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兰
【摘要】“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使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更加紧密。只有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自然天地,融入社会大课堂,张扬自己的天性,习作的内容才能丰富多彩,习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达到。
【关键词】习作教学 生活资源 自然 社会 天性
习作教学,尤其是小学习作训练,一定要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生活永远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生活,开放课堂,为学生搭建一个通向成功习作的平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开放生活资源,为习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较好地解决农村小学生“没什么可写”的问题。
一、走进自然天地宽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的学生享受着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飞禽走兽到鱼虾蟹蛇,从树木花草到稻麦高粱,从宽阔的乡村大道到河沟山坡……无不是农村学生活动的天地。自然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也正是这一切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要写关于春天的习作时,笔者就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学生们上至天空、下至河流,观察万物,寻找出几百条春天来临的信息,让学生尽情感受自然界的季节变化;要写介绍家乡特色的习作时,笔者组织学生参观溱湖湿地公园,亲吻公园里的花鸟草虫鱼,畅游溱湖,或者参观草莓种植基地,学生亲自去摘草莓、分拣草莓。学生自然就有了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笔者还注意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融入自然。如笔者让学生就家乡人饮用的“七种水”(河水、井水、天落水、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做了调查,学生们生动地写出了农民对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追求。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家乡的树种和鸟类调查统计活动,让学生尽情地投入自然,让自然拥抱着我们每一个学生。乡村泥土的芳香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积累了一个个自然界的习作素材。
二、融入社会见识广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更有人形象地把它比作是无墙的课堂。社会的万象生活,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习作之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写生活,写活动,写人间万象,这一切都要求学生必须要熟悉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留心生活。让学生捕捉身边的习作资源。某同学在食堂吃饭,发现了一些浪费现象,就追踪观察、分析原因,其习作“节粮爱粮” 获得了市征文活动一等奖。
营造生活。让学生在社会中锻炼和成长。笔者在班上组织 “红领巾”精神文明宣传队,走街串巷、反对迷信、劝阻赌博、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和表演节目。每学期我们还开展2~4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感受社会,为习作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
记载生活。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为此,笔者和学生一起动手写日记、写周记,写自己的生活。开展亲子习作,家长学生一起写生活、一起品生活。这样做一是养成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处理素材、运用素材。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出专辑,让学生享受生活与习作带来的快乐。为激励学生习作,学校让学生直播生活,学生自然会注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并即时在家庭、班级、学校播报。
三、张扬“天性”灵气足
好奇、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正是这些天性使学生变得更可爱。如果没有“玩”,便没有了学生的童真、童趣,学生将成为一个个“小老人”,学生的习作之源将会枯竭。
“能玩的尽情玩”是笔者执教班级学生守则中的一条。我们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搞小制作展览,让学生玩陀螺、推铁环、折飞机、发射小火箭、放风筝、跳房子、爬竿、爬树等。假日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沟渠里摸螺蛳、挖黄鳝、野炊。学生玩得开心,个个神采飞扬。
“玩中学、玩中说,说中积累生活”是课标的要求之一。在生活中,我们把“玩”与“学”潜移默化地融为一体,要求学生在游戏中交流。这一切,使学生玩出了灵气,玩活了习作资源。
学生生活丰富了,加之阅读量的增加,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的习作自然是水到渠成了。丰富的生活为学生磨出了一支习作的 “妙笔”,乃至于“神笔”。学生面对习作将游刃有余。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生活素材丰富了,写作时手中的笔自然变“神”了。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只有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自然天地,融入社会大课堂,张扬自己的天性,习作的内容才能丰富多彩,习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达到。