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丽
摘 要: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时效性的必由之路。本文以《黄鹤楼送别》一课为例,主要从情境教学模式的内容、理论依据、执行流程、实现条件等方面对小学中高段语文新授课中的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一、情境教学的发展
情境教學的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把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较早提出并在理论上进行探讨的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同志。受国外在语言教学中情境训练的启发,李吉林老师开始了情境教学的探索。李吉林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呆板、烦琐、片面、低效”的局面,于1978年开始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他吸收了我国古代诗词中关于意境说的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逐步形成了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1990年,李吉林老师明确提出了“情境教育”的设想。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当中。
二、情境教学的内容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三、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以生命发展为宗旨的价值观
教学的价值最根本的是生命的价值。情境式教学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去激活学生的生命,唤醒学生的心灵能和老师的心灵互相沟通,和教材内容发生共鸣,将智力的培养与人格的积淀统一于教学之中,不仅有效地激活了课堂,还给学生搭起了挑战教材、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以生活为源泉、以情境为载体发现生命的价值,这对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汲取、改组、整合等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以诱导点拨为手段的教法观
新课程主张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究,构建民主和谐课堂,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围绕“导”字做文章,情境式教学就是在“教”的操作层面上强调诱导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构建,使其潜能的发挥、情操的陶冶、个性的发展都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实现。教师创设情境的针对性、启发性、吸引力直接影响情境式教学的成败与效率,只有科学性、创造性地诱导点拨,才能使学生学得有序,有法,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以探究体验为基础的课程观
情境式教学把“体验探究”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和反省。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情境,同时又鼓励每一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探究能量,他通过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内在期望,使学生学得投入、忘情,甚至达到欲罢不能的学习境地,而这种学习情绪极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兴趣与动力。强调课程不仅仅包括知识,而且包括学生占有和获取知识的自主体验探究过程。
四、情境教学的执行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学生求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学生蕴藏着的学习主动性,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一般来说,激发学习动机,在导入新课时进行,这时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情境教学十分讲究这一环节的掌握,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或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儿童因好奇而学;或描绘画面,呈现形象,产生美感,使儿童因爱美而要学;或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使儿童因探究而要学,或联系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使儿童因贴近生活形成关注而要学;或触及儿童的情绪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使儿童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求知,都能促使儿童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就保证了学生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因而在《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教学中,导入环节我设计了教师口述几个送别场景:母子送别、师生送别、后羿嫦娥送别,这几个场景或触及儿童的情绪领域,或贴近儿童生活而使儿童形成共鸣产生关注而学。
2.营造情境,整体感知
了解大意,初知内容是初读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应当重点训练学生在初读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以估量其阅读价值为主要目的,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时训练学生说课文大意的能力要因文而导,询文定法,使学生不仅知大意,而且学会如何初读课文才能初知大意。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问题“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3.优化情境,精读细品
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情境向儿童展示的是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角色的扮演或是实物的演示,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为儿童理解语言做了认识上的准备,而且是笼罩着情感色彩的认识上的准备。在进入情境后,儿童作为审美主体,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教师引导儿童用他们的眼睛去凝望,用他们的耳朵去倾听,用他们的心灵去体验……在形象的感染中使他们渐渐感受到作品赋予的美。
五、情境教学运用的基本要求
1.情境式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教学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设、分析、理解,调控教学情境的艺术,因此,教师应具备高超的动态调控能力。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在学生,但根本点在教师。没有探究能力的教师决对培养不出又探究能力的学生。运用情境模式教学,教师必须平时注意收集和创制新颖有趣、寓意深刻的教学情境,并加以深刻理解。
2.情境式教学要求教师既“导”又“演”,关键在“导”,对情境不要急于作概括性总结,只作精彩诱导而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进入情境——理解情境——探究情境”的梯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尤其是独创性的见解。力求发现、探究、创造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成为现实。
3.情境式教学在强调自主探究精神、优化整体素质、培养创造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果这种优势能够结合活动教学、生活化教学、生命教育等教学方法并加以综合运用的话将会显示出更为强大的活力与生机。
总之,情境教学则针对学生思维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促使学生合理地使用大脑,且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审美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因此,将情境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更是新课程改革的召唤!
【参考文献】
吴永梅.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20):131-131.
佚名.基于问题学习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