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2019-09-10 15:51游仲昕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寓教于乐小学体育

游仲昕

【摘要】  推行新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意味着学校要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中心。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项目中去,提升身体素质。一直以来,小学体育课程都不收重视,因此教师们要摒弃旧有观念,利用“兴趣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以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为切入点,探讨“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为推动体育教育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關键词】  小学体育 兴趣教学法 教学策略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5-134-02

新课程标准号召学生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其中的“体”更是堪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因此,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体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提升身体素质。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体育课程普遍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一直以来,体育课程都不被认为是教学科目中的“主要学科”,因此普遍得不到学校领导和其他学科教师的重视,抢占体育课、进行其他学科教学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因为校方缺乏对小学体育教育观念的认知,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因此,想要改变当下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者们要意识到体育课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有效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

(二)学生将“体育课”当做“体活课”

在许多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实际课堂情况完全不同,许多小学生并没有接受系统、正规的体育教育,而只是单纯地在校园内进行玩耍,将“体育课”视为“体活课”。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忽视。他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又因为缺乏身为教师的责任感,所以放任学生玩闹,从而造成了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情况不符的情况。

不仅如此,学生在进行无节制的玩闹后,往往会感觉疲惫,或者无法将注意力收回,以至于无法完成接下来的其他课程的学习任务,很容易招致其他学科教师的不满,造成教师之间的冲突。

(三)缺乏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

开展体育课程的初衷在于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习惯,而不是将学生全部训练为运动员。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有一些擅长体育运动且具有运动天赋的可能会被选为校队代表参加比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训练之后跑得快、跳得高,或者成为专业的运动员。而有些教师忽略了这种个体差异,将“体育课”变为“训练课”,将课堂内容变为集体训练,不仅会让身体素质较弱、不擅长运动的学生对体育课心生厌恶,还会导致学生受伤。

还有一些教师,仅凭自身过去学习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对课程缺乏设计,不重视理论知识的普及,缺少课程标准的指导。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学生往往“一头雾水”,盲目地模仿教师和其他人进行练习,缺少对自身的保护,长此以往,不仅会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带来不利影响,还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如何将兴趣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颇有成效,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懂得新兴教学方法的优势,将新方法引入课堂,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从而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

兴趣教学法,是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近年来收获了许多教师的青睐。小学体育教学同样可以引入兴趣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帮助学生培养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提升身体素质。

因此,教师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两方面入手,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系统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懂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去。

(一)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体育游戏

游戏,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自由的互动方式,能够缓解人们工作之后的疲惫、宣泄人们的肚面情绪。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游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可以使教学充满轻松欢快的娱乐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戏是教学中的辅助手段,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游戏,能够避免“体育课”沦为“体活课”。以跑步教学为例,教师在教授学生关于跑步姿势和技巧的理论知识过后,可以以开展接力游戏的形式鼓动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实践对学生的姿势进行指导纠正,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理论教学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都是单一刻板的,体育教师们很少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的讲解,往往直接带领学生进行“实训”。偶有理论教学的环节,也往往因为刻板、抽象的理论描述,让学生感到“无法理解。”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足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足球比赛视频或足球游戏进行足球知识的科普,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足球的魅力,从而提升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程。

(三)将情境教学法与兴趣教学法结合,统一应用到教学中

为提高体育课程的教育质量,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将情景教学法与兴趣教学法相结合,打造高效课堂。情景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模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体育技能的应用。利用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比如在进行“快速跑”训练时,教师可以设计“警察抓小偷”的情境模拟,提高体育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通过比赛设置,鼓励学生进行良性竞争

比赛式的体育训练模式,能够鼓舞学生的斗志。小学生大多个性较强,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因此常常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设置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在竞争的同时,教师应当时刻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鼓励学生进行良性竞争,彼此激励,共同进步。

除此之外,比赛的难度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教师不能单纯地以竞赛结果作为评判标准。对于那些体质较弱、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适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不要一味地将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视为对手,而是要“跟自己比”,以超越过去的自己为目标,一点一滴地稳步向前。

通过以上四种教学策略,能够让兴趣教学法更好地应用于小学课堂教育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问题逐渐成为全民热点问题。教育改革需要稳步推进,小学体育教育也要不断发展。综上,教师可以利用兴趣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他们掌握体育技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为综合实力强劲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王丽霞.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01):117,129.

[2]潘正平.“兴趣教学法”视阈下小学体育足球的教学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109,111.

[3]王凯.探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分析[J].学周刊,2018(15):166-167.

[4]王允昌,孙汉菊.关于游戏教学方法与小学羽毛球教学融合策略的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7(08):106-107.

[5]白婷.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设计及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3):120,122.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法寓教于乐小学体育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