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思政”视角探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9-09-10 09:16钟利红
高教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课程思政

钟利红

摘  要:“课程思政”是要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的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契合点”。一方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课程思政”为载体;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思政”内容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国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2-0171-03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o achiev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re the "fit point"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On the one hand, colleg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needs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 as the carrier; on the other hand, "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 is the primary cho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cultivation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除了用好思政课堂这个主渠道之外,“其它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力”之后,上海高校进行了思政课程转身课程思政的改革。在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甚至冲突的今天,高校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互相脱节,单纯或过度依靠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日益凸显出它的局限性。“课程思政”不失为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孤岛”困境的有效途径。“课程思政”是指除传统思政课的主渠道之外,深入挖掘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的思政内容,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1]“课程思政”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的有机融合,需要攻破的困难还很多。因而,选准切入点,对课程思政能否真正落到实地尤为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内容,包括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有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我们对课程思政的“思政内容”应该有所取舍,而不是勉为其难将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心理教育这些思政内容“绑在”专业课程上,找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契合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引领。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课程思政”为载体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这些年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培育通过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活动熏陶等途径,新时期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培育,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铸魂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战略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尤其是社会思潮、信息时代和网络文化大量冲击的今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生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需要不懈努力、持之以恒。[2]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审视,发现我们一直来都是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或强调“大思政”。但是“大思政”大多也只是指学工处、团委、社团、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学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呼应,而忽视了作为大学主要课程的专业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引导,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在价值观教育上“两张皮”的现象,甚至出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情况。这种二元分离的状况,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只有改变这种状况,实施“课程思政”,在所有课程教学中渗透价值观的引领,才能真正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力度,“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在大学里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日益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为。

(一)“课程思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和培育的重要职责

高校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他们的基本遵循,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习总书记提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仅需要思政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也需将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职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所有育人部门和人员(专业课院系、专业课教师必然是重点)的职责。

高校专业课主要以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要任务,但是高校专业课程往往只重视知识技术教学,而轻视了品德培育的育人功能。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价值的引领,科学、技术其实是一种工具,它需要为人服务,我们应该追问它的价值意义,对于人的意义、对于社会的意义、对于民族国家的意义。否则就像马尔库塞所说:“科学的英雄时代将人抽象地、数学化地处理了,从始态的有机整体被分解为碎片,从有着内心生命丰富性的存在变成了符号的数学化存在,人已变成了没有精神需要,没有内心体验的单向度的人。”[3]科技本身承载着价值,体现着创造和运用它的人的价值取向,正如萨顿所说:“科学正如同艺术或宗教一样具有人性。它的人性是暗含的。”[4]这已是科学技术领域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专业课程所必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且现代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也不仅仅只要求高技术、高技能,企业以及未来社会更青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高校专业课注重“德”的教育,进行价值观的引领,也是对自身发展与建设理性审视后,长远发展、协同育人的必然选择。

(二)“课程思政”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校的职责是教学,专业课在高校教学中占据最大的比例。专业课教学不仅仅指课堂教学,也包括实验教学、实操教学、实习教学、企业实训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可以说贯穿了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与大学生的接触更频繁、更充分、更密切,这些优势是思政课教师所不可比拟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技能培养做到“术”与“道”的有机融合,能大大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宽度和长度。

另外,学生在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夯实专业基础,掌握专业技能,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就业和生存,因而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都很积极和重视。而学生往往认为思政教育这些内容没有什么用,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嵌于”专业课,能减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冷漠和疏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教书育人渠道的功能。而对于专业课教师,不仅与学生接触较多,且因为专业领域的渊博学识深得学生的信赖。亲其师,往往信其道。专业课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不管是专业课所涉及众多教学环节、教学时间,还是专业课教师特有的专业优势,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價值观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认可和专注,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减少主观性教育的痕迹,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认同专业技术以及未来从事岗位后面的“道”,还能通过日常的潜移默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言传身教,学生易接受,教育更显著,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思政”内容的首要选择

“课程思政”是一个融思想政治教育于课程教学各环节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强化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的育人功能,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冲破思想政治教育过多集中于“点”“线”的瓶颈,形成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协调同步、相互促进的局“面”。[5]在这一系统工程,“专业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核心、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6]因为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学内容如何融合与挖掘的问题,同时要转变专业课教师的认知,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既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学内容更容易契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专业课教师能接受愿意接受的思政内容

就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而言,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问题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专业课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是否乐教、胜教。就实际情况来看,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能力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而且不同的学科差异也较大,人文学科的专业教师更容易接受国家情怀、政治担当等,但工科类专业教师不管在思维还是能力上重“才”重“器”的多,考虑育“人”育“德”的少。[7]而在短期内转变这些专业课教师的思维,以及迅速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和能力是比较困难的,也容易受到专业课教师的抵制,以致流于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统领。同时,作为社会的价值基础、价值引领,不管是表达叙述上,还是实际内涵意义上,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在多元思潮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了社会思想共识,是为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的。对于高校教师这样一群高知分子,即便是理工科教师对政治意识教育不感兴趣,但对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是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层面的内涵外延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专业课上渗透,专业课课程思政做好了教师的思想准备和能力的支撑,使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真讲、真信成为可能。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专业课程在内容更易契合,更易建成生成性关系,在“课程思政”推进中更凸显循序渐进特征

“课程思政”意味着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整体把握课程内容,提炼教材体系中的“思政元素”。这个“思政元素”不是将专业课程思政化,也不是讲完知识点之后专门进行思政内容上的引申和靠拢,而是将专业课上出“思政味”,这个“味”是不露痕迹,润渗其中的,一方面是专业课教师的真信、真讲,另一方面是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的水乳交融、自然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富强”即国富民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昌盛的物质基础。在今天的中国,迫切需要科学的强大、技术的强大、经济的强大。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兴危机、华为事件无不是当今两个大国在这方面的交锋。思政老师在思政课上不断在强调“国家富强”,更多是一种思想、理念的教育,但在高新技术专业、军工专业、财贸专业等专业课讲“富强”却是真切的现实、强烈的对比、迫切的愿望。比如,在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专业课讲到中兴危机的核心问题“芯片”,讲到中国计算机、通讯技术水平,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真切地体会到“富强”的真实内涵,并转化为努力学好专业课的动力。在这样的“课程思政”中,专业课教学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自然交融,都是彼此的题中之义,又获得了双赢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原本就是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追求,在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课以及综合素养课不难结合。自然科学也必然暗含着这些价值取向,科技为人的本质决定了科技的人文价值属性,也只有符合、推动这些价值取向的科学、技术,才能真正为人类、为社会服务。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各行各业的岗位职责中、为人处世中。比如,每一专业一般都有着行业的范畴,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界限和支撑,也有特有的行业规范、行业风气来保障,这就要求专业知识的传授需要同时传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比如,医科专业人才,能不能在疾病面前、生命面前坚守平等、公正,所有的医护人员、制药人员坚守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不卖假药、不开无谓的检查、药剂、不制“毒疫苗”,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课程内容都有很好的“契合点”,容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嵌入专业课程之中,具有极大的亲近感,具有强大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形成良好的“生成性”关系。

参考文献:

[1]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02):98-104.

[2]戴木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展[N].光明日报,2017-09-27.

[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24.

[4]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67.

[5]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6]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7]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64-66.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课程思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