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会
摘 要: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并有意识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落实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学课程应用于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研究鲜活生命的一门自然科学,其主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等,从生物学现象来揭示自然科学的本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出了根本要求,核心素养成为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
打个比方:知识是考驾照时科目一的交规,技能是科目二的倒库移库,能力是科目三的路考,而素养相当于取得驾驶资格后在各种道路上的驾驶素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力、方法、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培养贯穿落实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当前生物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如:(1)教师普遍强调“双基”的落实与掌握,弱化了由知识转化为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过程;(2)课堂上教师常常按知识结构而非教学结构传授知识,忽略了知识的动态生成和学生的体验与感悟;(3)在教学中教师知识的学习往往没有与生产生活相结合,难以使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也是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渠道。下面我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实验教学为例,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
环节一:从生活情境到教学情境——课堂导入
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美食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学生在日常學习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注意,从而能积极地去探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环节二:从教学情境到实验探究——课堂展开
提问:“如何才能判断这些物质的存在?”从而引出本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给出实验材料:富含脂肪的花生种子和新鲜的肥猪肉、梨、白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豆浆、牛奶、鸡蛋清。请每一组成员(6人一组)选取实验材料进行检测。为避免时间不足,让组内成员先进行讨论,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判断这些材料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并一起讨论设计实验,后分工合作,每人测一种物质,然后所有成员一起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基于实验的原理和基本方法,运用推理来探究不同生物组织的物质组成,提出自己的假设,形成探究方案,通过组内成员的合作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习惯、提高了思维能力。学生在检测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培养科研态度、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新课程”改革,主旋律就是“把生物课上出科学味道。”
环节三:从实验探究到观念形成——课堂总结
实验完成后,组内成员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如(1)什么颜色的材料比较容易检测?颜色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2)还原糖检测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水浴加热而不采用酒精灯直接加热?(3)检测脂肪、糖类与蛋白质最好各选用什么样的材料?(4)除了教师提供的材料外,还可以用哪些材料进行脂肪、糖类与蛋白质的检测?等等。
通过实验活动,明确人们的膳食中存在的营养物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这些物质构成了细胞的物质基础,建立起一定的生命观念。通过验证生命的物质性,让学生养成实验出真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环节四:从观念形成到联系生活——课堂深化
每种食物都有一定的营养物质,而且不同的食物中蛋白质、糖类和脂肪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别,让学生小组合作,形成膳食营养全面合理的搭配方案,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的饮食上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求学生上网查找并搜集资料,了解各种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对某些营养广告的真伪进行辨析,关注并参与讨论有关食品安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能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对一些生命现象作出理性解释,提高信息真实性的辨析能力。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如何将知识的学习过程提升为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树立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切实肩负起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担。教师在制订每节课的教学计划时,都要全面考虑核心素养任务能否有效落实和完成。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和途径,将生产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等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能透过生命现象挖出生命的规律和本质,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定的高度认识生命世界,并形成一定的生物学观点。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