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父亲群像

2019-09-10 07:22胡勤亮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背影课文文章

胡勤亮

一、导入

PPT:

罗中立油画《父亲》

师:知道这幅油画的名字吗?

生:不知道。

师:试着命个名——

生:农民。

生:父亲。

……

师:你为什么用“父亲”这个名?

生:这是中国父亲的典型形象。

师:这幅油画就叫《父亲》。他就是我们的父亲——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父亲。饱经沧桑、历尽磨难、纯朴憨厚、酸辛无奈。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父亲的缩影。文学家们也常以妙笔生花的文字来书写父亲。

二、盘点涉及“父亲”的课文

师:盘点六册课本,写到父亲,有哪些篇目?请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生板书(PPT配合屏显):

七上:《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的早年生活》

七下:《爸爸的花儿落了》《伤仲永》《竹影》

八上:《背影》《台阶》

八下:《我的第一本书》

九上:《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

师:同学们能在短时间内记起这么多涉及“父亲”的课文,看来大家很有着孝敬、感恩之心。

三、点评课文中的“父亲”

师:在这众多涉及到“父亲”的课文中,你最想“点赞”哪些课文中的“父亲”?

生:我敬佩《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親”。因为当“我”悬崖遇险时,他并没有直接把“我”抱下来,而是鼓励“我”,让“我”自己解决困难。

PPT: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读一读这句话。(生读。)父亲说得多么轻松,跟没事人似的!难道他不知道“我”此时的危险吗?难道他不知道“我”此时的恐惧吗?是亲爹吗?(众笑。)

生:父亲是为了让“我”缓解紧张,减轻压力。

生:父亲想让“我”自己解决困难,学会自立。

师:“父亲”没给“我”带来有形的梯子,却带来了无形的梯子——一份独立自主的宝贵精神财富。

生:我想点赞《背影》中的“父亲”。他十分关爱自己的儿子,照顾二十岁的儿子还像照顾小孩子一样无微不至。

师: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儿行千里父亦担忧。

生:我想点赞《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父亲”。文中有句话让我感动,(读)“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他在临死时,告诉英子今后无论遇到什么事,硬着头皮闯过去就是了。

师:老师觉得这位“父亲”不怎么样。当时“我”才多大?

众:12岁!

师:(读)“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才十二岁。”父亲为什么让年仅12岁的小女孩硬着头皮闯生活呢?

生:父亲将要去世,他希望“我”……能够承担责任。

师:孩子们,对一个家庭来说,父亲这个顶梁柱没了,等于天塌了啊!父亲希望英子作为长女要勇于担当,是吧?(生点头。)后文写到“我”到银行去寄钱(读课文)。请同学们记住,凡事咬咬牙,可以挺过来的。在这众多的涉及到“父亲”的课文中,你鄙视哪些课文中的“父亲”?

生:我鄙视《伤仲永》中的“父亲”。他目光短浅,只图利益,断送了孩子的前程。

师:这位“父亲”鼠目寸光,为了虚荣之心、蝇头小利,让本来是神童的儿子最终“泯然众人矣”!

生:我讨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父亲”。他只爱金钱,只听他媳妇的(众笑),居然疏远、躲避自己的亲弟弟!

师:他虽然也有自己的苦衷,但重财轻义,令人寒心。

生:我想批评《孤独之旅》之中的“父亲”,他为了还债,让孩子辍学,跟他一起去放鸭。学费能有几个钱!跟谁不能借借!(众笑。)

师:是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四、交流写作启示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见地,也很有文学审美的眼光。老师想说啊!一个人物形象,无论他是正面还是反面形象,一旦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就说明这篇文章已经写成功了。作家们写“父亲”,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讨论、交流一下。(生阅读、交流。)

师:同学们,现在可不可以把你们讨论、交流的结果分享给大家?

生:我觉得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像《背影》中的“父亲”,就采用了真人、真事、真情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真情实感?

生:像“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到车站又“讲定”价钱,在车上给“我”“捡定”座位,临走还给“我”去买橘子……三个“定”,我觉得这都是真事、真情,特令我感动。

生:《台阶》中的“父亲”让我感动。他勤俭持家,劳苦半生。他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我父亲每天早起晚睡,干不完的活出不完的力……

师:你是个体察父亲的孩子。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你如此的联想,是因为——

生:写的是真情实感,不是虚情假意。

师:所以写文章,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这组课文除感情“真”之外,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真”的地方吗?

生:有。如《背影》中不刻意拔高“父亲”形象,如实写来。如:买橘子时,又是“攀”,又是“缩”,又是“微倾”……感觉有点丑。(众笑)

PPT: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师:许多同学一写自己的父亲,总喜欢高大上,而本文则是如实写来,还原人物本来的面貌。来,咱师生合作,共看父亲的形象。老师说上句,同学们接下句好不好?

师:父亲的背影何其——

众:肥胖!

师:父亲的衣着何其——

众:臃腫!

师:父亲的步履何其——-

众:蹒跚!

师:父亲的动作何其——

众:笨拙!

师:哎呀,这老头儿是不是太没魅力了,不潇洒也不倜傥!(众笑。)大家是不是厌烦了这位父亲了呢?

众:不是!

师:反而怎么样了呢?(生七嘴八舌。)

师:同学们会发现,写文章除了真情之外,在人物形象方面,如实塑造,如实反映生活,反而更加感人。平时一些同学写亲情文章就不注意追求一个“真”字。生编硬造,杜撰情节。让人难以信服。老师每年都会遇见这样的作文,一写爸爸好,喜欢这样写:时间,半夜;天气,暴雨;事件,你发高烧;经过,你爸背你去看病,而你家就一件雨衣,爸把雨衣披在你身上,他淋成了落汤鸡;结果,你的病好了,你爸却倒下了。

众:(笑)假的!

师:假大空的东西是不感人的。当然老师此处说的“真”并不一定是真人真事。《走一步,再走一步》《背影》《我的第一本书》是纪实作品,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虚构的。大家发现这组课文中有许多是小说,如《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等。小说的虚构,不叫“假”,而是“艺术真实”,虚构应追求“艺术真实”。

PPT:

艺术真实是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按作家的美学理想对生活真实进行艺术概括和艺术的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的风貌和本质的形象与情景。(百度百科)

师:一提猪八戒,大家都知道是虚构的,为什么大家还信服并且喜欢这个角色?八戒本质不坏,遇到妖魔鬼怪时,他拿起钉耙英勇作战,是悟空的得力助手;但他的缺点也不少,好吃懒做啊,爱占小便宜啊,意志不坚定啊……大家说是不是生活中有这样的生活原型并且很多啊?(众点头)这就是“艺术真实”。老师还常常批改到同学们这样写的作文:第一句往往是深沉的回忆,“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众笑)我问这位初一的同学:“孩子,你今年多大?”他说:“我十二。”于是我做旁批:孩子,你还能记得起十几年前的事吗?(众笑)哎,你别说,人家还真记得!他在第二段写到:“我清晰地记得那是上幼儿园时的王老师。”(众笑)我只好做旁批曰:“记忆力真惊人!”(众笑)他接着写到:“王老师可好了,每当我半夜走到他的窗前,他还在批改作业。”(众笑)于是我再做旁批:孩子,你半夜不睡,跑到老师窗前干什么去?(众笑)同学们,这样写是不是令人信服?(众摇头)可能这位同学说:“老师你别抬杠,俺那是虚构的。”(众笑)但老师认为,你虚构的不符合“艺术真实”。另外,中高考作文中还出现一批煽情作文,以其虚假之“真”博取同情,更不足取。如想学体育却两腿瘫痪的,想学绘画却双目失明的,三岁死娘五岁死爹、唯一相依为命的爷爷又被毒蛇咬死的。(众笑)大家的笑声足以证明此类文章是胡编乱造的,是严重失真的。所以写好文章贵在一个“真”字。(板书“真”。)

师:请同学们继续探讨,这组课文除了“真”之外,选材上还有你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生:这组课文中,许多文章题目很新颖。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的第一本书》,题目都是一语双关。

师:怎么个双关?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既指爸爸种的花凋谢了,又暗含爸爸的去世;“我的第一本书”既指“我”的第一本课本,又指父亲给“我”上的第一堂人生课。

生:《散步》能使人联想到一家人悠闲、和谐、幸福的生活。

师:写亲情,题目却是《散步》——没有说破文章主旨,这就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生:《背影》给人一种莫名的离愁,好像还有一种隔阂……

师:同学们说得很精彩!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意味深长的题目能让读者眼前一亮。从阅读者的角度而言,读书看报时首先注意的是文章的标题;从写作者的角度而言,确立一个新鲜、醒目、有趣的题目,就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眼球。这组课文除了题目外,还有体现“新”的地方吗?

生:这组课文在材料的选择上比较新。《散步》是通过一种活动来表现一家人的亲情;《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通过一种教育方式来表现亲情。

生:《背影》是通过一组特殊的镜头来表现亲情。

生:《台阶》是通过事件来表现对父亲又亲又怜的感情。

师:是啊,好的文章往往是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现主题的,所以写文章要宕开你的思维。如,写父亲,题目却是《背影》《台阶》——角度新。要使文章出彩,除了“真”外,“新”也很重要。(板书“新”。)

同学们继续探讨,这组课文还能给你带来写作上的什么启发?

生:这组课文,选题或选材大多比较小。

师:举例说说。

生:《散步》选取日常小事,反映“我”肩负“使命”的责任。

生:《走一步,再走一步》怎样下悬崖事小,但表现的父爱不浅。

生:“背影”小,“台阶”小,“一本书”小,“竹影”小……

师:(板书“小”。)由此我们可以受到启发,写亲情文章,可以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折射主题。当然,“小”还包括文章的细节描写。细节决定成败。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事,写最动情的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形象与瞬间。不求全面、完整,只求精要,并为主题服务。

PPT:

“……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台阶》)

师:这里的破折号表达什么意思?——体验的方法是句不离段。结合上下句读读。

PPT:

本段课文(此略)。

生:……父亲的腰闪了。

师:这就是细节。(回放《背影》望父买橘语段。)

师:大家从这段话中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父亲的舐犊情深?

生:“攀”“缩”“微倾”写出老迈的父亲为给儿子买橘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生:“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三个“布”写出父亲已陷入经济困顿。

生:两个“黑”一个“青”,还写出父亲服孝在身。

师:父亲心情那么低落,经济那么困顿,年龄那么老迈……然为了孩子,甘愿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这些细节描写,既写出了父亲的形,又凸显了父亲的神。大家请看著名特级教师王君的评价:

PPT:

它不是传统的“男性”之美,而是独特的“父性”之美。……朱自清《背影》之出色,就在于表现出了磨难中挣扎着生长的父性之美:身处乱世的凄惶,家道中落的伤感,母亲离世的悲凉,事业衰颓的辛酸,父子生隙的隐痛,送子远行的牵挂,无涯代沟的尴尬,年事渐高的颓唐,死期将至的惶恐……所有的一切,父亲都背负在羸弱的肩上。(王君《生之苦痛与爱之艰难——<背影>再读》,《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1期。)

师:写父爱亲情的文章在选材上应借鉴本组课文“真”“新”“小”的特点。五、启动写作引擎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组课文中的不足之处?

PPT: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台阶》)

师:这个回答能解答父亲心中的疑惑吗?

生:不能……

师:仅仅只是“父亲老了”这么简单么?这个结尾将多种可能性缩减为一种了。用倒数第二句话结尾,是不是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呢?再如——

PPT:

那位朋友再来我这里时,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我将对他说:“现在你该理解我的心情了吧!”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我的第一本书》)

师:说说结尾这一段后两句话的表达作用。

生:揭示了写作的意图、文章的主旨。

师:揭示得很清楚。你觉得不揭示行不行?

生:这个……

师:后两句话画蛇添足了。适当留白,言虽终意尤在,不是更有张力么?

PPT:

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叶圣陶

师:可见,作家的作品也并非完美无缺、无可挑剔。这从反面给我们写作以警戒。换位思考,我们把自己摆渡进去,从别人的文章中读出自己。

PPT:

如果你是《伤仲永》中的“方仲永”,你的父亲会怎么做?

如果你正在经历《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的遭遇,你的父亲到了,他会怎么做?

如果你的父亲是《孤独之旅》中的“父亲”,他会怎么做?

如果你有一个叔叔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你的父母会怎么做?你会要求父母把“我的亲叔叔”带回家吗?

师:这些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思考。

父亲在你脑海里最深刻的画面或者说最深刻的语言、动作是什么?老师先说。(读自己写的随笔《父亲》选段。)现在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的父亲。

生:我上了初中,爸爸还常来给我铺被子,夏天给我挂蚊帐……(众笑)

师:什么时候,现在?

生:初一初二时吧,现在我不让他来做了。

师:你沐浴在浓浓的父爱中,现在能够自立了。

生:父亲对我抱有很大的期望,而我却一次次地令他失望。学校学习新课的时候,理科的东西爸爸就会跟着课程一节节地看资料书,我放学回家后,他就会给我讲。一次周末,我上午去补习班,回到家后就看到我爸在客厅里看化学,然后我妈给我说:“你学了一上午,你爸也学了一上午,我喊他吃水果喊了两次都没听见。妮儿,你可得好好学习,不能让你爸失望。”从初一到初三,晚上我学到几点,我爸就会陪到几点,一大早又会比我起来得还早给我做早饭。我爸爸对我的付出太多了,而且爸爸的付出和得到的回报是不成正比的。我一说我爸泪点就特别低……

师:希望同学们把我们在这堂课上学到的东西,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我们的写作任务是——

PPT:

为父亲写一篇小传

先采访自己的父亲,还有母亲、祖父、祖母、伯伯、叔叔、姑姑,乃至父親的邻居、还有他的同学、领导和同事等,从而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父亲。然后,在采访的基础上,给自己的父亲写一篇小传。

提示:写前与父亲进行深入交流,记录了解到的人生重要事件。亲自去采访他人,作为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完稿后请父亲过目,提出意见,然后再修改。可以借鉴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些标志时间发展的语句。真实、生动,写出人物的精神。符合人物传记的写作要求,不要写成普通的写人记叙文。

参考篇目:传记:《伟大的悲剧》《(胡适)我的母亲》《五柳先生传》《陈涉世家》……

准传记:《我的早年生活》《邓稼先》《藤野先生》《信客》……

参考短文:统编本八年级上册《学写传记》(电子课文截图)

师:一篇小传,不可能把父亲的一生写尽。着重选择哪些片段,这是生活切片也就是选材的艺术。

六、听课感言

这是初三一轮复习的一堂研讨课,落点是写作。本课设计的思路是:课文学习——社会实践——写作。本课的群文阅读,涉及的课文较多,我的出发点是,围绕“父亲”这个聚合点,选取选材等主要层面,切入文本核心,以读带写。关于换位思考这个环节,安排是否合适呢?教育的现状是:知识与生活脱节,学校与社会割裂,当下与未来失联。基于这样一层考虑,设计这个过渡环节,也是为了避免并校正这种下行的局面。

胡老师对我的设计有所微调,我认为调整得不错,更突出了写作这个落点。

学生的表现不禁让人点赞。我甚至怀疑这些学生是我平时听课所看到的学生吗?他们怎么都像变了个人似的?我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我知道,他们很喜欢这样的课。

结束时,听课老师们自发地鼓起掌来。后来,偶然碰到听过这堂课的老师,闲聊中他们都觉得很有触发。——这个课型,老师们之前还没有见过。还有一个老师给我说,她把这堂课“复制”到了自己的课堂上。看来,反响不错。

(作者单位:山东省鱼台县张黄镇武台中学)

猜你喜欢
背影课文文章
主题:背影里的爱
背影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背影
背影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