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岩
【摘 要】我们知道,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主要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所以,课堂是师生“教”和“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是,就这40分钟,有时也会出现许多“无效课堂”或者“低效课堂”,课堂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没有实现预设的课堂效率。那么,基层教师怎么做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巧妙导入过渡,激发学习兴趣
不管是什么课堂,首先都要导入新课,如果教师的导入比较新颖有趣,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因为它丰富的语言特色和感性的语言情感,对教师的课堂导入要求更高。可以说,有趣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丰富课堂模式,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我们的导入以质疑引入,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果以诗词引入,则会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果以故事引入,则会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例如,在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窃读记》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窃”是什么意思吗?大家都知道,“窃”是“偷”的意思。我们听说过偷鸡、偷牛、偷钱、偷东西等,但是你听说过“偷读”吗?听到我这样问,学生纳闷了,随之带着疑惑的眼神摇摇头。看到这,我将课题板书到黑板上,又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我想知道是谁窃读?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为什么窃读?看到学生急切的眼神,我随机引入: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Please open your book.(请打开课本吧)听到这,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开始读课文,都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其次,在上《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时,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引入,使学生既感受到古诗词之美,又对即将新学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温馨鼓励评价,营造轻松氛围
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和鼓励。殊不知,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课堂氛围的轻松,而且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虽然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一直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它是学生获得教师反馈评价的方式,也是学生自我肯定的信心之源。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技巧,把评价语言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让它成为学生思维的导航仪,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学习。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学生会喜欢教师,从而喜欢教师的课,课堂上会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教或者学,心情怎能不愉悦呢?只要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如,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针对学生的朗读和交流,我给予他们鼓励性的评价:“你的朗读很出色,感情充沛,声音响亮,只要给你一个展示的平台,你完全可以当小主持人。相信自己一定会更好。”“你的回答虽然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但那是你思考和感悟的结果,我们的学习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老师提醒一下,我支持质疑的精神,但是不能相差深远。”就是这样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既委婉地指出了不足,又肯定了优点,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会更加积极。课堂气氛愉悦、民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飞速发展和普及,不仅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也进入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语文课堂,文字性的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易产生厌倦感。如果让信息技术融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些知识点,单靠教师的讲解和举例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一些形象具体的素材展示才能辅助理解,这就需要信息技术的融入和帮助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因为这是一篇推理性较强的课文,有点枯燥乏味,不像故事性的课文,学生不太感兴趣。对伽利略质疑、反复试验、公开试验的过程是课文的重难点,学生却根本无法切身体会到主人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尤其是做试验的过程。这时候,如果用信息技术中的演示功能,或者搜集相关的试验视频资料,慢节奏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两个铁球落地的过程和结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伽利略为什么质疑,他做试验需要多大的勇气以及试验成功对那些反对者的抨击。
四、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不管教师的教学方法多么艺术,教学设备多么先进,如果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那他对学习也就如同嚼蜡,既没有动力,也没有意义。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样,他学习起来就有了目的。同时,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去搜集资料,才会认真倾听,努力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如果一个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状态“被迫学习”,那么他坐在教室就学不到什么。所以,我们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因为它是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故事性较强,学生很感兴趣,教师只是在关键点提示点拨一下即可。于是,我先布置学生读原著,搜集了解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背景,然后出示几个问题,让他们边读边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借箭需要哪些条件?借箭成功了吗等问题。其实只要解决了这几个问题,课文的主旨思想也就跃然纸上,根本不需要我过多讲解了。这一课,由于学生预习得比较扎实,所以课堂上的交流是精彩迭起,从人物分析到天象观测,从个人推理到自然规律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分享交流的结果超过了我之前的预设,大大超出了课文的预设目标。所以,我们上课要灵活多变,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教师逐字逐段地去讲解,重在培养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起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五、豐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所有的课文,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故事小说,都采用一种方法去导入、过渡、总结,那么会显得牵强生硬;如果我们的课堂总是以一种模式授课,长期以来,学生会厌倦,课堂效率也会低下。所以,我们要根据课文的题材和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对于诗歌散文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感情诵读去理解感悟,不需要过度分析讲解,正如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说明类的文章,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文提纲,然后再围绕提纲理解课文,掌握基本说明的方法即可。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故事小说类文章,则要放手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通过资料的辅助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如,我们熟悉的《景阳冈》一课,如果像散文那样反复去读,从读中悟,学生是很难理解的。相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分析去理解,这样才能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的。所以,课堂教学模式不应该是“千课一式”,而应该是“一课一法”,这样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课堂自然会精彩纷呈,效果自然会与众不同。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只要我们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培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