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教育中的留守儿童

2019-09-10 18:29钱凤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扶贫安全教育留守儿童

钱凤英

摘 要:目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智”,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把教育扶贫放在首位。可见在精准扶贫教育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关注,同时也使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迎来契机。

关键词:扶贫;留守儿童;安全教育

一、精准扶贫教育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问题。农村大部分村民苦于生计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乡让老一辈照顾。据调查,目前,农村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正处在学前、小学和中学阶段,大部分儿童与老辈居住在一起,老人年事已高,气力日衰,受教育程度偏低,卫生习惯不佳,不重视留守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其养成不讲究卫生、饮食不均衡、作息不规律和不爱运动等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会回家,与孩子一同生活的老人只注重关心留守儿童的吃饭、上学,然而孩子是否遵守纪律、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受到委屈等却不太关注。因此,留守儿童长期的生活、学习、交往与心理问题汇聚在一起,负面情绪无法开释,积极情绪逐渐减少,从而形成懒散行为和孤僻、叛逆、自卑的不良心理。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配合的缺失,学习上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厌学问题,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家校社缺乏有效的监管,部分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不高,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下未准时完成作业,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甚至不及格成了家常便饭,以至于这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最终造成逃学现象。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品德问题。品德的培养,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无比重要的。农村留守儿童最大的痛苦是缺少亲情和父母之爱,最大的问题是怨天怨地,妄自菲薄。由于父母较少打电话给孩子询问生活和学习情况,家人共处时间较少,缺乏交流。孩子与父母逐渐生疏,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内心对父母外出打工充满敌意。因此处于亲情饥渴下长期无助的孩子逐渐自暴自弃,缺少积极乐观、懂得感恩、自立自强、勤奋刻苦等美德品质。

二、精准扶贫教育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家校安全教育不到位。從家庭教育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留守在家跟着老辈等隔代亲人生活的孩子教育和监护基本上鞭长莫及。加之祖辈监护人大多已高龄,心余力绌,安全防范教育易被监护人忽视,多数时间让孩子自己上下学。从学校教育来看,许多学校已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但受办学条件的局限及安全健康教育课时较少,缺乏可行的措施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安全管理和规避风险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面对突发危险事件时缺乏自我保护的安全防护意识。

(二)心理教育方法未普及。儿童六七岁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学习环境的变化使其心理品质发生质的飞跃,到十二三岁正值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时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父母为谋生而远离家乡,为此学校要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教师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家长和心理调节者的角色。大多数学校在资金不足和师资缺乏的情况下,无法为教师提供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学习资料,且心理咨询室也未建立,所以心理教育方法未在当地各学校、教师中普及,也易让孩子陷入不良心理认知的深沟。

(三)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从自然环境看,大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较困难,父母迫于谋生留下孩子独守在家,长期的留守经历使孩子无法享受至亲的关爱,易在学习、生活、安全、品质、心理健康等产生诸多问题。从社会环境看,农村人民民风淳朴,老辈监护人抱有墨守成规的传统思想,难以教导孩子形成均衡饮食、讲究卫生、作息规律等习惯,影响了其健康成长。

三、精准扶贫教育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创新教育精准扶贫模式,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一要建立精准的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档案,落实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安全情况,追踪记录,做到精准帮扶。在有较多留守儿童的学校,组织教师建立留守儿童个案成长记录档案,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信息和学生家庭基本情况。二要建立教育精准大数据服务平台来一对一帮扶农村留守儿童。通过建立精准的留守儿童服务平台,有效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安全情况。

(二)增强精准扶贫教育力度,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加大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扶贫教育力度解决其学习问题。一要加大政策扶持改善留守儿童学习不佳问题,对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同时落实好领导负责制,做到精准扶贫,学校与政府联系,专为留守儿童教育制定章程。二要加大资金支持改善留守儿童辍学问题,教育扶贫的资金来源于国家扶贫下拨的教育经费,但这对留守儿童教育所需资金只是杯水车薪,所以学校可向社会发起募捐筹集资金解决其生活需求。三要加大师资投入来改善留守儿童厌学问题。

(三)稳固精准扶贫教育成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品德问题。精准扶贫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彻底脱贫,稳固精准扶贫教育成效是脱贫的最后环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目前教育界的难题,短期内是无法消除的。学校和社会通过留守儿童档案了解有严重德品缺陷的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生活环境,学校应重点培养其积极乐观、勤奋刻苦、懂得感恩、自立自强的品质。同时,家长应配合学校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作为优先教育的内容,教育其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的艰苦和万般无奈,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综上,精准扶贫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精准扶贫教育的精准帮扶对当地留守儿童教育情况进行了落实,通过教育硬件和软件的精准,将教育扶持一对一地落实到农村留守儿童的身边;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教育扶贫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精准的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及时走访调查、更新留守儿童数据库、分析当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同时还要优化师资队伍,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精准扶贫教育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大繁荣,精准扶贫教育的同时缓解当地经济问题,减少城乡地区水平的差距,从根源上遏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矛头。

参考文献:

[1]吴旭. “文军扶贫”砺初心[N]. 贵州日报,2019-07-22(004).

[2]孙晓东. 让消费扶贫走深走实走远[N]. 贵州日报,2019-07-22(004).

猜你喜欢
扶贫安全教育留守儿童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证监会“扶贫”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