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2019-09-10 13:24:52王凤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结构人格

王凤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发突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型人 才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就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就要在教育中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可喜的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学校教学工作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素质教育是旨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育活动。而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然要大力推行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创新教育。面向基础教育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内涵的拓展与深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其长大后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全面素质基础。

创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实现这一目标,基础教育必须改革与创新,必须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对立的两回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实施素质教育不进行创新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同时,创新教育决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而另搞一套,必须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3、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利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明显特点,就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所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戰略,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战略部署。其目的就是为知识经济输送具有创造思维和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必须突出创新教育。因此,提出全面实施创新素质教育,这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生活在当今时代,即使是一般的生活、工作,也离不开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说,没有创造能力在现代便无法生存,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享受现代文明。所以,学校教育应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积极主动地抓好创新素质教育,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创新素质教育的素质结构

1、创新素质系统的动力要素: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对于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新的先导,是整个创新素质的发动机,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巨大动力系统。

2、创新素质系统的认知要素: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超越固定的、传统的常态模式而进行的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高级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3、创新素质系统的调节要素:创新人格

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用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便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是人的理想、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信念等方面的有机整合。不同的人格因素,对创新活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良好的人格,会催化和激发创新能力;卑劣的人格,则会压抑和摧残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一旦形成,就会对创新产生持久的、习惯性的影响。

4、创新素质系统的操作要素: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概念、设想、理论、技术、工艺和产品等的一种具有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能力。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创新实践活动的进行,是创新实践活动赖以启动和运转的操作要素。

5、创新素质系统的工具要素:合理的知识结构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总是要依据一定的知识才能实现。因为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先把原有的知识从固定的结构中游离出来,然后在全新的组织中产生全新的系统、全新的知识结构。所谓知识结构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现代心理学认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同化原有知识、概念而形成新观点、新概念。

创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与培养创新人格素质的现实途径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差不多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囊括了进去,因而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如果把某个校园中的人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校园文化就是由这个有机整体所创造、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也同样是由很多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具体来说,校园文化可以视为一个学校的校园人文环境、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师生状况、学习和生活方式、教风学风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素质的现实可行的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创新精神从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溢射出来,让创造性从积极向上、宽松自然的校园氛围中生长出来。这样的"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显然是最符合创新人格素质发展和培养的要求的。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知识结构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18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法大研究生(2019年2期)2019-11-16 00:39:26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改革的策略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研究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5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