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摘 要:青年学生已经成为受“互联网+”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途径。同时,“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也为学生作为主体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这对“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学生主体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新平台、新方式、新内容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高校思政工作者作为指导老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非常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式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CNKI平台上以“互联网+”“思政教育”为主题进行搜索,可析出大量的中文、外文文献,尤其自2015年以来更甚。国内学界围绕“‘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主要做了以下两项研究工作。
一是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赵娜等在《中国高等教育》(2016年)撰写的《“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有效模式》和阎浩在《教育现代化》(2016年)撰写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都有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价值观念受到信息对碰的负面影响,学习生活受到网络依赖的负面影响。教育方式的转变,制度的建立等不及时,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1];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开放多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加直观多变,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显著提升。学者们普遍认为,“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但带来更多的是机遇[2]。
二是探索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以钱国军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撰写的《“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3]、张春宇在《教育与职业》(2015年)撰写的《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4]、DAI Haoyun在《Canadian Social Science》(2015年)撰写的《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为代表,学者们纷纷从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能力、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括组织领导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制度配套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
总的来说,现有的这些研究对“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准确全面的分析,也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进行了探索,已经产生了一些成果。但是,反观目前这些研究,我们发现以往的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地位以及重要作用[6]。
二、学生主体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学生主体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互联网+”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时,结合“互联网+”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学生主体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学生主体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探索学生主体参与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学生主体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索
手绘视频结合学、绘、展、谈、信等形式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推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红色主旋律知识的“五个主动”。
1.主动学习思政理论,提高团队思想政治水平。
结合实时热点以及思政教育,召开选题会选定主题;围绕作品主题以及创作需要,主动学习與研究;总结作品成果并进行探讨交流,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2.主动绘制时事热点,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以红色教育为主题,从思政理论、时事热点切入,实现主题贯穿、内容多样;以手绘视频为主,手绘漫画为辅,推出质量高、主题红、形式新的手绘作品;以视频策划、手绘、配音、剪辑为全套的学生自主创作流程制作手绘视频。
3.主动展示视频作品,拓宽思政教育途径范围。
结合各类宣传平台,如校园电视台、学校LED大屏、网络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展播;结合文化宣传平台,举办手绘文化节,对手绘作品进行展览。
4.主动探讨主题内容,着力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举办学生交流活动,围绕作品主题进行探讨交流,提升学生思辨与沟通能力;邀请老师进行点评,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强化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5.主动信仰党的思想,做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通过学、绘、展、谈等形式,在手绘视频趣味传播思政知识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基础上,让广大学生不断提升政治水平、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密切关注国家政策与时事热点,落实党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手绘视频以“心”焕“新”,实现自主学习和作品创作正反馈,达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以学生为教育管理新主体,树立学生思政学习信心。将学生作为思政教育新主体,突破传统“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思政课程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作为团队管理新主体,通过学生组建团队并进行团队自我管理与分工合作,实现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落实三个“hua”教育新模式,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线下+创作”思政教育模式指的是学生在自主学、创、谈红色教育系列手绘视频时,全方位、全过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通过学生活动、手绘文化节等途径进行线下展播;“线上+推广”思政教育模式指的是利用学校LED大屏、校园电视台、网络视频平台,学校、学院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进行线上展播,推进思政教育项目进行面多、点广的覆盖。
四、手绘视频模式的学生主体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手绘视频模式的学生主体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政课程学习平台。通过新平台切实加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理解,学生在自主创作视频的过程中,从策划撰稿、视频绘制、配音旁白到后期剪辑,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同学都能够结合相应工作内容学到相应知识。
参考文献
[1]赵娜,蔡昊,杨婷婷.“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6(05).
[2]阎浩.“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
[3]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4]张春宇.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03).
[5] DAI Haoyun.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J]. Canadian Social Science, 2015(Vol.11, No.1).
[6]刘丁慧.“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若干思考[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