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立国兴邦之本

2019-09-10 07:22余洋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袁绍曹操人才

余洋

摘  要:官渡之战前,袁绍手下谋士成群,智囊云集,然而袁绍愎过而好胜,疑其所不当疑,信其所不当信,亲小人,远贤臣,致使人才大量流失,由强变弱,终致灭亡;曹操则恰好相反,唯才是举,求贤揽才,发挥人才的群体优势,使“势力”和“智力”相依相求,由弱克强。考其原因,乃在于曹操善于用人和袁绍不善用人,说明了“人才是立国兴邦之本”的道理。

关键词:曹操;袁绍;人才;用人之道

姜子牙兴周八百载;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春秋称霸;范蠡、文种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能“三千越甲可吞吴”;张良、陈平辅刘邦,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谋士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们的智谋在统治者立国兴帮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封建社会中,凡有霸王之志的英雄,如果没有一批忠实而智勇双全的人オ,那么在群雄逐鹿的竞争中就必然失败。《三国演义》里的那些富有清醒头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莫不把聚揽人才扩充自己的实力看着是决定竞争胜败的关键因素:像曹操的“吾任天下之智カ,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刘备的“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孙权的“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还有周瑜的“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等等。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袁绍,在他的麾下并不缺乏人才。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具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的雄略气质,囊括天下四州之地。在十常侍专权时,他力主谋杀宦官;在董卓擅权乱政时,他因反对董卓而单骑出逃京城;在群雄讨伐董卓时,他又被其他诸侯公推为盟主。数年之间,豪杰之士多归之,门生故吏遍天下,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辛评、郭图、辛毗、许攸等谋士为之谋略,颜良、文丑、高览、张郃等勇士为之统军,可谓积聚了争夺天下的优势。然而,袁绍并未将这些优势在群雄逐鹿中发挥出来,反而亲手毁掉这些优势。官渡一战最能说明这一点。在这场战争中袁绍充分暴露出其不善用人,甚至迫害人オ的弱点,也正是由于此,直接导致其手下的人才要么弃袁投曹,要么忠君致死,而留下来为他出谋划策的也人心各异,明争暗斗。在小说第22回中,袁绍聚众商议兴兵讨伐曹操,其手下谋士为此展开激烈争论。田丰、审配、沮授、郭图、许攸、荀谌他们的分析都有着极大的片面性和矛盾性,且各固执己见,意见严重分歧,而袁绍不能综合分析做出决断,既不重视自己的劣势,即田丰所分析的“兵起连年,百姓疲惫,仓廪无积”,又忽视了敌人的优势,即沮授所分析“制胜之策,不在强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反而只欣赏自己的优势,采用了许攸、荀谌的“以众克寡、以强攻弱”的片面主张,起兵伐曹,结果损兵折将一一大将颜良、文丑被杀,并与曹军在官渡上形成了军事上的胶着状态。田丰、沮授多次劝谏袁绍,然而袁绍刚愎自用,先后将他们囚入狱中。官渡失败,田丰被迫自刎于狱中;沮授也因忠贞于袁绍,被曹操怒杀;审配、逢纪、辛评、郭图等谋士则相互倾轧,屡进谗言,在关键时刻使田丰、沮授、许攸的妙计未能施展,坐失战略良机。劫乌巢孟德烧粮,至此,袁绍败局已定。

袁绍其人“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外宽”、“好谋”决定了他喜欢折节待士自誉,亦能聚才。“内忌”、“无决”决定了他“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袁绍每次聚众商议决策,帐下谋士往往各抒己见,意见相左,这时袁绍往往“踌躇不决”,优柔寡断,不知取舍,反而经常听信谗言,拒诤怨谏,使得其帐中多谗臣少诤士,内部不能团结一心。荀彧、郭嘉、许攸正是看到这一点离他而去,高览、张郃受谗言陷害被迫临阵倒戈,忠谏之士田丰、沮授未能施展其才智就魂归地府了。对此罗贯中引诗曰:“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曹操攻占冀州后,曾在袁绍墓前回忆过当年两人的一段对话:“昔日吾与本初共起兵时,本初问吾曰:‘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吾问之曰:‘足下意欲若何?’本初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从袁曹的对话中可知绍只知争天下靠地利和兵力,却不知人オ本身就是最活跃的实力,操则看重的是人オ和谋略。二者相比,重地轻人的,失人失地;爱人用才的,得人得地。诸葛亮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这十分准确地概括了人オ的智谋在争霸天下中所起的歷史作用。

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知人善察的曹孟德一领充州牧后,便“招贤纳士”,荀彧来投,操与之谈论兵书战策和安邦定国之道,喜曰:“此吾之子房也。”郭嘉应荀彧之荐,操与之“共论天下之事”,喜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在征乌桓时,郭嘉生病,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致染病,吾心何安?”曹操善待郭嘉,郭嘉也至死忠贞,死后仍留计帮助曹操不动一兵一卒轻取辽东。战官渡本初败绩,操于绍所弃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操左右日:“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日:“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上述无一不体现了曹操的爱オ、借オ、重オ,也只有这样臣下オ会誓死相报,“士为知己者死”,荀氏叔侄、郭嘉、程昱等对曹操及其曹魏事业忠心耿耿,一片赤诚。曹操爱オ,也更会用才。《三国演义》中有17次描写曹操“聚众谋士商议”,自觉地发挥手下谋士的整体功能。遇到决策时,谋士们能精诚合作,齐心协力地为操出谋划策,就算意见分歧时,他们也没有互相攻击,而是服从曹操的最终决定,而曹操也能综合分析对比各种意见,决断最佳对策。就这样,曹操广揽天下人才,发挥群体优势,慢慢由弱小到强大,战败袁绍,统一北方,于是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前提。

袁绍死后,罗贯中引诗叹曰:“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官渡之战前,袁绍手下谋士成群,智囊云集,与曹操相比可谓优势明显,然而袁绍愎过而好胜,疑其所不当疑,信其所不当信,亲小人,远贤臣,致使人才大量流失,由强变弱,终致灭亡;曹操则恰好相反,唯才是举,求贤揽才,发挥人才的群体优势,使“势力”和“智力”相依相求,由弱克强。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罗贯中.三国演义(补正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袁绍曹操人才
心动杀人
心动杀人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山鸡舞镜
眼力与气度
袁绍其实不无能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毛遂自荐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