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素娜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针对目前小学生朗读教学的现状,阐述教师采取紧扣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把朗读任务渗透其中;在班级中开展多形式的朗读活动,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讲究朗读技巧,提高朗读的实效性等实用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 学习兴趣 朗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5-143-01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
朗读是小学语文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沟通读者与文本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在具体的文本教学中,教师达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主要被教师主导,讲解课文所占用。小学课程标准中指导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难以得到贯彻落实。加上部分语文教师缺乏朗读的技巧和方法,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就使学生课内外参与朗读机会少之又少。
另外,现行教育制度下科目之间竞争激烈,许多学生并未在语文科目特别是朗读这一部分学习内容上花太多时间,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对数学和英语成绩的提高。长期以往,学生不仅会磨灭自己的学习兴趣,也会对朗读的质量和兴趣培养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兴趣的缺失,使得他们在朗读中总是缺乏一定的高度和文学性,远远达不到教學目标。
三、采取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一)紧扣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把朗读任务渗透其中
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朗读习惯的意识,按照小学教学大纲和制定的教学计划,将朗读计划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方方面面想办法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进行老舍先生《母鸡》一文的教学之时,本人首先分析:文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儿化音,针对这一学生不易掌握的朗读难点,本人在预习这一环节就要求学生抓住这些儿化音的特点,多听范读,弄懂发音,理解作者借文章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则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多开口读这些字词句,老师方面则着重示范,并及时发现、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如果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生僻字词,老师则借助PPT图片及动画等教学手段加以解释,直观形象,较好地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这些字词的意思,从而让学生达到更好地朗读课文的目的。课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深入了解课文作者,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描写意图以及想通过文章表达的感情,朗读时再加入个人情感。通过采取这样的方法,学生朗读的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二)开展多形式的朗读活动,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为了尽可能提高学生在朗读方面的学习兴趣,本人还在班级中开展多形式的朗读活动。
1.开展“每课朗读3分钟”活动
在上学期的日常课堂教学中,本人在每节课前安排3分钟的朗读时间: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内或课外的美文选段上台朗读。在题材、字数、朗读效果上不过多要求,并及时给予学生不同形式的鼓励与简单讲评,让学生初步品尝到朗读的快乐。
2.开展“每周一故事”朗读活动
在3分钟朗读活动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在队会课上开展“每周一故事”朗读活动。挑选在活动中表现比较出色的学生,每周的队会课上以“PK”形式进行讲故事比赛。班上其他同学担任评委,除了评出获胜者进行表扬奖励外,小评委们还要评论选手的优缺点。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活动中。
一个学期坚持下来,这两个朗读活动除了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较大地提高了大部分学生朗读水平外,也意外地让这些学生获得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3.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朗读环节
老师在课堂上将朗读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的朗读环节。如今许多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并羞于在课堂上提问疑问和表现自己。因此,本人采取小组形式,每个小组里面安排朗读水平层次不同的四到六名学生,用“以优带次”的模式,形成一个拉动力,让班里朗读水平优秀的同学帮助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学生能够有勇气去表达自己,从而帮助大部分学生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三)讲究朗读技巧,提高朗读的实效性
在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同时,教师也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朗读技巧培训。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必须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与指导,使学生读得入情。
在教学《观潮》一文时,关于朗读方面的教学措施如下:
1. 初读课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①师生、生生之间沟通交流②阅读和理解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2. 老师范读课文,重点句、文段作分析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跟读。
3.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并设计以下问题:你喜欢文中的哪句话?你能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吗?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弄懂问题的答案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4. 布置作业: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篇课文,并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运用“朗读课文——提出质疑——逐步解疑——朗读体会”的方法,进行语文文本教学,把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目标落实在日常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朗读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一线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足够重视,在学生朗读训练这一部分起好的引领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刘莉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16.
[2]张慧.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朗读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
[3]张彪.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群文天地》201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