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初中法治课的教学模式

2019-09-10 16:58王会文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王会文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道德精华,体现了当代社会时代主流价值观,并支配和引领着其他价值观,与此同时,也是我国全体公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推进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创新家庭、社会教育和学校多方相结合的形式,制定和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学效率。初中生是祖国之未来,社会之栋梁,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纵观古今,这个年龄段正是人生中最具有激情富有理想的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初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法治课;方式;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是推进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课堂同学们能了解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及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当代青少年而言,想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得将其与日常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要把价值观的影响扩大到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本学期,学校政治研究小组积极开展了多种课题研究活动,与此同时,还制定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模式的相关课题,其中涉及对部分学生、家长、在校教师及领导进行的访问交流,交流中多数内容是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随后研究小组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认真分析,找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对其进行了以下归纳:

(一)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程度较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事例缺乏生活性

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学生存在根本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价值及其作用,更有甚者,急功近利,崇洋媚外,过度崇拜和追求外国文化,以权、钱、位作为人生目标。初中某一教材中出现过类似“初中生出国体验生活”事例,许多城市的初中生也从未开展过此类活动,更不用说是农村的初中生了。这就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的实用性降低,并且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事例对于城市的初中生来说更加熟悉,对于一些农村初中生来说,反而更难理解和体会,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源是因为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许多偏远地区的初中生没见过地铁动车,而城市的初中生出国旅游成为平常。教材中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相关工作人员在编纂教材过程中没有考虑目前我国城乡发展的现状。

(二)初中相关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师素质亟待提升

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堂中,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堂的主力军。但是,目前初中相关授课教师师资队伍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授课教师的年龄结构失调、平均年龄偏大、缺少高学历人才、专业不对口、城乡教师整体素质差距较大,教学的主力军年龄大约在45~50岁,师范类非政治、法律毕业的还达不到整体师资的50%,这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资队伍的非专业性。经过国家及学校的努力,将近70%的初中道德和法治授课教师的第一学历得到提升,但高端人才仍然屈指可数,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比较发达的区域,直接造成初中道德和法治授课教师的人才稀少,与此同时,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高级职称等优秀师资也主要集中在城市比较发达的区域,当前这种城乡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师的师资情况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的实际效果,也影响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公平。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方式与实践

一事物进入另一事物中,经过衔接达到所需要的目标叫作融入,对于人来说,融入指的是精神上的接纳和融合。本文所述的“融入”是国家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具体而言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课程相融合,以此编写法治教材和教授初中思想道德。目的是让广大学生自觉运用、正确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实践指导,通过实践深化理解,最后达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身心相融入的目的。

(一)制订与完善生活化教材,教材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教学中最直接最主要的教学育人载体就是教材,教材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能有效融入初中道德和法治课中,所以对于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相关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势必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要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材事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自我体验、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由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比较特殊,这就要求教材编纂人员在教材的编纂、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知识的创新性、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和事例编排的生活性。

(二)提升相关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力军、指导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和法治课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应做到全面且透彻的理解,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素养,增强科学修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在融入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反思,重视整合各个方面的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具备授课技能,授课技能主要包括对课程内容的组织和选择、对目标的解读、对课程合理的决策能力及课程情景的识别;其次,要提高专业性,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对于教育科研来说,要求有宽容、开放、民主的专业态度,敢于承担责任,在教学时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

(三)重校风建设,提高学生的融合意识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也是教学育人的主要场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融合,校风建设十分重要。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能给学生建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受良好校风的熏陶,再加上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育,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势必会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校风建设首先应以实体建设为根本,校方可以从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入手,布置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图画,重视学校的标志性元素,如校服、校牌、校徽、校歌等在日常生活中对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以无形的精神为根本,校方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增强两者的有效融入,校园文化是整个学校价值追求的体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模式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初中生是朝气蓬勃的,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个群体的精神文明素养都代表了社会文明程度,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初中生从理论转化成实践还需一个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促使祖国新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