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匠精神是高校培育人才的营养剂,对于国家、社会以及高校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理论课堂教学、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企合作以及构建网络专属平台等路径将工匠精神植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内涵丰富,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石,更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底蕴。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集知识、技能和创新为一体的劳动者大军。大批的“工匠”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基础和保障。高校以树匠心和育匠人为目的,是助推中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动力。用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思想,在步入社会后必将勤奋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有利于培养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中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的提高,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
(二)有利于社会良好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融入到各行各业中,不仅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作为工匠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承者,大学生是最富有影响力的年轻群体。大学生毕业后進入社会,他们对于工作认真严谨、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耐心专注的思想融入到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都将对社会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推动社会上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良好风尚的形成。并且大学生群体是工匠精神的继承者,同时也是传承者和实践者,更是工匠精神的创新者,他们将带动一部分人去不断强化真本领和创造新业绩,是社会上敬业奉献、吃苦耐劳队伍建设的坚强保障,有助于社会职业道德良好风尚的形成。
(三)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创造创新、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精神品质。第一,工匠精神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工匠精神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服务于社会的目的,而且也能让他们认识到追梦奋斗的同时也是为社会服务的过程。第二,工匠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剔除职业歧视的思想。第三,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脚踏实地和克服浮躁心理;更有利于他们形成做事耐心和严谨的态度。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理论课堂教学融入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优化课程资源的配置。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可以通过实践参观的方式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大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深刻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工匠精神渗入课堂,加强教育引领的作用,把劳模事迹、工匠事迹带进课堂,让新时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劳模中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此外,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大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组织观看或阅读影视作品和新闻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平台中有关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或者通过将工匠精神的思想充分融入文体活动中,例如以小组话剧、讲故事、小品、歌唱、朗诵和舞蹈等多元的形式去展现出工匠精神的思想。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的感染力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对于大学生思想、目标、行为和实践能力层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校可以邀请优秀的企业高管、劳模、工匠精神研究专家和职场精英走进校园开展知识讲座、座谈会与大学生面对面接触,不仅让尊重劳动、知识、技能、人才和创造成为大学生群体的共识,而且能最大程度带动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其次,将工匠精神物化于校舍、植被绿化、雕刻、书写绘画等实物景观中。这不仅有助于工匠文化在校园绽放和传播,更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工匠精神在高校扎根、发展和传承。
(三)加强校企合作
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将工匠精神与理论知识、科学技能和社会现实需求结合。加强校企合作,使学校和企业都充分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通过设立实习和实训基地,充分锻炼大学生个人能力,并依据人才培养规划去制定职业技能的等级认定政策,为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这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企业文化,而且能够在其中获取工作经验。鼓励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与行业企业互动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培养机制,有助于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校企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的转型发展,改变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提前踏入社会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有利于弥补企业人才短缺的现象,更有助于多邻域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四)构建学校网络新媒体平台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知识为基础的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存和生活以及发展进步的“交流工具”,是教育教学管理、师生学习和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学校搭建工匠精神网络专属平台,不仅能推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更能有效地宣传工匠精神的思想。采用慕课和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可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途径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来传播工匠思想,以日刊或周刊的形式定期地发布有关工匠精神中人物事迹、劳模精神、企业精英等信息,为学生打造多渠道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
[2]路珍.工匠精神融入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河南:农家参谋,2017(24):152.
作者简介
李文鸥(1994.02—),女,汉族,籍贯:云南临沧;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