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
统编版教材倡导大量的阅读,为便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课堂内外的沟通,编者专门设置了“快乐读书吧”这一栏目,但由于很多教师在认知上有失偏颇,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了目标不明、任务不清、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使得编者精心设置的“快乐读书吧”的价值无法真正地落实。笔者以统编版教材中对“快乐读书吧”的设置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快乐读书吧”时的实践与思考。
一、精准解读,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统编版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的内容要将目标长远化,核心归旨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相关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整体素养,并充分凸显每一次“快乐读书吧”所具体指向的语文要素,在整体规划和具体目标的支撑下,通过对教材的合理解读,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比如,统编版二上中“快乐读书吧”设置了读童话故事的内容,小泡泡也相机提示:一是,看书时,要学会阅读封面,了解书名和作者;二是,读完书要学会整理,不要把书弄脏。围绕这一阅读要素,教师就将目标定位于“会读封面”,同时相机落实“培养阅读兴趣”“学会阅读分享”等长久性目标。二年级下的“快乐读书吧”安排了阅读儿童故事,教师紧扣故事中情节性强的特点,将核心目标定位于学会阅读目录,并借助目录整体了解书本的主要内容;三年级下中的“快乐读书吧”设置了寓言故事的阅读,教学目标就应该紧扣寓言文体特点,定位于“体悟寓言中所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理解其中的道理”。这三个“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凸显了每一次的语文要素,同时也注重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在各有侧重和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既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又为长久性目标的设定奠定了基础。
通过长期实践,我们发现“快乐读书吧”的目标并不是靠一节课的教学就能达成的,需要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积极为达成“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效益奠基。
二、设置活动,巧妙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天性,教师要充分呵护并利用这种天性,积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阅读、畅快表达、同伴互助地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真正为学生阅读能力地生长服务。
比如,统编版一下的“快乐读书吧”就设置了读童谣和儿歌的内容,为了凸显学生为主体的的价值,教师相机设置了这样的实践活动板块:首先是对话闲聊:教师不露痕迹地与学生进行聊天,谈谈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交流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内容;其次是实践阅读—让学生借助于拼音,自主性阅读《小刺猬理发》《摇摇船》等实践活动,并尝试打着节拍读、全班比赛读、带着动作读等不同形式,让阅读实践过程充满乐趣;再次是分享交流:说说这两首儿歌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并紧扣让自己感受到快乐的地方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紧接着是展示自我:组织学生延伸、扩展自己的阅读实践,说说自己所熟悉的童谣或儿歌,并进行背诵、展示;最后是推荐经典:给老师和自己的小伙伴推荐自己阅读的一些经典儿歌或者是童谣类的书籍。
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围绕着“快乐读书吧”的内容主题,分别设置了聊天、阅读、交流、展示和推荐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板块,让学生在无痕之中阅读、在无痕之中交流,真正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地发展奠定基础。
三、积累方法,强化推进迁移运用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应该将兴趣激发和方法积累有机统整,让学生将课内所了解和积累的阅读方法迁移到常态化的阅读实践过程中,保障阅读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些阅读方法的源头是多维化的,既可以是教材单元中精读课文,也可以是“快乐读书吧”在提示过程中所提倡的方法。
如统编版三下的“快乐读书吧”推荐学生阅读寓言故事,教师就可以相机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单元中的课文内容以及“快乐读书吧”所推荐的阅读篇目,进行对比性、统整性、联系性阅读。比如,对比阅读《曲突徙薪》和《愚公移山》时,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这两则寓言故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相同点就在于都曾经有人劝说过主人公,但主人公并未采用劝说人的意见;而不同点就在于故事的结果不同,一个家中失火,一个感动上天移山成功;也可以对比不同寓言故事集对某一个事物的不同之处。比如,《克雷洛夫寓言》和《伊索寓言》中都不止一次地出现了狐狸这一形象,但其中所蕴含的故事、指向的内涵和主题却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就可以运用课内所积累的方式,尝试对不同寓言集的这一形象进行实践探究。
為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感知,并引出中外寓言故事的不同等更加深刻的话题。三年级上册中,编者所精心设置的预测单元,积极倡导在“读中猜”,在“猜中读”的策略,教师也可以相机指导学生实践探究,从而在“快乐读书吧”中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和运用。
四、全程跟进,有效实施针对指导
“快乐读书吧”的实施在单元教学中并不是一节课完成的,而是要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甚至是终生的阅读历程之中。因此,教学统编版“快乐读书吧”时不仅要打破教材和课堂的局限,全程跟踪学生的阅读过程,还需要给予及时性的评价与指导。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依循着三大核心步骤,对统编版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进行跟进:首先,合理制定计划,在读前指导。没有规划,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可能走向错乱和零散的状态。教师一方面可以从阅读的书目入手,合理地设置阅读推进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教学实际,将具有相同认知能力、阅读兴趣的学生进行归类,构建阅读合作小组,并定时、定点、定主题进行交流与分享;其次,积极推进阅读,在读中激励。教师要从不同的路径和维度了解学生的阅读反馈信息,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契机和平台,分享阅读感受,对学生的阅读状态进行分析和表扬,获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范例,将其转化成为推动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的资源;而对于一些暴露出来的难点和障碍点,教师就可以相机地进行针对性地点拨与引领;展示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不同形式的纸质材料(记录卡、读书小报等),口头层面地讲述与表达,也可以是围绕核心环节的朗读,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角色的表演。
对于“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教师不能只做一个“甩手掌柜”,提供了方法、明确了读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需要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全程跟进。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者,更应该是一个跟进者和陪伴者,针对学生的阅读状态及时进行激励、调整。
统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指出:语文课改,重在以读书为本。教师要将统编版教材的“快乐读书吧”视为推动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启动器,紧扣教材中的一个“点”扩展到一个“面”,借助“快乐读书吧”这一栏目,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向纵深推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街道中心小学(22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