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2019-09-10 12:07李杰
辽宁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相关者债权关联

李杰

〔内容提要〕公司治理是研究企业如何安排权力的一门科学,包括公司外部公司治理和内部公司治理。目前为止,学者们虽在外部利益相关者方面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关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所产生的影响路径和结果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其中的政府、债权人以及媒体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剖析,分析其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特性,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的的特殊性,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债权人治理和媒体监督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参与路径和作用机理,为企业治理相关问题提供依据。

〔关键词〕政府干预债权人治理媒体监督

利益相关者治理是企业外部治理的内容之一,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媒体、债权人等。其中,能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媒体、债权人,在与供应商有商业信用往来的情况下,供应商也属于债权人范畴。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一、政府干预与公司治理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政治资源一直是企业重视的关键资源之一。

(一)政府干预的积极影响

在研究国内外大部分文献时,学者们对于政治关联能否对公司治理起到好的作用存在分歧。其中,一部分学者认为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可以帮企业获得资源便利,以此来帮助企业提升经营业绩或股票价值。在财务融资方面,于蔚等(2012)研究发现政治关系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同通过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获得更多的企业外部融资。在行业监管方面,王永进、盛丹(2012)研究发现与拥有审批权限或关键岗位的政府人员建立政治联系能帮助民营企业具备相对宽松的经营环境。许年行等(2013)统计了国内受到证监会违规处罚的A股上市公司的惩处情况,发现具有政治关联的上市公司受監管部门处罚的初始时间存在延迟,且调查周期也明显长于非政治关联企业,政治关联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为承担惩处责任导致的被迫离职率也明显低于非政治关联企业,表明政治关系对减轻上市公司违规处罚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此外,在信息成本方面,Zhang et al(2016)认为政府官员可以利用他们的权力在制定和执行制度方面直接向政治关联企业提供优惠,企业也可能获得有关政策变化和其他与商业相关的政治事件中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复杂性和难以获得性使有政治关联的企业能够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更容易识别投资机会,降低不确定性。

(二)政府干预的消极影响

针对政府干预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在并购业绩方面,Li et al(2014)表示由于政治关联企业独特的身份特征,往往面临更多的歧视。同样,信息不对称使东道国的利益相关者缺乏对企业的认知,政治关联企业的合法性身份难以得到认可,逆向选择行为更加严重。因此,政治关联企业的身份带来的合法性缺失问题以及企业不透明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受更高的成本,直接对跨国并购绩效产生影响。魏炜(2017)也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政治关联会损害收购方的并购绩效,出于地方的政治和社会负担,地方政府可能会要求关联企业实施一些并未考虑股东利益的盲目并购行为。二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袁建国等(2015)通过调查表明政治关联在某种意义上减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加剧了过度投资,阻碍了技术创新,政治资源的过度投入助长了企业粗放式发展,无益于企业经营质量的提升。三是从信息角度来看,张志平、方红星(2013)在研究中指出政府控制抑制了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信息披露行为,并且政治关联加剧了政府控制的抑制作用。Fan等(2014)也认为,政治关联会扩大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影响企业内控质量。同时,李维安等(2015)提出企业拥有的政治关联越多,越有可能采取消极的透明度策略,且会计信息质量也越差。当然,还有学者指出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林川(2019)表明政治关联会增加企业潜在风险,积累更多未来股价崩盘风险。

政府干预到底在公司治理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公司治理有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这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

媒体作为市场中重要的外部角色,可以对公司治理发挥很好的监督作用。

(一)媒体监督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路径

媒体监督会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是对于其影响路径的研究却意见不一。一般认为,有声誉机制、信息传播机制和行政干预机制三种。

声誉机制常与信息传播机制共同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Dyck et.al(2002)是最早分析媒体监督对公司治理路径的学者。他们首先提出了三条途径:一是媒体监督会督促政府完善修订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促使这些规定有效执行。二是通过声誉机制影响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治理决策,即通过曝光来影响股东对管理层的印象和评价。管理层为维护自己在股东心中的形象会致力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三是通过信息传播机制将管理者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管理层迫于舆论压力,为避免曝光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维护公众形象,必须谨言慎行,规范个人行为,采取有效的公司治理措施。张朝晖(2016)等也认为,媒体监督通过信息传播机制会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媒体通过报道曝光将信息传播给公众,引导社会舆论,对企业管理层形成外部压力,督促管理层更正自身行为,以维护自己和企业的声誉。柳木华(2010)也认同媒体监督的信息传播机制。她研究了媒体监督与揭露财务舞弊的关系,认为媒体从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是信息传播者的角色而非信息生产者角色。徐向艺和李鑫(2014)认为,信息传播机制与声誉机制的结合使市场契约双方都重视自己的声誉,这为真实客观进行报道的媒体实行监督从而影响公司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媒体监督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媒体监督会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究竟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目前还没有统一认识。多数学者对媒体监督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媒体监督有利于公司治理。李培功等(2010)通过研究证实,媒体曝光可以促使企业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改善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戴亦一等(2011)在进行媒体报道对我国上市企业财务重述行为影响的研究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表明在我国媒体监督是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对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梁红玉等(2012)对约束管理层降低代理成本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很好地促进媒体监督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媒体监督机制可以激活公司治理,让治理更有效。周开国(2016)研究发现媒体监督能够大大降低公司违规的频率。并且在那些违规频繁的公司中,媒体监督的治理效果更加明显,这说明媒体监督确实可以发挥外部治理的作用。但是,也有少数学者对媒体监督在公司治理中能否发挥作用持怀疑的态度。他们认为,媒体监督发挥了消极的作用。孔东民等(2013)认为,媒体监督的对公司治理的消极影响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为吸引眼球而获取关注,进行报道时会夸大消息的真实情况,甚至歪曲事实来获利,使被报导的公司和投资者蒙受损失。二是假如这种夸大事实的现象成为常态,公众就会逐渐怀疑媒体报道的真实性,这使得媒体监督对公司治理的作用会被大大削弱。

众多学者的研究显示,媒体监督主要会通过声誉机制、信息传播机制和政府干预机制这三种途径对公司治理发挥作用,但是这一作用是好是坏,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三、债权与公司治理

(一)债权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企业投资方面,国内外学者对债务融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债务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投资过度、缓解投资不足、抑制投资过度。

债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目前,国外学者普遍承认债权治理的有效性。从Jensen(1986)提出“债务治理假说”以来,许多学者都在理论和实证中证实了债权治理的有效性。债权人通过给企业提供资金,缓解了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债权人通过在债务合同中增加限制性条款,限制管理者的资金使用范围,从而可以抑制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降低代理成本;但由于存在过度的资金支持和债务“软约束”情况,也会造成企业道德非效率投资。

债权按种类可以分为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商业信用;按照期限长短分为长期债权和短期债权。由于我国存在企业“预算软约束”的现象,债权治理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不能显著抑制上市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张亦春等,2015)。这是因为不同的债权类型对企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商业信用的治理作用显著,但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的治理作用不明显;短期债权的治理作用显著,而长期债权不明显。当货币政策较为紧缩时,商业信用、短期债权治理效果会得到增强。短期债权由于借款期限短,企业面临的还款压力大,因此会受到较大的资金约束,这可以显著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商业信用在金融欠发达的国家中,对于融资渠道狭窄的私营企业的意义尤为重要。由于企业和客户之间存在长期的贸易关系,交易信息彼此了解,便于发挥监督作用。刘娥平、关静怡(2016)研究了商业信用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结论也表明商业信用不仅能抑制过度投资,还能解决融资问题,缓解投资不足,发挥商业信用的双向治理作用。因此,商业信用能起到很好的公司治理作用。而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在我国的特殊环境下不能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在我国,银行对企业来说始终扮演着“大贷款人的角色”,而且相较企业债券和商业信用,银行贷款是与政治关联最为紧密的一种融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造成“软约束”的影响。企业在资金的使用上和名义上受到的约束,实际上没有过多的约束。于是,相比于企业债券和商业信用,特别是商业信用,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在获得银行借款时更容易导致投资过度(张兆国等,2011)。

(二)债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银行作为企业“大贷款人”的角色,在企业对外融资中所占的比重绝对是最大的。因此,本文主要综述银行作为债权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企业创新的投入很难离开银行资金的支持。Amore等(2013)发现银行放松管制会促进企业创新。银行债权对企业创新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王满四、徐朝辉,2018)。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债权不仅能够明显约束管理者的在职消费行为,而且能够起到克服管理者的懒惰情绪、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简泽,2013)。银行债权对企业创新的作用主要分为财务效应和公司治理效应,并且银行债权外部治理与公司内部治理对创新会产生协同效应。总体来看,银行债权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是积极的。但银行债权起的主要作用是财务作用,即提供资金融通,而非治理作用。银行债权仅与内部治理中的董事会治理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会对创新产生协同效应。即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会获得银行更多的资金帮助,财务效应也会得到强化。但同时会形成债务“软约束”的情况,导致非效率投资,弱化了银行债权的治理效应。

四、结论

公司治理是公司建设的基础,是公司发展的内生动力。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对于公司的运营也有重大意义,越来越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政府、债权人和媒体的角度综述了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效果。一是政府方面。学者们认为,政府干预公司治理主要是通过控制权途径和政治关联的途径,政府通过这两条路径直接参与公司的管理和治理。二是债权人方面。研究者认为,债权人重點关注企业投资,企业创新以及管理者的行为,通过把握企业这些核心层面参与公司治理。三是媒体监督方面。学者们认为,媒体主要通过声誉机制、信息传播机制和政府干预机制三条路径对公司治理发挥作用,但是媒体发挥的作用有积极层面也有消极层面。总而言之,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政府、债权人和媒体这些主体对公司治理的作用会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相关者债权关联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第三人侵害债权之类型探析
奇趣搭配
拼一拼
试论电子债权的相关法律规定
浅析第三人侵害债权
智趣
最高额抵押权转移登记的新规定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