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摘要:中职生三年是青少年从心理、性格、身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特殊时期。中职生,尤其是以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为专业的学生深受着竞技体育对他们综合发展的影响。因此,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谈一谈竞技体育对中职生带来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竞技;体育;中职;影响
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全面素质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课程之一。中职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高峰期,而竞技体育对发展中职生的社会性格,改善心理素质以及强健学生身体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伊犁州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训练时长为4-5个小时,包括早操和下午的专业训练。寒暑假基本上在学校全天集训,训练时长达8个小时。比赛之前,根据运动员情况可能会增加训练。
大部分学生、家长直接感受到的变化是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好。追求健康是体育运动的首要目标,进行长期体育训练,他们会发现,体育训练、竞技比赛,在增强中职生体魄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和改变了他们的性格。
作为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师,结合本人十年以来工作上跟学生接触以及观察学生的身体、心理上的变化和回想学生时期自己性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改变,谈一谈现代社会的中职体育水生在长期体育训练之下,在心理、性格以及健康方面发生的一些变化。
一、心理方面的影响
中职体育生每天进行体育专业训练,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体育训练不仅能改变肌肉,也能改变大脑,影响每一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
(一)对抗抑郁
中职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时期,其自身人格,心理素质,承受能力都尚未健全。尤其是新生班的学生,面对每天的强度运动训练以及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往往容易产生抑郁症状。
體育锻炼可以防止或减轻抑郁症状,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一样,体育锻炼成为了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方法。神经生物学机制解释,体育锻炼过程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调节抑郁症状和心境的变化,心理机制的解释是通过改进掌控性而提升自我价值,改善自尊。而体育运动员在训练时,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大多数动作需要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帮助才能完成。长期训练,队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加,自然而然,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队员之间的感情会不断增进,逐渐会打破自封闭的心理症状,缓解和消除其他方面给他们带来的压力,降低他们焦虑的心理程度,便有助于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抗拒挫折
中职体校学生每天早上都需要早起上操,所以就算家离学校近,也需要住校。大部分学生开始中职学习是第一次离家,而现代社会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的抗拒挫折的能力逐渐减弱。许多中职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将不知所措。好朋友之间关系突然变得不好等小小的问题都会困惑他们很久,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无精打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训练,多出去参加比赛,经历多次失败,多次体验失败后所产生的挫败感之后,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也会随之改变。比如,每一场比赛,冠军只有一个,有些学生,参加完比赛回来,因没发挥好,没得到自己满意的成绩而对自己感到失望,心慌,眼前一片迷茫。但经历多了,每一次的失败会磨炼出他们抗拒挫败的能力。久而久之,中职生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努力调整好心态,累计经验,鼓励自己下一次争取最好的成绩。
二、性格方面的影响
在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师教练员观察学生多年会发现,参加竞技体育运动对于学生性格的培养和完善具有较大的作用。
篮球,除了要求自己投篮的准确性外,更强调灵活机智,敢打敢拼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排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也要求队员有高度的团队意识。这些项目对中职生大局意思、战略思维的养成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帮助中职生逐步改变孤僻的习性,变得善于跟人沟通;拳击、摔跤、散打等运动项目能克服中职生心理问题,比如怕摔跌等胆怯心理,长期训练,中职生逐渐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克服学习、生活、训练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因此,中职生坚持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已有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塑造良好的性格。
三、健康方面的影响
(一)健美的体型方面
不同体育项目的学生,身体上各部分的肌肉的使用程度不同,体型也各不相同。比如,体操运动员的肩、臂、胸肌发达;篮球、排球运动员身材苗条,腿部肌肉发达;柔道、举重运动员身体粗壮,胸部肌肉发达;摔跤运动员
(二)强健身体方面
中职体育学生长期训练,可以使他们的呼吸肌功能增强,胸围,肺活量增大。长期坚持,学生心肌的收缩能力会慢慢增强,脉搏的输出量也会相应增大,充分保证身体器官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长期坚持,还可以提高学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敏锐性。因为体育锻炼能改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力,使人的反应速度,动作的准确程度和肌体内协调能力得到提高。
四、总结
竞技体育对中职生的心理、性格、健康产生正面的影响。我们应该重视中职生的体育训练以及竞技比赛,使他们通过训练、比赛来更进一步的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增强自信与自尊,使他们能够得到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延林,王志庆,姚家新,吉承恕,戴群,金亚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认知、焦虑、抑郁和自我概念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4(05).
[2]倪奇,颜军,刘飞.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群体研究,2017(08).
[3]李训锦.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应影响[J].家庭生活指南,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