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20:31张雪梅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钟面数数小棒

张雪梅

今天的数学课堂,是体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而在如何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这个环节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一、在数数的过程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数是基础。我们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学生们经历了认识十以内的数字,到认识两位数,一直到认识多位数。在这个认识数的过程中,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真正认识数并掌握数的环节,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数字部分,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自己有几只眼睛,几个手指头,几个扣子,数一数自己有几支铅笔,以及几根小棒……学生一边动口数一数,一边动手摆一摆,在摆一摆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数字的概念,加深了印象。比强化记忆,生硬地数数要有效很多。学生在掌握了而是以内的数字以后,逐渐过渡到引导学生正确数出多位数。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在教学认识多位数时,教材编排数豆子,数糖块等环节,教学中,数学教师指导学生亲自用身边的实物数一数,同时,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充分运用学具计数器,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体会到9添上1是10,99添上1是100,999添上1是1000,9999添上1是10000的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进1是10的道理比较抽象,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拨一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自然化解了难点,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数数的过程,可以说,数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从生活中寻找数字,发现数字,再引导学生所所生动手操作实践,数字才能真正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二、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计算是很重要的知识。而计算恰恰是一部分学生的弱项。往往听到有的家長议论“我家孩子计算题都会做,就是马虎”,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学生计算题错了有马虎的可能,但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学生对计算过程理解不到位,实际上,小学数学的一些算理比较抽象,生硬地背诵记忆计算的过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时候,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就会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把计算的过程摆出来,这就容易多了。

比如: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推位减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小棒摆一摆。在教学9+3时,学生先摆9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从3根小棒里拿出1根小棒,与9根合起来是10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1捆,旁边还剩2根小棒,10根和2根合起来是12根小棒。这样,学生一下子知道9+3=12,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摆一边讲,计算的过程通过摆一摆,讲一讲,学生回忆摆的过程,就理解了计算的过程,特别形象,生动。

退位减法也是这样的,在计算12-9时,引导学生先摆1捆和2根小棒,然后打开1捆小棒,从1捆小棒里拿走9根小棒,剩下1根小棒,剩下的1根小棒和12根小棒里的2根小棒合起来是3根小棒。所以,12-9=3,学生变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然后再回忆摆一摆的过程,变直观为抽象,这样,算理很自然地掌握了。掌握了算理,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准确计算。在计算题的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利用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也就是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善于观察,我们就会从生活中发现很多数学知识,运用生活,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生遍会对数学知识迎刃而解。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在认识人民币的环节,虽然学生们对人民币并不陌生,但真正运用人民币进行换算,恰恰是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组织学生到书店,到文具店去实践,亲自买商品,学生体验了与售货员付钱,找钱,以及换钱的过程,再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学具中的人民币摆一摆,感觉特别有效果。

再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设计了很多数学好玩,动手做的环节,在这些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纸片剪一剪,用不同的形体摆一摆,用尺子量一量,各种各样的动手操作的内容设计,使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产生兴趣,同时不断探究,这样既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培养了探究的能力,更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训练,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然地解决问题。

比如: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小明的一天》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经过的时间,当然,要了解经过的时间,有很多解决的办法。有的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具钟面亲自动手拨一拨。也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活动的钟面,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在钟面上画一画,数一数,对时,分,秒之间的关系逐渐理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制作的钟面拨一拨,自己的作品,学生动手拨的时候也有兴趣。学生拨一拨,想一想,算一算,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体会经过的时间。

再比如: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认识图形周长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图形的周长,用不同的工具量一量图形的一周,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操作的过程,理解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样就很容易化解了解决问题的难点。

德国的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数学教师们,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更有效。

猜你喜欢
钟面数数小棒
怎样借助学生作品更好地认识钟面
爱数数的兔十一
巧移小棒
数数
风车转转转
数一数
摆六边形
画出的“认识”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
数数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