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盈盈 郭尧
摘 要:课程思政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而建设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本文围绕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维度,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并运用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描述具体指标点,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1]。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很多讨论。吴一安提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除了外语学科知识和外语教学知识,还有“解放性知识”(教师观念、职业态度、发展意识、职业道德、境界追求等)[2]。李四清认为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核心内涵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与自主能力[3]。仲伟合、王巍巍观照“国家标准”师资队伍建设内容,明晰我国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构成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三方面[4]。基于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在课程思政这一新兴背景下,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三个维度探讨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并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语境确定具体指标点,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基础知识和核心素养为支撑,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等内容,还应该融入隐性的素养,并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一)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除了包括语言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知识,还应包括汉语言文化知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理论知识。在促进学生对外语语言文化的认知、拓宽国际文化视野、提升人文精神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汉语语言文化的兴趣及自豪感,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才能实现语言技能讲授与学生价值觀引导的内在统一,实现根本价值目标。
(二)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不仅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实践能力、评估测试能力,还应包括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的能力、多学科价值元素统筹规划的能力、实践思政教育的能力等。外语教师具备这些专业技能才能营造出适应新背景需求的学习环境,才能在帮助学生掌握外语的同时,促进中国文化及价值观的传播,发挥语言的文化桥梁作用。
(三)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规范、终身学习、专业发展追求、专业共同体学习、理想信念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教师专业素质是做好教师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教师全面成长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教师应恪守职业道德,系统持续地学习,关注并不断促进新形势下,自身专业发展。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1956年,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对全球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这一目标分类体系中得到启发,在该体系的语境中描述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指标点,构建出课程思政背景下具体的、针对性强的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一)专业知识评价指标
布鲁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安德森为反映新时代工作所需的能力目标,将目标分类体系更新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高校外语教师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知识的获得可以遵循这一目标体系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指标为:理解并运用外语语言文化知识;运用学科专业知识,评价学习材料;分析外语及相关学科知识并进行分辨、组织、整合;记忆、理解并运用跨文化、教育学、心理学等外语教育相关学科理论;理解并运用适合外语教学的教学方法;记忆、运用汉语言文化知识,评价、开发学习材料;理解、运用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评价中国特色价值观的知识材料;理解课程思政理念,并更新与外语专业相符的思政材料。
(二)专业技能评价指标
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专业技能指向于能力,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偏向动作的“动作技能”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因为“技能”与“能力”之间依然存在着相似性, 所以也可以从“动作技能目标”理论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借鉴动作技能和认知领域的目标,外语教师专业技能评价指标如下: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及次序;分析、挖掘学习材料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分析、评价中外语言和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理解和运用不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能力,培养其外语及汉语的语言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互联网资源,整合资料,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进行教学反思,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改革;学习课程思政等新理念,开展科研并与教学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合理、有效、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三)专业素质评价指标
布鲁姆提出的“情感目标”是有关兴趣、态度、价值观、欣赏和适应等方面的目标,与教师专业素质有很高的相似度,因此高校外语教师专业素质评价可以参照情感目标的达成体系来构建,具体为:遵守职业道德与规范;内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意识到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身树德,影响他人;树立专业终身发展的观念,不断提升学科知识素养、政治素养以及综合专业技能;认同并积极发展外语专业共同体,寻求共同发展途径。
四、结语
本文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三个维度,构建了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描述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指标点。根据这一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评估课程思政背景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新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吴一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外语研究,2008(3):29-38.
[3]李四清.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02):26-30.
[4]仲伟合,王巍巍.“国家标准”背景下我国英语类专业教师能力构成与发展体系建设[J].外语界,20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