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敬丰 吴华
小学数学计算中的有些算理,成人看来非常简单,可在小学生眼里,却没有那么轻松。作为老师,我们不妨多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为他们掌握知识做好无缝对接。
“数”与“形”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两条主线。在计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数”的问题用“形”来直观描述,以“形”究“数”。例如,分数乘分数的学习,许多学生对此只是停留于算法机械的记忆与模仿:分母和分母相乘做分母,分子和分子相乘做分子。计算正确率也很高,怎样让学生真正懂得这样算的道理?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算式的意义,画出线段图、面积图等多种直观图看出结果,再借助图理解结果中分母(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分子(阴影所占的份数)的由来。由于分数本身比较抽象,分数乘分数更加抽象,所以,仅仅画一次图,学生还不可能真正理解算理。要多进行画图、观察活动,通过图与式的比较、分析,让学生渐渐悟出算法背后的道理,还可要求学生看着算式在头脑中构图,想象、理解算理。
小学阶段运算能力的形成,既是知识、技能的习得过程,更是思维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基础上构建算法,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尤其是数学化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提供基礎性的核心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