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霞
【摘要】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师的点评,每一次都是“范本”,每一次都应给予学生深度的思考。本文从启发、引导、开放等角度,结合具体课例,谈谈点评时如何“Get”学生的点。
【关键词】点评 启发 引导 开放
一、启发,“Get”学生的思维点
启发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要求教师发扬教学民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直接道出了启发性教学的本质。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能量,课堂上他们的表现总让人有惊喜。教师只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变领导者为启发者,学生自会在教师的启发下习得言语间的“密码”,学会表达,不断感受学习的魅力,从而真正爱上学习,爱上文字。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家》时,学生在读懂儿歌的同时,积累了语言,并由此进行了“再创作”。
师:同学们拼得很认真,老师奖励你们听一首儿歌,边听边记:儿歌中讲到了哪些事物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
(师范读,指名读,师生合作对读)
师: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生1:白云飘在蓝天上。
生2:白云小,蓝天大,白云在蓝天的怀抱里。
生3:对,蓝天包围着白云。
师:为什么白云的家不是泥土呢?
生1:因为蓝天飘在天上。
生2:白云是白的,飘在地上就脏了,成黑云了,不好看了。(生笑)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
师:同学们看看这首儿歌,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1:每一行都有个“家”字。
生2:还有个“的”字。
生3:我发现都是“( )是( )的家”。
(师随机在黑板上写)
师:同学们,你们也能说出这样的句子吗?
生1:笔盒是铅笔的家。
生2:书是书柜的家。
生齐:不对不对,反了反了!
生(改):书柜是书的家。
生3:教室是我们的家。
师:对,所以我们都要——
生齐:爱护它。
二、引导,“Get”学生的生长点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该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它只适于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适时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教学挂图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所绘制的图形教具,是教师进行各种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特征突出,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低年段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发学生观察感知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引导学生具体理解和有序记忆所学的知识,从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如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每课都准备了与字母音相关的情境挂图。低年段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大多以口头语言为主,如何让学生说得规范、说得完整,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观察大多是点状式的,因此他们的回答也是分散的、凌乱的,因而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幅图,图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生纷纷举手)
生1:我看到图上有一扇窗户。
生2:图上有一个妈妈在抱着宝宝睡觉。
生3:桌上有一个台灯,发出了亮亮的光。
生4:墙壁上有一个钟。
师:钟是什么形状的?
生:是猫头鹰形状的。
生5:窗外有月亮。
……
师:同学们,你们的眼睛真亮,看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嗯,下面看谁本领大,能把这么多东西连起来说!
生1:我看到图上有位妈妈正抱着宝宝哄她睡觉,床旁边亮着一盏灯,灯上面掛着一只钟,钟是猫头鹰形状的。
师:哇,你真会说话!她以床为主要位置,用“床旁边、灯上面”这样的方位词一下告诉我们这么多东西。老师要表扬她!谁也能学着她的样子说说图片右边的事物?
生2:我看到图上有一扇窗户,窗帘随着风轻轻吹起,窗外的天空中还挂着一个月亮。
师:你很会学习,真不错!谁能把他俩说的合起来,完整地说说图上的内容,谁来挑战?
(学生们跃跃欲试)
三、开放,“Get”学生的创新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融合,才能构建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时,笔者努力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从自己的姓氏入手,自然有趣。教学中能巧妙抓住学生的生成,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学习姓氏的介绍方法。
出示:“什么李?木子李。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师: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姓都是两个字组成的。
(生不约而同地点头)
师:听出来了,是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板书:组合法)
师:老师这有几个姓,你能说一说它们是由哪几个字组合起来的吗?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师:除了组合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我们来看——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师:同学们,这是用什么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的?
生1:给它找了个朋友。
生2:给它组了个词语。(板书:组词法)
师:现在我们也来练一练,向同桌介绍自己的姓氏。
(生自由练习)
生1:你姓什么?
生2:我姓张。
生1:什么张?
生2:弓长张。
生2:你姓什么?
生1:我姓劉。
生2:什么刘?
(生卡壳)
师:怎么办?谁来帮帮他?
生:可以用组合法,文刀刘。
师:还可以用其他办法吗?
(生沉默)
师:同学们,历史上有姓刘的名人吗?生活中有大家熟悉的姓刘的人吗?想一想,尽可能要大家都知道的哦!
生1:刘备的刘。
生2:刘翔的刘。
……
师:是的,我们可以巧借名人的姓名来介绍。比如,历史上的名人、现代的明星啊,只要大家熟悉的就可以。这种方法可以叫作——(板书:引用法)
师(问刘姓男生):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介绍?
生:我姓刘,刘翔的刘。
师:哇,看来你喜欢体育运动,说不定也能成为咱们班的体育小明星呢!
(生大笑)
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炼、展示、塑造的舞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阔学生的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快乐天地。
教师的点评,每一次都是“范本”,每一次都应给予学生深度的思考,也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成长、发扬创新精神的良好契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