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飞琴
问题聚焦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钟表》的教学,笔者安排了学生动手画钟面这一教学环节,研讨时老师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没必要浪费时间让学生画钟面,只要看看认识认识钟面就行了;而另一种认为通过画钟面,能让学生更具体、更精细、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钟面。
究竟要不要动手画钟面?请看一段教学实录。
实录回放
认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后。
师:同学们,你们除了见过圆形的钟面,还见过其他形状的钟面吗?
生1:我见过正方形的。
生2:我见过长方形的。
生3:我还见过扁扁的、圆形的钟面(椭圆)。
生4:我还见过上面尖尖的,下面尖尖的样子的钟。(平行四边形或菱形)
……
师:你们见过的真多哦,说得也很好,是的,钟面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的,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硬纸板,你能把钟面画在这些不同的硬纸板上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能!”。
接着,老师就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形状各异并标有12个大格的硬纸板,学生迫不及待地立刻动手画起来。这时,老师摆摆手示意让学生暂时停一停,并试探性地发问,实则是启迪那些还不太明白的学生该怎样画钟面。
师:如果让你在钟面上写1到12个数字,你会先写哪个数字?想一想。
学生纷纷举起手来,火候已到。
“好,同学们开始画钟面。”老师一声令下,学生都埋头专心地画着钟面。
……
师:你是怎样写1到12这12个数字的?谁来说说。
生1:先写12。
生2:我也是先写12,因为它在中间。
师:看来12在钟面上是个很特殊的数字。
老师故意指着钟面的正中间即圆心,问:12是写在这儿吗?
学生都表示反对。有的摇手,有的得意地笑着看老师“出了洋相”,还有的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齐声喊着:不对,在上面,上面的中间。
老师佯装明白。
师:哦,是在这吗?
学生异口同声:对。
师:同学们,那其他11个数字怎样写呢?
生1:我从12的这边(12的右边)按1、2、3……顺序写的。
生2:我在12的对面写上6,然后再写其他数字。
生3:老师,我会先把12和6、3和9,对好了,再写其他数字。
师:你再说明白点。
生:我是这样的,先把6和上面的12对齐,然后在这边(钟面的右半边)中间写3,再和3横着对准了写9,然后写1、2、3……其他的数字。
师:你说得真棒,你就是一个钟表小设计师。来,我们看看教室里挂的这些钟是不是这样的?
学生的视线随着教师指认的钟表在移动变换。
师:钟面上的12个数除了按这样的顺序(师用手比划顺时针方向)排列外,其中的12和6是上下对齐,9和3是左右对齐,连起来就好像把钟面分成了一样大的四块,无论是什么形状的钟表,都是这样来设置数字位置的。
生:连起来像“+”一样。
师:你看得真准,说得真好,也很好记,同学们给予掌声!
……
焦点争鸣
《认识钟表》的教学,鲜有人关注到钟面数字设置的特殊性这一点,更是很少有“画钟面”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安排。通过画钟面,学生对钟面的认识更加具体细微,认识也更加准确到位,将肤浅的“视觉钟面”变为亲自“制造钟面”,并把它定格在自己的图纸上,刻录在永远的记忆里。
通过画钟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真正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画钟面”的教学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参与学习,而且增加了学生关于绘画的实践活动,让上肢也参与到学习中,这正是本着动手实践这一理念,深刻学生在活动中对钟表的认识,“眼观得来终觉浅”,看看总不如画画来得深刻。“画钟面”这一教学环节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大好契机,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第二,建立了清晰牢固的“钟面认识”。
认识钟面这一教学环节,往往都是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仅仅停留在视觉这一层面上,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不能“刻骨铭心”,要能顺利地画出钟面,学生必须对钟面有清晰的认识。当学生对钟面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时,在画的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短板”,这时就得对这块“短板”加以“修补”,进行再认识,对钟面的学习就形成螺旋上升,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不断修正知识,直至对钟面有清晰的认识。
第三,为生活中认识钟表联通“高速公路”。
学习《认识钟表》,不仅是让学生会认纸面上的“钟表”,更重要的是为了走进生活,认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各种钟表。信息时代的社会飞速发展,钟表的设计越来越时尚化、艺术化、抽象化,有的甚至隐去了数字,只保留几个关键的点来表示。通过画钟面的学习,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准确把握12、3、6、9这4个特殊数字的关键位置,进而确定其他数字的位置,为生活中认识钟表接通了“高速公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
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学科极其重要的本质之一是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的思想方法,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本节课通过画钟面的教学环节,表面上看是学生在画,实质是学生在找数学中的规律,整个过程都在渗透着数学思维方法。小学数学的教学要站在这一高度,要有远大的目光,决不能满足于会做即时教学时的几个题目或当前的利益,必须着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画钟面”的教学环节,学生首先得仔细观察钟面,若观察不细致,快速扫描一眼钟面,就不能清楚钟面上由哪些要素组成,这些数字又是怎样分布排列的,12个数字中的“牛鼻子”又是谁,是按常规从小到大即从1、2、3一直写到12好还是先确定几个关键数字好等,这些都得观察、动脑筋思考,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学生画钟面的动手操作,才可能有上面12和6、9和3“连起来像‘+一样”的精彩回答,才可能让学生不自觉地感悟到钟面的对称、对应等数学原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画钟面是十分必要的,不仅画出了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而且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endprint
问题聚焦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钟表》的教学,笔者安排了学生动手画钟面这一教学环节,研讨时老师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没必要浪费时间让学生画钟面,只要看看认识认识钟面就行了;而另一种认为通过画钟面,能让学生更具体、更精细、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钟面。
究竟要不要动手画钟面?请看一段教学实录。
实录回放
认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后。
师:同学们,你们除了见过圆形的钟面,还见过其他形状的钟面吗?
生1:我见过正方形的。
生2:我见过长方形的。
生3:我还见过扁扁的、圆形的钟面(椭圆)。
生4:我还见过上面尖尖的,下面尖尖的样子的钟。(平行四边形或菱形)
……
师:你们见过的真多哦,说得也很好,是的,钟面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的,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硬纸板,你能把钟面画在这些不同的硬纸板上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能!”。
接着,老师就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形状各异并标有12个大格的硬纸板,学生迫不及待地立刻动手画起来。这时,老师摆摆手示意让学生暂时停一停,并试探性地发问,实则是启迪那些还不太明白的学生该怎样画钟面。
师:如果让你在钟面上写1到12个数字,你会先写哪个数字?想一想。
学生纷纷举起手来,火候已到。
“好,同学们开始画钟面。”老师一声令下,学生都埋头专心地画着钟面。
……
师:你是怎样写1到12这12个数字的?谁来说说。
生1:先写12。
生2:我也是先写12,因为它在中间。
师:看来12在钟面上是个很特殊的数字。
老师故意指着钟面的正中间即圆心,问:12是写在这儿吗?
学生都表示反对。有的摇手,有的得意地笑着看老师“出了洋相”,还有的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齐声喊着:不对,在上面,上面的中间。
老师佯装明白。
师:哦,是在这吗?
学生异口同声:对。
师:同学们,那其他11个数字怎样写呢?
生1:我从12的这边(12的右边)按1、2、3……顺序写的。
生2:我在12的对面写上6,然后再写其他数字。
生3:老师,我会先把12和6、3和9,对好了,再写其他数字。
师:你再说明白点。
生:我是这样的,先把6和上面的12对齐,然后在这边(钟面的右半边)中间写3,再和3横着对准了写9,然后写1、2、3……其他的数字。
师:你说得真棒,你就是一个钟表小设计师。来,我们看看教室里挂的这些钟是不是这样的?
学生的视线随着教师指认的钟表在移动变换。
师:钟面上的12个数除了按这样的顺序(师用手比划顺时针方向)排列外,其中的12和6是上下对齐,9和3是左右对齐,连起来就好像把钟面分成了一样大的四块,无论是什么形状的钟表,都是这样来设置数字位置的。
生:连起来像“+”一样。
师:你看得真准,说得真好,也很好记,同学们给予掌声!
……
焦点争鸣
《认识钟表》的教学,鲜有人关注到钟面数字设置的特殊性这一点,更是很少有“画钟面”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安排。通过画钟面,学生对钟面的认识更加具体细微,认识也更加准确到位,将肤浅的“视觉钟面”变为亲自“制造钟面”,并把它定格在自己的图纸上,刻录在永远的记忆里。
通过画钟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真正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画钟面”的教学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参与学习,而且增加了学生关于绘画的实践活动,让上肢也参与到学习中,这正是本着动手实践这一理念,深刻学生在活动中对钟表的认识,“眼观得来终觉浅”,看看总不如画画来得深刻。“画钟面”这一教学环节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大好契机,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第二,建立了清晰牢固的“钟面认识”。
认识钟面这一教学环节,往往都是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仅仅停留在视觉这一层面上,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不能“刻骨铭心”,要能顺利地画出钟面,学生必须对钟面有清晰的认识。当学生对钟面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时,在画的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短板”,这时就得对这块“短板”加以“修补”,进行再认识,对钟面的学习就形成螺旋上升,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不断修正知识,直至对钟面有清晰的认识。
第三,为生活中认识钟表联通“高速公路”。
学习《认识钟表》,不仅是让学生会认纸面上的“钟表”,更重要的是为了走进生活,认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各种钟表。信息时代的社会飞速发展,钟表的设计越来越时尚化、艺术化、抽象化,有的甚至隐去了数字,只保留几个关键的点来表示。通过画钟面的学习,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准确把握12、3、6、9这4个特殊数字的关键位置,进而确定其他数字的位置,为生活中认识钟表接通了“高速公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
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学科极其重要的本质之一是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的思想方法,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本节课通过画钟面的教学环节,表面上看是学生在画,实质是学生在找数学中的规律,整个过程都在渗透着数学思维方法。小学数学的教学要站在这一高度,要有远大的目光,决不能满足于会做即时教学时的几个题目或当前的利益,必须着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画钟面”的教学环节,学生首先得仔细观察钟面,若观察不细致,快速扫描一眼钟面,就不能清楚钟面上由哪些要素组成,这些数字又是怎样分布排列的,12个数字中的“牛鼻子”又是谁,是按常规从小到大即从1、2、3一直写到12好还是先确定几个关键数字好等,这些都得观察、动脑筋思考,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学生画钟面的动手操作,才可能有上面12和6、9和3“连起来像‘+一样”的精彩回答,才可能让学生不自觉地感悟到钟面的对称、对应等数学原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画钟面是十分必要的,不仅画出了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而且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endprint
问题聚焦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钟表》的教学,笔者安排了学生动手画钟面这一教学环节,研讨时老师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没必要浪费时间让学生画钟面,只要看看认识认识钟面就行了;而另一种认为通过画钟面,能让学生更具体、更精细、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钟面。
究竟要不要动手画钟面?请看一段教学实录。
实录回放
认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后。
师:同学们,你们除了见过圆形的钟面,还见过其他形状的钟面吗?
生1:我见过正方形的。
生2:我见过长方形的。
生3:我还见过扁扁的、圆形的钟面(椭圆)。
生4:我还见过上面尖尖的,下面尖尖的样子的钟。(平行四边形或菱形)
……
师:你们见过的真多哦,说得也很好,是的,钟面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的,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硬纸板,你能把钟面画在这些不同的硬纸板上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能!”。
接着,老师就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形状各异并标有12个大格的硬纸板,学生迫不及待地立刻动手画起来。这时,老师摆摆手示意让学生暂时停一停,并试探性地发问,实则是启迪那些还不太明白的学生该怎样画钟面。
师:如果让你在钟面上写1到12个数字,你会先写哪个数字?想一想。
学生纷纷举起手来,火候已到。
“好,同学们开始画钟面。”老师一声令下,学生都埋头专心地画着钟面。
……
师:你是怎样写1到12这12个数字的?谁来说说。
生1:先写12。
生2:我也是先写12,因为它在中间。
师:看来12在钟面上是个很特殊的数字。
老师故意指着钟面的正中间即圆心,问:12是写在这儿吗?
学生都表示反对。有的摇手,有的得意地笑着看老师“出了洋相”,还有的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齐声喊着:不对,在上面,上面的中间。
老师佯装明白。
师:哦,是在这吗?
学生异口同声:对。
师:同学们,那其他11个数字怎样写呢?
生1:我从12的这边(12的右边)按1、2、3……顺序写的。
生2:我在12的对面写上6,然后再写其他数字。
生3:老师,我会先把12和6、3和9,对好了,再写其他数字。
师:你再说明白点。
生:我是这样的,先把6和上面的12对齐,然后在这边(钟面的右半边)中间写3,再和3横着对准了写9,然后写1、2、3……其他的数字。
师:你说得真棒,你就是一个钟表小设计师。来,我们看看教室里挂的这些钟是不是这样的?
学生的视线随着教师指认的钟表在移动变换。
师:钟面上的12个数除了按这样的顺序(师用手比划顺时针方向)排列外,其中的12和6是上下对齐,9和3是左右对齐,连起来就好像把钟面分成了一样大的四块,无论是什么形状的钟表,都是这样来设置数字位置的。
生:连起来像“+”一样。
师:你看得真准,说得真好,也很好记,同学们给予掌声!
……
焦点争鸣
《认识钟表》的教学,鲜有人关注到钟面数字设置的特殊性这一点,更是很少有“画钟面”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安排。通过画钟面,学生对钟面的认识更加具体细微,认识也更加准确到位,将肤浅的“视觉钟面”变为亲自“制造钟面”,并把它定格在自己的图纸上,刻录在永远的记忆里。
通过画钟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真正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画钟面”的教学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参与学习,而且增加了学生关于绘画的实践活动,让上肢也参与到学习中,这正是本着动手实践这一理念,深刻学生在活动中对钟表的认识,“眼观得来终觉浅”,看看总不如画画来得深刻。“画钟面”这一教学环节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大好契机,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第二,建立了清晰牢固的“钟面认识”。
认识钟面这一教学环节,往往都是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仅仅停留在视觉这一层面上,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不能“刻骨铭心”,要能顺利地画出钟面,学生必须对钟面有清晰的认识。当学生对钟面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时,在画的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短板”,这时就得对这块“短板”加以“修补”,进行再认识,对钟面的学习就形成螺旋上升,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不断修正知识,直至对钟面有清晰的认识。
第三,为生活中认识钟表联通“高速公路”。
学习《认识钟表》,不仅是让学生会认纸面上的“钟表”,更重要的是为了走进生活,认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各种钟表。信息时代的社会飞速发展,钟表的设计越来越时尚化、艺术化、抽象化,有的甚至隐去了数字,只保留几个关键的点来表示。通过画钟面的学习,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准确把握12、3、6、9这4个特殊数字的关键位置,进而确定其他数字的位置,为生活中认识钟表接通了“高速公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
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学科极其重要的本质之一是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的思想方法,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本节课通过画钟面的教学环节,表面上看是学生在画,实质是学生在找数学中的规律,整个过程都在渗透着数学思维方法。小学数学的教学要站在这一高度,要有远大的目光,决不能满足于会做即时教学时的几个题目或当前的利益,必须着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画钟面”的教学环节,学生首先得仔细观察钟面,若观察不细致,快速扫描一眼钟面,就不能清楚钟面上由哪些要素组成,这些数字又是怎样分布排列的,12个数字中的“牛鼻子”又是谁,是按常规从小到大即从1、2、3一直写到12好还是先确定几个关键数字好等,这些都得观察、动脑筋思考,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学生画钟面的动手操作,才可能有上面12和6、9和3“连起来像‘+一样”的精彩回答,才可能让学生不自觉地感悟到钟面的对称、对应等数学原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画钟面是十分必要的,不仅画出了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而且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