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芳
正读一年级的儿子初学拼音的那段日子,一个a的四个声调,儿子读一晚仍旧还是读错,虽然身边不少人都说“孩子学拼音就是很困难,不会读都是正常现象”,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读得流畅,我终究不能接受儿子学起来的“笨”“慢”,所以几近崩溃,甚至一度怀疑过儿子的智商问题。连续几晚的认真练习无果后,我也在每天的情绪狂躁中筋疲力尽,“算了,随他去吧”。想不到的是,就在我接下来的“不闻不问”中,奇迹发生了。
两天后,端着书本的儿子向我大喊“我会读了”的时候,他眼睛里迸发出的那道光亮,透着极大欢喜却又似隐隐藏着一抹小心,他在情不自禁的兴奋欢畅中,居然还在想着我的感受,小小心灵的不确定让他如此渴望我的回应。我暗自欣喜的心,瞬间感到丝丝痛楚。这些日子,我都做了什么?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我只顾自己心情,却忽略了他的心灵感受;我只求好的结果,却忽视了他的现有能力;我用大人的标准来界定难易,却早已忘记他只是个孩子。
深深的反思让我意识到,任何一种学习都是需要一个接受理解内化的过程,成长亦是如此,它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成长之路漫漫,这是一场终点目不可及的馬拉松,比的是孩子的实力,拼的也是家长的耐力,或许“等待”才是作为家长或教育者的我们在孩子成长之路上最该有的模样。“等待”,也是教育的一种美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