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普查结果探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19-09-10 10:39范磊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育因子心理健康

范磊

开展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是学校预防学生心理危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措施。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中职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中职生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的专业手段。为准确把握职一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根据新生心理发展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验(MHT)、心理健康临床症状量表(SCL-90)等测量工具对2018级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工作,分别归纳出详细的学生心理状况综合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和对策。学校探索体验式活动心育模式,壮大心育团队,发展性心育和补救性心育相结合,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家庭、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全面保障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验(MHT)综合报告

(一)调查对象与工具

本次测验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验(MHT),此量表由《智为软件心理管理系统》提供。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验(MHT)是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测查工具之一,作为初级筛查工具具有良好的效度。我校2018级新生中共计1083人参与调查,其中男生556人,占实测人数的97.20%,女生527人,占实测人数的95.99%。由于部分学生没学号,系统数据无法导入,故实测人数较2018级新生实际人数略少。

(二)结果与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验(MHT)从八个方面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分值采用累计积分制,7分以上表示心理因子检出异常。从表 1 中可知,我校学生全量表均值43.65,显示职一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合理水平线上。

综合表2各分量表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统计结果看出,自责倾向占比30.49%,检出率最高;恐怖倾向和身体症状分别占比30.07%、28.72%,居二、三位;然后依次为人际焦虑、过敏倾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检测结果显示中职生容易产生消极评价的错误认知,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同时,孩子在家庭中被长辈过多溺爱,有求必应,导致严重的依赖心理,独立性缺失,性格胆怯,而由于体弱、体质过敏和家庭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中职生容易出现身体症状和焦虑特征。

人际焦虑是中职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接待学生来访的热点之一,也提示我们今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人际交往章节的比例,根据学生需要组织相关主题班会,开展人际交往方面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基于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开学第一周開展了新生入学适应教育讲座,其中也包括了如何调节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个别班级已经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人际交往类主题班会,作为校级公开课全校展示,获得师生的一致认可。

二、心理健康临床症状量表(SCL-90)综合报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心理健康临床症状量表(SCL-90)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全方位了解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程度。

(二)调查结果

由上表可知,受测群体在焦虑、精神病、恐怖、抑郁、强迫症状等五个方面存在问题,后面将针对检出前五位因子,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干预建议。

(三)结果分析与建议

1.综合表3中 SCL-90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总体水平正常者885人,占78.57%;问题较严重(异常)的198人,占21.43%。

2.图1中 SCL-90各因子问题检出率统计看出,依问题的检出率排列,第一位是焦虑,其次是精神病和恐怖,然后依次为抑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躯体化、偏执。下面是针对检出的前五位因子的解释和建议:

(1)焦虑:该因子占比12.94%,状态异常。该类学生比较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该类学生焦虑性比较高,有时会惊恐发作。

(2)精神病性:该因子占比12.63%,反映各种急性症状或精神分裂等特征,状态异常。表明职一新生进入中职学校心里存在很多不满和不甘,对比初三考上普高的同班同学,失落感较强,精神紧张,也可能是对新学校的不适应和对中职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

(3)恐怖:该因子占比12.63%,状态异常。表明职一新生对社交、团体等项目的排斥,也不排除其他精神问题。

(4)抑郁:该因子占比12.39%,状态异常。表明职一新生存在一定的兴趣减退、心境苦闷、情感受挫等一系列问题,需重点关注。

(5)强迫症状:该因子占比12.08%,表明职一新生存在一些无法摆脱但又挥之不去的想法或行为,并为此感到痛苦和焦虑不安。

建议:心理普查和心理测量不能作为判定学生是否具有心理问题的唯一标准,只能是作为评估和诊断的参考。针对上述突出状况,心理教师应及时给予跟踪和反馈,通过一定的心理辅导或治疗以缓解心理紧张和压力;教给学生“合理想象”“腹式呼吸”“肌肉松弛”等放松自我的技术;帮助学生改变因不合理认知而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通过认知疗法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满足学生对爱的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他们进行意志品质训练,培养其挫折容忍力,充分信任他们的潜能,多鼓励和表扬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当然,如果学生心理问题超出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范围,建议及时转介,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三、心理普查数据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以活动体验(互动)模式,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活动体验心育”新模式,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和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心理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心理品质得到提升。学生接受的心理教育不再是传统的说教式,而是转变为活动式学习,如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每学年的5月和11月都举行大型的心理宣传月活动,主要开展活动有:“我爱我(5.25),关注心理健康,从我做起”横幅签名活动;“给心灵喝杯绿茶”经典心理影片赏析;“画我想画”涂鸦活动;“吹出快乐,玩出精彩”大比拼活动;心理拍卖会;心理游园;心理摄影大赛;心理小报设计大赛。活动丰富精彩,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增强校园心理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各班设立心理委员、学生“心语”社团等,定期举办心协干部培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周星期二、四下午活动课,心理教师对社团干部进行“个人心理成长”培训,通过心理游戏、心理故事、心理趣味图、心理实验等途径,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促使他们运用自己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在年级、班级向同学宣传与辅导,充分发挥他们朋辈辅导的作用。

(二)壮大团队,“展补”结合,构建校园心理预警机制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高队伍素质,这是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心理教育和服务平台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心理团队教师要把发展性心理和补救性心理双向结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在进行發展性心理辅导时,注重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相融合,同时在各个年级学生中进行心育渗透,“润心细无声”;第二,专业心理教师通过心理团康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补救性心理辅导注重对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如进行心理普查鉴别、个案咨询、心理问题调适等,缓解学生的心理失衡,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摆脱心理危机。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校园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能力,预防和减少学生意外事件发生,学校心理团队教师从“谁发现”“怎么发现”“发现后怎么办”三方面详细拟定心理预警干预流程,从“六因”“三重”中寻找潜在个案,从“六变”“三托”中过滤高危人群,在学校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全方位保障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构建学校、家庭、企业“三位一体”心育模式

中职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明显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们的目标是走向职场,其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来源就是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而根据笔者常年咨询和调查的结果,每个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中职生背后大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因此,构建学校、家庭、企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从多维度、全方面解决中职生的困惑与疑虑。

心理教师到企业调研,理解企业人才运作机制,掌握企业人才选育用留的动态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心育项目,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将企业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企业用人开设相应的课程,比如在俏迪专班、以纯专班、都市丽人专班开设《广告心理学》《营销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课程。

利用家长学校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如:利用家长会给家长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给家长发放《心理健康教育小贴士》,举行“爱与和谐”亲子活动等,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协助家长或监护人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加强校企心育合作、家校心育真诚沟通,形成“三位一体”心育合力,“织心网”式对中职生采取预防、预警、干预“三预”措施,搭建家-校-企互通互联的桥梁,全方位保证中职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心育因子心理健康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图的齐次因子分解
巧解难题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