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涵
摘要:《南方与北方》 是盖斯凯尔夫人以英国北部的工业城市米尔顿为主要背景所创作的又一部工业题材小说。本文作者发现,该小说不仅描写了米尔顿的黑暗一面,还包括了其光明一面;除此之外,最后通过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建构一个和谐城市的渴望。因此,本文试从城市理论入手,来分析小说中的工业城市观。
关键词:工业革命;城市;米尔顿;盖斯凯尔夫人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1-0012-03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作为生活在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作家对工业革命的进程以及城市有着特殊的关注。她的小说创作背景也大多设置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主要描写城市里人们大众的生活状态以及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南方与北方》(1855)作为其代表作之一,是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跟随父母由南方风景如画的赫尔斯通迁到北方工業城市米尔顿为叙事线索,详细描写米尔顿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城市问题的工业题材小说。前人对于该小说的研究主要从女性主义,生态批评,伦理学,二元对立等角度对小说文本进行解读,却很少有学者从城市的角度出发,来描写当时人们对于他们所生活的城市的看法。因此本文试图以城市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有关城市作品来探讨工业之城米尔顿。
1 米尔顿——黑暗之城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展的如火如荼。米尔顿作为以棉纺织业而闻名的工业城市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但与此同时各种城市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米尔顿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当女主人公玛格丽特跟随父母搬迁到米尔顿后,城市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如此的脏乱不堪。当“十一月的黄蒙蒙的浓雾来了”(盖斯凯尔101)的时候,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竟然是工厂排放出来的烟雾。这些黑烟使得他们一天不得不洗好几次手,窗帘也再没办法像在赫尔斯通时那样挂上一个月而不显得肮脏。不过正如厂主桑顿先生所说,虽然议会已经命令厂主“烧掉自己的烟”(盖斯凯尔128),但是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大机器的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自然被人们所忽略。由此可以看出,工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米尔顿林立的烟囱“就好像利物浦码头上桅杆林立”(钱乘旦115);放眼过去,每一寸米尔顿的土地上都是烟囱和蒸汽机。
除了环境污染,米尔顿恶劣的工厂环境也严重影响着工人们的健康。贝西·希金斯作为玛格丽特在米尔顿最先结识的工人朋友,由于长期在车间工作,绒毛严重影响了她的健康状况。正如她对玛格丽特所描述的那样:“梳棉的时候,从棉花上飞起来的一小块一小块棉花。它们充满了空中,看起来象一片纤细的白灰尘。人家说这种白灰尘缠绕着肺,把肺越裹越紧。不管怎样,在梳棉间里干活儿的人有许多全成了废人,吐血、咳嗽,就因为他们给绒毛伤害了”(盖斯凯尔160)。从贝西的话中可以看出,她并不是唯一一个健康受到影响的工人。不可否认,机械化的生产模式的确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对于一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工厂主来说,工人们的健康问题则显得无足轻重。尽管有的厂主乐意装一只把灰尘吹走的大轮子,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因此工人们不得不在这种恶劣的工厂环境下辛苦工作。
此外,贫富差距也是米尔顿存在的重大问题。钱乘旦指出,“工业化创造了无比的财富,理应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丰衣足食,幸福安宁。但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情况却不是这样,贫富差距十分巨大;而且由于工业革命创造的财富太多,这种差距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鲜明”(钱乘旦94)。拿工厂主桑顿来说,虽然他们家仍然住在工厂区,但黑尔先生和玛格丽特第一次去拜访的时候就被房屋里的装饰所震撼。通过玛格丽特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桑顿家的“墙壁是粉红色镶金色,地毯的花纹是一束束花朵织在浅色的底子上,不过中央却用一条光溜的本色亚麻布粗毯子仔细覆盖起来。窗帘是透孔的织品,每张椅子和沙发全有特殊的网眼的或编织的套子。巨大的石膏像放在所有平坦的地方,在玻璃罩子下面灰尘根本进不去。房间中央,正在套子套住的枝形灯架下面,有一张大圆桌,一些装帧精美的书籍在光滑的圆桌面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放上几本,象车轮的花哨的轮辐似的。件件陈设都反射出光彩来,没有一件吸收光彩的”(盖斯凯尔176)。虽然桑顿太太声称住在工厂旁边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自己儿子的财富是怎么来的,但是房间的陈设与装饰却无不凸显出工厂主家的奢华。相较之下,在工厂辛苦劳作的工人们却只能拿着微薄的工资,勉强糊口,贫富差距高下立判。就拿约翰·鲍彻来说,由于贫困,他那可怜的小杰克“躺在床上,连哭也没有力气哭,只是每过一会儿饿的伤心地抽抽搭搭”(盖斯凯尔247)。鲍彻试图以暴动来改善一家的处境,但是却以失败告终,走投无路的他最后以自杀来结束现在的痛苦。鲍彻的死其实正是对于贫富差距的谴责,由于对世上的一切都绝望,所以才会让贫穷的工人们想到“上帝总不会比人更冷酷点儿,也许不会这么冷酷,也许会象一位母亲那么慈祥,也许会更慈祥点儿”(盖斯凯尔483)。
2 米尔顿——光明之城
当然米尔顿也有其光明的一面。工商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的进步,无论是生产模式、生活方式的变化还是社会思想与社会组织的发展都是这个城市进步的表现。
首先,随着工业革命的持续开展,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模式。米尔顿作为主要的工业城市,机械化已经广泛运用到生产中,各种改良的机器也以最完善的形式呈现。这也是了黑尔先生在乡间度过了二十多年恬静的生活以后,深深地被这种宏伟的机器力量所震撼的原因。其次,殷企平指出,“19世纪英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形成了有关速度的新观念,而‘速度新概念的形成直接跟火车/铁路的崛起有关”(殷企平92)。因此米尔顿发达的铁路线,使火车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再次,休闲方式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听音乐会成了生活消遣的方式之一,就像范尼所说的,“你在那儿肯定可以听到最新的乐曲”(盖斯凯尔151)。
除此之外,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是城市光明一面的表现。威廉斯认为“工人阶级本身的组织正在成长,这是对工业暴政和无政府主义的一个伟大的文明反应:城市互助组织构成的网络中发展出来的工会(那是对一种新的、积极的友善情感的表达)”(威廉斯314)。面对工厂主缩减工资的要求,米尔顿的工人们在工会的领导下自发进行斗争。当玛格丽特质疑工会时,希金斯却说“工会就是在那些痛苦、压迫的日子里开始组织的......它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抵制不公正行为的一种手段”(盖斯凯尔377)。尽管可怜的鲍彻因为参与暴动,既不能得到工厂主的怜悯也得不到工会的支持而自杀这件事让希金斯不能释怀,但他还是坚定的认为“工会是一股重大的力量:是我们唯一的力量”(盖斯凯尔475)。
虽然米尔顿有其黑暗一面,但是光明一面同样值得肯定。作为米尔顿人的生活场所,建立一个和谐的城市才是所有人的追求。帕克在其《城市理论》一书中也着重强调“人们应该彼此和谐相处”(帕克5),而这种和谐相处的愿望也以阶级冲突以及文化冲突的和解而最终得到实现。
玛格丽特认为工厂主和工人之间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因而希望他们之间保持某种和谐的关系,通过互相理解与沟通,而不是仇视和对抗,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繁荣的工业社会”(陈娇娥64)。因此,当希金斯鼓励因受暴动影响而失业时,作为朋友的玛格丽特主动鼓励他去桑顿工厂寻求工作。由于希金斯领导的罢工事件,桑顿的产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当他知道求职者是希金斯时,桑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可是待传达室的人在希金斯离开后告诉桑顿这个人在这儿等了超过五个钟头时,桑顿动了恻隐之心,他甚至想到“等了五个小时,一个人等这么长时间什么事都不做,先抱着希望,后来又发愁,这可真够他等的”(盖斯凯尔520)。桑顿之所迁怒于希金斯,只是因为希金斯领导的罢工给他带来了损失,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桑顿就是一个无情的工厂主。相反,他却被希金斯那一番真诚的话而打动。因此,翌日桑顿亲自拜访希金斯并表达了此行的目的,“是这样。你乐意接受我那儿的工作吗?我来问你的就是这件事”(盖斯凱尔528)。 作为米尔顿有名的工厂主,桑顿在曾经与自己为敌的工人面前,能够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提供工作,已经表明桑顿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而希金斯在进入桑顿工厂后也对桑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当他和玛格丽特再一次谈到桑顿的时候,他说,“不!那个桑顿,你和他斗斗倒不错,不过他为人太好,你不可以去欺骗他”(盖斯凯尔561)。同样,桑顿在跟贝尔先生谈到希金斯的时候,已经称呼其为我的“朋友”。桑顿与希金斯之间这种关系的转变,说明劳资之间的冲突已经走向和解。
玛格丽特与桑顿之间的文化冲突的和解则是两性和谐相处的体现。由于深受南方文化影响,玛格丽特对商业的偏见早已有之。因此当父亲告知她要搬到米尔顿去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北米尔顿!达克郡的那个工业城市吗?”“干吗上那儿去呢,爸爸”(盖斯凯尔56)?同样,有着独属于米尔顿人所拥有的坚韧与不屈的性格的桑顿在谈论到南方时也曾坦言,“我宁愿在这儿做一个劳碌受苦——甚至连连失败、一事无成的人,也不愿在南方你们所谓贵族气息较浓的社会中古老陈腐的常规下,过一种郁闷、富裕的生活,享受他们那种行动缓慢、无忧无虑的日子”(盖斯凯尔127)。虽然文化差异造成了两人认知的差异,但这并不影响桑顿对玛格丽特的爱慕。虽然在暴乱后表白被拒,桑顿依然默默为她付出一切;在经历了哥哥弗雷德里克事件后,玛格丽特也开始慢慢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对桑顿的那份情愫,这种感觉在她移居伦敦后变得更加的强烈。因此当得知桑顿破产的消息后,玛格丽特便开始计划用自己所得的遗产来帮助桑顿渡过难关。所以当桑顿来到伦敦时,她告诉桑顿“现在我有一万八千零五十七英镑存在银行卡里不用,每年只有百分之二点五的利息,——那么你既可以付给我高得多的利息,又可以继续经营马尔巴勒工厂”(盖斯凯尔705)。玛格丽特知道如果直接把这笔钱赠给桑顿,他肯定不会接受,因此玛格丽特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帮助桑顿。面对眼前的玛格丽特,桑顿又一次鼓起勇气表白,而玛格丽特最终也跟随自己的内心,答应了桑顿的求婚。南方与北方两种文化的对立,最终在桑顿与玛格丽特身上得到互补与交融。
3 结语
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开展,米尔顿作为英国主要的工业城市必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可置否,工业的发展无可避免的会给城市带来一些负面因素从而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也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同时工业也会推动城市自身的发展继而给人们生活带来新的变化,这也让人们对工业革命开始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而米尔顿人通过共同的努力使劳资之间以及南北文化之间的冲突能够得到最终的和解则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于建立一个和谐城市的殷切期盼。
参考文献
[1]Elizabeth,Gaskell. North and South[M].Wordsworth Classics,1994.
[2]陈娇娥,何畅.从玛丽·巴顿到南方与北方——盖斯凯尔夫人工业题材小说中情感结构分析的比较与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59-64.
[3]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M].四川人们出版社,1988:94,115.
[4]雷蒙·威廉斯,著.乡村与城市[M].韩子满,刘戈,徐珊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314.
[5]殷企平.在“进步”的车轮之下——重读玛丽·巴顿[J].外国文学评论,2005(1):91-99.
[6]伊丽莎白·盖斯凯尔,著.南方与北方[M].主万,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