析讨论
根据问卷结果可以发现,从项目措施的覆盖程度来看,课堂练习参与程度是最高的,通识书籍阅读和自主研究型学习参与程度一般,而口译比赛、口译现场观摩、参加CATTI考试/CATTI培训等实践性较强的措施则是参与程度最低的。笔者平时教学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练习中,所以这一项措施的覆盖率最高。而根据学生的问卷反映,口译比赛、CATTI考试/CATTI培训等活动的参与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对自己能力没有信心、以后不打算朝口译方向发展、其他学习任务太紧没时间准备等。口译现场观摩的参与率不高的主要理由则是机会太少,笔者结合实际分析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课程太紧,难以抽出时间前往口译现场观摩;二是因为很多口译活动由于安保或商业保密要求,不允许闲杂人员参加。至于通识书籍阅读和研究性学习,未完成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一半,其罗列的主要障碍包括缺乏自律和规划、时间精力不够等。
关于这些教学方法和措施的实施效果,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主观评价。从问卷结果来看,本项目所实施的所有教学方法被大多数学生认为对其双语能力、英汉口译技能、逻辑思维能力、现场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在这四项能力中,前两项(即双语能力、英汉口译技能)比后两项(即逻辑思维能力、现场表达能力)获得的认可更多。这说明在培养与口译相关的综合能力方面,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措施有效性還有待提高。
调查问卷还设置了一个板块,让学生对各项措施进行评价,以期发现各项措施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对问卷进行总结后发现,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包括:口译训练方面,练习时间有限、题材不够丰富;现场表达能力训练方面,现场观摩和口译比赛机会太少、模拟现场的真实性不够高等;研究型学习方面,缺乏引导和督促。
五、 结论
本研究尝试利用多种方法丰富口译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目的。针对两个年级的学生,本研究利用创新的口译训练模式,并辅以实践训练和研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英汉口译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现场口头表达能力。从问卷结果来看,各项创新教学手段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利于其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但若进行横向对比,实践训练和研究型学习实施程度较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要保障这些教学手段的顺利开展,需要从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增强师资力量、加强技术支持等各方面着手努力,而非一门口译选修课就可以实现。本研究只是对口译课程培养综合语言能力的一次初步的质性研究,以后还需要进行更精细、更严密、量化的研究,来探索口译课程对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潜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董燕萍等.学生译员口译能力结构的测试与分析[J].外国语, 201336(4):75-85.
[2]段静等.大学生自建口译资料库初探[J].教学研究,2016,39(3):85-87.
[3]金莹,冯军.口译员素质架构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5(12):1-3.
[4]任岳涛,王立平.口译教学中第二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初探[J].语文学刊,2016(7):129-130.
[5]邬姝丽.高校英语专业口译能力评估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J].中国翻译,2010(4):37-39.
[6]杨宁.论英语专业口译课开设实践环节的必要性[J].新西部,2014(36):147-148.
【作者简介】范琴,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