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宽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所学的学科有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实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学习体育的热情就不言容易!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体育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实际进行教学,加上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了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被泯灭,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及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而合理地选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锻炼的教学内容,认真编写教学设计,精心组织教学,确实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欲望,点燃学生主动锻炼的热情,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一、把握兴趣教学法的精神实质
兴趣就是指兴致,是对事物表现出的关心或者喜爱的情绪。兴趣教学法就是指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人们希望能够认识某样东西或是参加某一项活动的心理动向。一旦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锻炼,使学生产生紧张而又兴奋的心理变化,这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手段的一种学习方式,只有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良好的体验,乐于从事体育活动,才能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与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各种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手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甚至是被动式的参加体育运动的授课形式,如:传统的体育课准备活动,教师总是一味的组织学生绕着操场慢跑或一如不变的徒手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深感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兴趣点降低。为了改变这一困境,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绕“8字”形跑、穿梭跑、跳绳跑等,又如:在恢复整理部分,教师可改变以往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进行肌肉放松、上下肢放松等单一乏味的放松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借助音乐节奏进行静力性放松、瑜伽放松等方式,如此一来,不仅激活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形成了一种你争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达到了热身的目的。
(二)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生对学习兴趣度如何,与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及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等不可避免地降低学生学习体育的兴奋点,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体育、“害怕”体育课等现象,这将给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和学习情绪,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是与新课程倡导的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相违背。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如:选择具有新颖性的趣味游戏或民间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操、花样跳绳、飞盘、呼啦圈等等,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练习的热情,而且使小学生感受到了体育魅力带来的学习情趣,对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起到了不可预估的作用。
(三)有效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体育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之理念,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学习基础等实际出发,尊重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借助体育独有的育人功能,不断挖掘符合学生运动需求且学生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例如:投掷沙包比赛、“炸碉堡”、抢渡“大渡河”、“长江与黄河”及“运球接力”等游戏练习,这种集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于一体的练习形式,不仅能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更主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生勇于参与、善于合作、敢于挑战的良好心理,让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体验,提升了小学生的合作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往往不考虑学生个性需求,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受到抑制,兴趣爱好得不到培养,学习潜能得不到挖掘,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升学习能力。
(一)情境导入式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变化、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设置不同情境,更好地吸引学生加入到体育活动中,由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爱好程度,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进行快速跑教学时,教师以著名短跑运动员苏炳添为例,从他的成长经历讲起,一直到他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田径比赛上,以9秒92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感人事迹,以此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向优秀运动员学习他们那种天道酬勤、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优秀品质,进而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让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体育带来的魅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游戏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具有爱玩、好动、活泼可爱等特点,采用具有娱乐性、价值性的游戏法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欲望,较好地达成体育学习目的。为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科学撰写教学设计,认真备好每节课,采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内容,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游戏中来,充分享受到游戏带来的锻炼价值。例如:为了提高学生跳跃能力,教师在立定跳远练习中,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连续练习三次后,第二个同学再从第一位同学的落脚点处进行起跳练习,以此类推,最后以小组所有成员跳跃的长度作为总成绩,跳的最远的小组为胜,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热情与斗志,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心理引导式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经常会出现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抵触、叛逆等不良行为。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课堂教学及时疏导、引导,并通过举办一些趣味性、合作性及新颖性较强的运动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合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与同学和谐相处及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出现跨越失败时,要敢于面对困难,挑战自我,树立不断向更高目标挑战的思想;在进行篮球比赛时,要引导学生在发挥个人技术的基础上,要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要打整体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培养学生敢于拼搏、积极向上以及乐观顽强等体育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兴趣小组式教学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体育教师能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小学生兴趣或爱好组成兴趣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支持,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等目的。例如: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很多小学生对学习街舞具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可将这些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然后通过观看录像、图片及教师的传授等形式,引导学生练习、交流,不仅能达到取长补短之效,还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等目的,教学效果不言而易。在球类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组合成小組进行教学,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较快地掌握运动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优化教学手段,尽可能地释放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并通过持之以恒的主动锻炼,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冯遵章.浅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9).
[2]黄家荣.加强激趣教学激发学习兴趣[J].新课程导学,2018(11).
[3]张勇.诱导练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教师,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