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萍
【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临床疼痛护理的方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将100例患者依照具体的护理方法分成护理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观察组的护理方式上联合使用疼痛护理。结果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相比观察组明显更好,且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观察组。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使用疼痛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胸腔闭式;疼痛护理;引流手术
临床外科的治疗过程中,胸腔闭式是一项重要的使用方式,一般临床多使用在气胸、脓胸、血胸与胸腔积液中。但是引流过程中患者常常出现程度严重的疼痛症状,因为剧烈的疼痛会加大患者的恐惧心理,直接影响术后预后效果,因为对患者开展有效的疼痛护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以下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开展疼痛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在我院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最大的71岁,年龄最小的19岁,平均年龄(38.87±11.01)岁。将100例患者分为护理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内容对患者的病情做密切监督,对患者实行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胸腔闭式引流观察护理等等。
护理组患者在观察组的护理基础上实行疼痛护理,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护理: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机体体验,需要从多种方面对心理与生理做全面干预,对患者使用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加深患者对疼痛的认识程度,以做好面对疼痛足够的心理准备。患者入院之后,因为自身疾病的疼痛,和使用闭式引流实行的有创治疗而造成的心理恐惧,这种恐惧的心理会放大痛感。针对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刚刚入院时,就需要对患者给予足够的关心安慰,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诉求,以充分的对患者与家属的心理做了解,并且依照患者具体的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述闭式引流实行的必要性与积极性,并且以成功治愈的案例强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讲述疼痛产生的原因,让患者能够对疼痛的各项知识有足够的了解,鼓励患者向护理人员反映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2)疼痛护理:对患者开展胸腔闭式引流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因为各种因素而出现剧烈的疼痛感,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有足够的关爱与体贴,用温柔的话语和轻柔的动作,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放松患者的精神能够弱化其对疼痛的感受能力。护理人员可以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和患者进行讨论,或者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有趣的电视节目,将患者的注意力从疼痛感上分离出来。如果患者实在是痛的难以忍受,可酌情让患者服用止痛药以缓解疼痛感受。对患者使用疼痛护理的方式,讓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实现最佳的心理与生理状态,以更好更积极的配合治疗工作,以便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胸腔内的积液排出。
1.3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肺不张发生率为16%,均高于护理组,且护理组的住院时间比观察组更短,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参见下表。
3.讨论
疼痛是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术后康复最大的不良因素,患者常常因为害怕疼痛而强忍咳嗽,使得痰液无法顺利排出,而使得肺膨胀失调,发生肺部感染等不良并发症。
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告诉护理人员引流管伤口位置有剧烈疼痛,手术后72小时内,患者的疼痛与疲倦感强烈,护理人员需要对按着的疼痛等级做准确评估,同时检查患者的伤口观察是否存在肿胀、包块情况,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等。对于疼痛出现的原因,护理人员需要使用通俗的语言详细的告知患者,手术后疼痛主要是因为胸壁伤口痛,而气体、液体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肺膨胀程度良好,引流管和肺挤压容易造成胸内痛的情况出现。
舒适心理环境的营造,护理人员需要安慰与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放音乐、交流方式都有助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保持稳定的精神情绪。在患者咳嗽、排痰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轻提引流管,避免因为引流管的随意摆动而加重伤口的疼痛感受。依照医生的要求合理使用镇痛剂,让患者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
舒适环境的营造保持患者床铺的整洁干净,当患者的血压稳定之后,将床头抬升30°至60°,这样有助于患者呼吸与引流。每天对患者的胸部弹力绷带做仔细检查,观察其适宜程度是否让患者觉得舒适,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破损;晚间可延长血压的监测时间,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睡眠质量。
本次研究,护理组患者实行疼痛护理,护理效果相比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更好,表示疼痛护理使用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切实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让患者以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未来临床可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