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纪
摘要:文章从阐述“一课一例”教学的含义开始,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只有灵活地运用教材“例子”,利用“例子”引发学生思考,从点到面,使学生全面理解课本知识点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开启数学教学新天地。本文立足初中数学教学实际,从多方面对“一课一例”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一课一例
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可以有效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一课一例”作为案例教学方式的一种,可以通过案例贯穿课文,将教学情境进行串联,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又该如何进行“一课一例”教学呢?
将教材看作“例子”
初中数学教材的选编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教材的每一章都是一个典范,是一个例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教材看作“例子”,帮助学生打开数学新天地的大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使学生达到“反三”的效果为目标进行讲解授课,将教材看作“例子”,通过各种方式开启学生思维,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本实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的概念,当然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还需要学生掌握用代入消元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在解答过程中明白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并逐步渗透类比和化归的意识,树立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立足整体,纵观全局,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看作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点的一部分,将这一章内容看成一个“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启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发现其中具有典型和代表性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充分掌握这一节的知识点。
只有充分发挥教材“例子”的作用,重视对教材的整体分析,充分发挥教材每一课时的典范作用,开启学生思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答题技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课本作为典型的案例,是学生掌握知识点规律的根据,教师必须重视教材,使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的作用。
创新性运用教材
时代在发展,而例子本身的意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为了使“例子”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赋予“例子”新的含义,使其鲜活焕发生气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明白将教材看作是“例子”,是引导学生进行训练的根据,防止陷入盲目看中教材的误区,课堂所教知识点内容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例子”本身上,不断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具有挑战性和深意的思考材料,辅导数学教学,使教材“厚”起来。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将本章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联系起来,如引导学生将本节内容与之前所学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等知识点相联系,使课堂教学内容系统化和具体化,使学生最终达到能够运用这一节所学内容,解决数学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目的。利用《平行四边形》这一节承上启下,使学生巩固以往所学内容,同时也为之后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以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充实教材内容,将数学知识点内容串联到一起,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中注入生活因素
艺术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也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范例学习,将所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数学教学应该以生活为教材,在教学中注入生活因素,为学生树立通向新天地的路標。
例如,在教学《图形认识初步》时,教师应该本着以生活为教材这个理念,让学生立足生活、联系生活,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图形呢?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同时,想起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并通过学习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图形含义的同时,也明白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这种提问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加课堂互动,教师可以以一些生活化的小问题带动学生学习,课堂氛围更加融洽。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的知识点内容,也能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学习这一章意义,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入生活因素,使其更加贴近生活,体现生活。教师可以抓住教材每一章的典范性,帮助学生掌握规律,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对高中数学“一课一例”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创造性地使用才能发挥应有效果。希望可以给各位教师一些借鉴,为教育事业奉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仲院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