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波 张波 丁海亭
摘要: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之中。战争时期战士在战争中掌握的一些搏斗技巧,在经过缓慢地发展与演化就形成了今天的中国武术!中华武术种类繁多、博大精深:犹如长江黄河,浩浩荡荡,滚滚滔滔。而通背拳更是这璀璨武坛上一朵奇艳的茶花。通背拳中的“劈山”尽显通背的长处及特点。通背拳之葡萄满架六路总手中的劈山有反劈山、左硬劈山、劈搂攉挑、斩首劈山等等,无一不显示通背拳的神韵。本文通过对通背拳中的“劈”为基点,以一点之简介,窥通背拳的神韵之全貌。
关键词:通背拳;武术;劈山
一、通背拳的流源
通背拳流派繁多,拳种丰富,有书面记载的有五行通背、白猿通背、太极通背、活叶通背、六合通背、两翼通背、劈挂通背、祁氏通背等等十数种流派。关于它的起源,更是众说不一。有人说是战国时代孙膑所传,显然很牵强。相传中在战国时期的“鬼谷先生”传道云蒙山中:仿诸猿之栖息、猎食、争斗、求生之法取其精华练习而得。但据目前一些资料记载:山西省洪洞县“太极通背拳”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河北省五猴通背拳,引证明末黄宗羲(1616~1677)在《南雷文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之语。他的儿子黄百家在《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为歌诀作注释为:“通臂,长拳也”。认为通臂在明末已有流传。
那么什么是“通背拳”呢?“通”为通达,“背”是指的脊背。通背既是拳名又是练习的法则,意指练习中力通于背。
二、通背拳的特点及其分析
通背拳虽然流派众多,拳种包罗万象。但其基本特点是一致的。主要表现为:放长击远,大开密合;结构严谨,抑扬顿挫;抡臂立园,直出直入;务须节节贯穿,一气呵成。
下面以通背拳中的“劈”为例,剖析通背拳的拳义及练习方法。
通背拳在中华武坛上独树一帜,而在通背拳中的“劈”更是尽显通背拳的风格与特点。而在劈中最有表现力的当属“劈山”一式了。劈山,即力劈华山意思。是通背拳中最能突显特色的动作招式。劈一招在通背拳中衍生出反劈山、左硬劈山、劈搂攉挑、斩首劈山等等。可见劈的威力。通背拳拳谚中说到:“出手不离面,劈手落三山。”其义可解释为:通背拳出手主要攻击目标为对手的脸部,而三山则是指对手的鼻梁骨、两颊及颈间等最薄弱的部位。劈一式在中华武术中,备受拳师们的青睐。那是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极强的实效性。
从现代科学中的物理学角度来分析通背拳中的劈的打击力度:
众所周知的,在圆周运动中:
F=π2mn2r……①
我们假设通背拳中的抡劈是一个规则的圆周运动,则式中的m为练习者的手掌(或拳头)的质量,n为练习者抡臂的速度,那么r为练习者的手臂长度。由此可见,要想达到理想的击打效果上述几点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下面的压强公式:
P=……②
式中F为①中的F,即为练习者打击对手的力度;A为对手受击面积。可见在同样的力度下,能够减少对手的受击面积,那么受到的伤害必然加重。
三、通背拳的练习方法
上面笔者从圆周运动理论为读者解释了通背拳在抡劈过程中的击打分析。那么如何才能发挥通背拳“力劈华山”般的威力呢?我们就不得不学习再联系通背拳时的一些要领及注意了。
“松”一个字可以说是通背拳最大的特色了,也是练习通背拳的基本要求。手指要松,自然舒展灵活自如。腕部要松,松软如棉,柔和灵便。肘部要松,松肘肩才能沉下来,松肩才能探背,手臂出入时才没有拙力,伸缩、吞吐、含展、收放才能随意而动。肩要松,松肩则可加长臂,也即增大①中的r,增加伤害;臂长则可远击。胸要松,胸送气才能自然下沉,方可稳住重心,下盘才能稳如泰山。腰要松,松腰能够使肢体灵活,挥臂自如,同时提升出拳的速度,即增加①中的n,提升击打的力度。髋关节要松,髋松,步伐才能变幻自如,才能进退有序。放松过程中,才能使人体大部分关节变得灵活,更是放长远击的先决条件;能使气通顺流畅,血液流动畅通无阻,避免出现怒气拙力之病;才能势势相连,节节贯穿,给对手一种穷追不舍的感觉,一气呵成。
其次,在抡劈过程中,要求立抡成园,通过腰力带动手臂。手似铁掌,腕如棉;肘像圆环,臂若鞭。上身中正,不偏不倚,如此方可发力饱满,发力时犹如长江黄河之水,连绵不绝,浩浩蕩荡,好似排山倒海一般。得势是更是仿佛力劈华山一般,令对手败北。力贯指尖,达到一中必伤的效果。同时整个拳势要冷弹脆快,激烈突爆。远能长击,近则冷抽。
四、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参考文献:
[1]薛仪衡,张福生,王华锋.通背拳翻子拳劈挂拳[M].江西科学出版社,1987.
[2]沙俊杰等.沙国政武术经典套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