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忠 刘维兰
摘 要:随着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凸显,其劳动性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管理者职能的演变导致了其劳动性质的变化。基层管理者主要从事作业性管理,与商品的生产直接相关,其劳动能够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中层和高层管理者主要从事计划性和战略性管理,与商品的生产不直接相关,其劳动不是生产劳动,不能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能够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专业人才”管理者从事的是产品设计、研发、市场营销等工作,不是生产劳动,所以不能够创造商品的价值,但产品设计和研发人员的劳动却能够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管理者劳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1-0082-03
Abstract: With the prominent role of managers in business operations, the nature of their labor has become a hot topic. The evolution of managerial functions has led to changes in the nature of their labor. Grassroots managers are mainly engaged in operational managemen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their labor can create the use value and value of goods; middle and senior managers are mainly engaged in planning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are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Labor is not production labor,therefore it cannot create the use value and value of goods, yet it can realize the use value and value of goods."Professional talents" managers are engaged in product desig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rketing, etc., not production labor, so cannot create the use value and value of goods.However, the product design and the labor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 can create the use value of the goods.
Keywords: Marx labor value theory; managerial labor; teaching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导致工人数量的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大幅度地增加;另一方面,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导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大,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职责直接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劳动的性质问题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中它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人员的劳动是否属于生产劳动?他们的劳动能否创造商品的价值?在这些问题上,学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陈孝兵、李广平等认为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不是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而是生产力特别高的具体劳动,它不能创造高价值,而只能创造高使用价值[1]。赵慧、方福前等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属于复杂劳动,他们作为总体劳动的一部分,与工人的体力劳动一起共同创造商品的价值[2,3]。本文以《资本论》及马克思相关论述作为依据,从管理者职责演化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解读,以期弄清管理人员劳动的性质,以及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生产和实现问题。
二、管理者的产生及其职责演化
管理者概念产生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完善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泰勒在科学管理理论中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计划职能由资方承担,执行职能由工人承担,“管理者与工人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均分的。管理者应该承担起那些自身比工人更胜任的工作,而过去,管理者把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职责都推给了工人”[4]。
众所周知,马克思《资本论》出版于1867年,早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它是马克思四十年研究成果的结晶。当时的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正在进行产业革命,很多机器大工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工场手工业仍然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模式。资本家作为管理者,其工作仅是监督,并不是法约尔所定义的管理工作,所以那时的管理者仅具有管理者的雏形,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家进行监视,使劳动正常进行,使生产资料用得合乎目的,即原料不浪费,劳动工具受到爱惜,也就是使劳动工具的损坏只限于在劳动中它被使用时损耗的必要程度”[5]。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工人劳动除了操作工作外,还承担部分管理者的职能即计划工作。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市场需求非常旺盛,而整个社会产品供应能力却相对不足,产品供不应求,所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成为企业的中心任务,古典管理理论便应运而生。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中,管理者承担的主要工作是作业计划,即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制定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据;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中,管理者的职责扩展为整个企业,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要素,且计划职能不仅包括作业计划,而且還包括战略计划。
二次大戰以后,随着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西方各国企业更加重视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同时大量军用企业转向民用商品生产,新产品竞相上市,导致社会产品供应量迅速增加,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此时的管理者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的生产,而且还要关注企业外部的销售,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管理者的,“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6]。所以,在现代企业中,不仅绝大多数经理人都是管理者,而且许多非主管人员也正渐渐成为管理者,如营销人员、研发人员、参谋人员等,因为“在一个知识型组织中,固然需要经理人,同样也需要能做出贡献的‘专业人才,来出任需要负责、决策,并拥有一定职权的职位”[6]。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竞争力,它可以使企业获得和增强其竞争优势,一是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促使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领域不断地创新;三是促使企业在细分市场中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一途径。管理竞争力既包括有效地组织、治理复杂的多元化的能力,以及创建、传播战略远景的能力,也包括开发创新型新产品和再造现有产品以满足顾客的品位变化的能力。Ireland等认为管理竞争力在很多企业都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成功进入国外市场更是至关重要[7,8]。
管理者承担职责的不同既有时间序列的演变,也有管理层次(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的演变。基层管理者主要从事生产或工作任务分配、协调工人活动、控制工作进度、解答工人提出的问题,反映工人的要求等活动;中层管理者主要负责把高层管理者制定的目标落实到基础,使基层管理者能够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与组织发展方向有关的决策、制定影响到组织全体成员的政策。
三、管理者劳动与商品价值生产
什么是劳动?马克思认为劳动有两层含义,“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9]。劳动既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就管理者劳动和工人劳动之间的差别来说,虽然两者在抽象劳动方面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在具体劳动方面,却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工人劳动是工人使用劳动工具,如机器、设备等,把劳动对象(原材料)转变为各种各样的商品,以供他人消费;管理者劳动是管理者使用劳动工具,如计算机、纸和笔等,把劳动对象(信息资源)转变为各种各样的决策,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两者由于所要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所以他们劳动的复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工人劳动是简单劳动,管理者劳动是复杂劳动。不仅如此,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劳动的复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即随着管理层次的增加,复杂劳动的程度也在增加。
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过程必定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10],“在劳动过程中,劳动不断由运动的形式转为存在形式,由运动形式转为对象性形式”[11]。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吸收劳动,使其成为商品,这一过程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被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被转移到产品价值之中;二是,既有劳动力价值的形成,又有劳动力价值的增殖。所以,“把新价值加到劳动对象上和把旧价值保存在产品中,是工人在同一时间内达到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虽然工人在同一时间内只劳动一次),因此很明显,这种结果的二重性只能用他的劳动本身的二重性来解释”[12]。由此可见,无论是工人的劳动还是不同层次管理者的劳动,都能创造价值,但他们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不仅在量上不同,在质上也是不同的。首先,工人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工人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是商品的价值。其次,基层管理者的劳动除了直接参与生产之外,还从事工作任务分配、协调工人活动、控制工作进度等协作职责,马克思认为协作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13]。由于这些劳动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其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所创造的也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中层管理者所从事的劳动是“上传下达”即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情报和支持、传播和建设企业文化等,其劳动产品是部门工作计划、情报和企业文化等,并非直接是商品,所以他们的劳动不能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最后,高层管理者的劳动是把信息转化为战略决策,由于其劳动产品也不直接是商品,所以他们的劳动同样不能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虽然说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的劳动不能直接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但他们的劳动却能够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他们劳动的这种功能越来越重要。
“专门人才”管理者,其劳动的性质不同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由于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所以马克思把商品首先界定为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14],这是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由于“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15],所以产品设计和研发人员的劳动是根据消费者需要来设计商品体的属性,不是直接的商品生产劳动,所以他们的劳动只能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能创造商品的价值。从事于营销工作的管理者,他们的工作是商品流通,既包括商品的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和销售,也包括售后服务,他们的劳动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服务的,虽然他们的劳动不能够创造商品的价值,但对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管理者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职责不断演化,劳动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马克思时代,没有专门的管理者,资本家扮演的仅是监督者的角色,一些管理职能,如计划,被融入到工人的劳动之中。到了泰勒时代,第一次把计划职能从执行职能中分离出来,成立了专门的计划部门,有了专门的管理者,接着法约尔又赋予了其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要素,进一步完善了管理者的职能。由于当时的市场是供不应求,如何把产品尽快、大量地生产出来是企业的首要任务,所以基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地位。二次大战以后,市场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战略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由于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其地位的显著性不断增强。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方面,基层管理者由于从事的是作业性管理,与商品的生产直接相关,所以其劳动能够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中层和高层管理者由于从事的是计划性和战略性管理,与商品的生产不是直接相关,所以其劳动不是生产劳动,不能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能够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另一方面,随着管理者外延的拓展,“专业人才”也成为管理者,由于他们从事的是产品设计、研发、市场营销、参谋等工作,不是生产劳动,所以同样不能够创造商品的价值,但产品设计和研发人员的劳动却能够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孝兵,李广平.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吗?——兼论科技劳动的性质和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03(4):19-22.
[2]赵慧.试论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劳动的性质[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4):23-27.
[3]方福前.论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2011(11):3-6.
[4]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7.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4:216.
[6]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
[7]R. D. Ireland, M. A. Hitt, D. Vaidyanath, Alliance management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28):413-446.
[8]A. Madhok,Cost,Value and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 The transaction and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39-61.
[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4:60.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2008:181.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2008:183.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2008:187.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5:362.
[1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4:47.
[1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