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业深度参与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9-09-10 11:22孟凡卓
辽宁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县域旅游业深度

孟凡卓

〔内容提要〕农业深度参与旅游业是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县域农业深度参与旅游业衍生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这两个新兴业态,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本文对县域农业深度参与旅游业的主要形式进行对比,指出发展农业深度参与旅游业应遵循的原则,归纳农业深度参与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为农业深度参与旅游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县域农业旅游业

一、县域农业深度参与旅游业的主要形式

(一)观光旅游型

观光旅游型是农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业的服务相融合的体现,是县域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旅游形式。观光旅游型最核心的行为就是“审美”,这种“审美”使不同层次的文化水平、生活阅历、价值取向都不会排斥。而且,旅游成本相对低廉,大多数消费者都可接受,因此也是游客最多、景点最多的一种旅游形式。

(二)休闲旅游型

休闲旅游型是农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业的服务相融合的体现,分为休闲娱乐型旅游和康体疗养型旅游两种模式。休闲娱乐型旅游是缓解人们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能使精神和身体高度放松的旅游模式。现阶段的县域休闲娱乐型旅游多为农家乐或者水果采摘等活动。既能放松身心、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参加务农活动,给城市居民新的劳动体验。康体疗养型旅游是以养生度假为核心,凭借健康环境、养生资源开展的一种旅游模式。县域康体疗养型旅游多是以温泉小镇的形式为主,如隆化热河温泉小镇,该小镇依托良好的水质、交通便利等良好的温泉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温泉民宿、温泉水上活动等项目,满足了游客的温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带动温泉小镇的经济发展。

二、农业深度参与旅游业坚持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县域地区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就是因为开发程度比城市少,纯自然景观相对较多,因此县域农业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树立“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在经济发达的县域城市,要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发展休闲旅游时可加入植树的活动,既新颖又可以保护环境。在经济欠发达的县域城市,就要多呼吁群众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决反对盲目开发,要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辅,可持续的发展乡村旅游。

(二)因地制宜原则

县级地区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社会经济方面都会与城市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依托本地區独有的自然环境或者不同的民俗风情、独特的建筑等资源条件来开发旅游行业。从“城市一小时圈”的地理位置来看,可在道路两边建设相应的建筑或者种植鲜花,游客在行驶的途中便能得到视觉满足。从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来看,可根据自己的民族风俗开展不同的节日活动,如傣族的泼水节、满族的祭祀活动等。从沿海地区来看,因其空气湿润以及适宜的温度,可举行沙滩派对等活动。再根据每个地区的经济条件,依次开发,从点到线再到面,形成独特的旅游圈。

(三)坚持创新的原则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而且县域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实力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为了避免开发同质化的产品,应该坚持创新的原则,开发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旅游项目。不要生搬硬套,把其他地方的旅游项目或者产品拿过来,要创新思路。如果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从技术创新入手,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竞争力;如果是依托自然环境,可从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出发,建立一个能够吸引并取悦游客的生态环境,提高竞争力。

三、农业深度参与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过于单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超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8000亿元,和往年相比营业收入在上升,但是好多县域城市旅游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甚至完全雷同。一方面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只有少部分的县域城市有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而缺乏新意的产品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遍地开花、一哄而起”的现象严重。在同一地区发展相同或者类似的产品会形成相互竞争,不利于全镇的整体规划与发展,使其他类型休闲农业产业模式的发展动力也大大受限,进而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二)乡村服务质量难达到游客需求

乡村服务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指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县域乡村旅游来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一方面是供水、供电、安全、通信等。由于县域地处偏僻,甚至有些地方还四面环山,导致无线覆盖不全面,手机信号较弱,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餐饮及公共卫生等方面无法达到城市游客的要求。除此之外,没有足够大的停车场也会给游客游玩造成困扰,致使游客入住率和重游率下降。软件设施指的是服务水平。因为地区的因素,服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服务培训,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不能满足游客所有的需求,进而制约县域旅游的发展。

(三)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刻

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同样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乡村文化内涵建设主要包括乡村特色文化和地域民俗两部分。在乡村特色文化方面,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刻,每个县域城市都有自己的史料可挖掘,但缺乏专业的团队进行梳理。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利用率不高,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整体来说,乡村特色文化并没有完全和乡村旅游相融合。在地域民俗方面,由于开发者只追求眼前利益,把原滋原味的地域民俗变成了商品,这种不合理的商业化运作,对当地的文化遗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还有开发者为了打造统一的民俗村,强行建设一排排一模一样的住房,破坏了地域民俗应有的独有特色,反而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觉。

(四)过度追求城市化

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就在于其不同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但从县域本身来看,既有乡村的民俗风情,又有城市的生活环境。发展县域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去农化”倾向。从建筑上来说,县域已经和城市差距不大,传统的乡村古屋已经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高楼。从生活习惯上来说,县域周边地区有一少部分人进行农耕,但大多数的人们都和城市上班族生活習惯相同。而且,现在县域发展乡村旅游盲目追求城镇化、洋化、高档化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得乡村旅游变得生硬,与乡村旅游的主题不符,再加之接待设施的大规模高强度建设,以生态、绿色为核心的吸引力逐渐弱化。

四、农业深度参与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产品类型,优化产业结构

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观光农业向与休闲农业、乡村度假三者并存的阶段发展,现阶段发展更注重体验的一种旅游形式。因此,为了更好满足游客的需求和吸引游客的眼球,就应不断地创新产品类型,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特色,把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旅游项目的运作者也应该转变营销理念,摆脱传统思想,发展以增进旅游体验水平为导向,满足消费者意愿的新模式。另外,还要顾及县域的整体规划和布局,避免“复制粘贴”现象发生。一方面,要培养专业型高层次人才,运用他们的专业眼光和前卫的思想,为县域城市做整体规划并创造新型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发展全域旅游产业链,在全域内避免雷同,要以体验旅游为主,观光、休闲相结合,准确定位客户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客户的所需,创造不同类型的旅游形式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服务质量

县域应分别从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两方面入手,提升乡村服务质量。硬件设施方面,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对于游客而言,大到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小到厕所等卫生建设都是游客安心游玩的基础。厕所是基础建设中最重要一个环节,因此要重点注重厕所的卫生、环境,同时也要改善水电结构,积极解决游客过多带来的供水供电问题,合理开发停车场,解决游客停车问题。对于部分有条件的乡村,尽量提供无线WiFi覆盖等。软件设施方面,招聘年龄适当的员工,在员工上岗前要进行专业的服务培训,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最后通过考核者才可以上岗,平时也要有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服务,让游客满意。

(三)深度挖掘县域文化内涵,提升主题地位

县域独特的地理优势,山美、水美、景美是吸引大多数游客前来游玩的主要因素,但为了更好地留住游客,必须还要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内涵,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旅游发展主题。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应从乡村特色文化和地域民俗两方面出发,在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方面,要深度挖掘每个县域城市的传统文化,并请专业的团队进行梳理,寻找最能代表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并运用到旅游项目中。一方面,以乡愁为主题。乡愁是现在70后和80后还有更为年长的群体最为触动的词语,这对他们来说,乡愁不仅是怀念的童年和想念的家乡,更是对青春的总结和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以本地特有的名胜古迹为依托。如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肯定会吸引很多热爱攀岩的游客前往,可以在山下打造一个以冒险为主题的景点。在发展地域民俗方面,一是要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呼吁游客禁止在景区建筑上乱写乱画。二是要保留地域民俗的独特性,近年出现一个新兴行业,即民宿。民宿是体现地域民俗的一种独特方式,打造精品民宿,不仅可以体现民俗文化的独特性,还可以让游客宾至于归,流连忘返。三是把各地独特的民俗习惯融入到旅游当中,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满族的祭祀等。

(四)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打好乡村牌

游客能选择县域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因为有不同于城市的生态环境,还有不同于农村的卫生环境。因此,要遵循县域乡村发展规律,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方向,适当的开发旅游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着重发展生态环境和乡风建设,不应过度追求城市化,生活习惯上也要适当的发展农耕文化。农耕是发展之本,要传承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建筑方面要顺应乡村发展,尽量保留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观,不独树一帜,破坏整体美感。乡村发展方面要多听居民意见,与外来游客比其更了解家乡,并且对家乡更有感情,因此也更容易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弘扬乡土文化。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猜你喜欢
县域旅游业深度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