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伟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进步,全面素质型人才成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了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进步,教育界对学生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应该只读书,更应该多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创新能力。小学是孩子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中数学是课程培养的重要学科。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可以促进学生大脑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新课改后,全面素质型人才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应试知识的培养,课堂教学教师占据主导作用,学生被动的接收教学知识,达不到培养学生提高素质的效果;有学者提出,应该转变传统教师思维,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教学的重心,让学生学会去实践,实践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是时代的热门话题。小学阶段,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小学教学离不开应试教育模式。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极大地限制了课堂教學改革。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注重于应试知识、应试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二是教师以学生成绩作为评定学生优秀与否的主要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课堂上传授学生大量的教学知识,在课下还布置给学生大量的课后教学任务。学生为了应付教师,想方设法的完成庞大的教学任务,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条件进行自主实践,难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教师教学方式落后 尽管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呼声很高,但大多数教师仍旧固守陈封,习惯于以不变应万变,不敢放开手脚尝试创新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孜孜不倦的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接收教师教学知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完全受教师影响,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被教师所牵引,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受到约束。
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 小学阶段,孩子还处于懵懂时期,性格跳脱、思维简单,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延伸和扩展。数学知识点抽象复杂,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容易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再加上教学方式落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造成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应付心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难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展开实践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完全领导,忽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学生动手能力差、思维能力差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可以背诵一本数学课本上所有的公式概念,但是却不会自己动手做一个四边形。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每节课堂都加紧传授学生新的知识,只为了最后留出时间为学生进行复习,以期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将忽视课堂实践,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时代的主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去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切身实践,在学生思考与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去创新,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多元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课本上很多东西都是学生不能直观理解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方向。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新颖性、信息性来收集大量教学资料、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促进学生去进行思考,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形成。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践,进行情景创设。情景教学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基于教学内容、联系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共鸣感,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在讲解“空间与几何”内容时,首先,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践,制作一个教学视频,教师视频中是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几何形状的物体?”教师提出教学任务:学生自己动手去创造一个在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物体。学生基于教师教学任务,积极去实践创新,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具有积极作用。小学数学知识点复杂抽象,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时,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基于教学内容、生活实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中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